華文網

中國在國外有一塊土地,至今有效,康有為曾到過這,還留下一首詩

我們知道,北洋政府時期,中國面臨的局面不容樂觀,內憂外患,國力不強,在國際上自然說不上話。然而,不得不給北洋政府點贊,因為他們居然在遠離中國的歐洲海域,對一個島嶼擁有土地,

可以自由進出,直到今天都有效,真是大跌眼鏡。

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

話說,中國擁有進去自由的這個島叫冷岸群島。我們先看一下位置,這個群島位於北冰洋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之間。群島很小,由十幾個小島組成,總共面積只有6萬平米左右,

住在這裡的人大約也只有幾千人,但是族群比較複雜,有挪威人、波蘭人、俄羅斯人。

話說,現在這個島在名義上屬於挪威,實際上,有很多國家都能夠群島自由進出,這樣包括中國。

緣何這樣說?

這要從這座群島是如何被發現的說起。話說,16世紀末,

有一位年輕的探險家叫做巴倫支,夢想找到一條從歐洲到中國的捷徑,以方便雙方的貿易往來,這有點像發現新大陸。

荷蘭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資助巴倫支,出錢給他組建探險船隊,開始探險。經過前兩次的失敗,第三次,巴倫支終於發現了一座群島,取名為“斯匹茨貝根”,但不幸的是,巴倫支很快就去世了。

巴倫支死後,這座封閉的群島開始被大家關注。大家很快就發現這座群島生活了大量的鯨魚,

而鯨魚是非常值錢。後來,很多國家都派出捕鯨船隊來到“斯匹茨貝根”群島,開始捕撈鯨魚。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踏足這裡,這裡豐富煤礦資源也隨之被發現並引起哄搶,一時間來自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開礦人都來到了“斯匹茨貝根”。

其中就有一個中國人,這個人就是當時正在環遊世界的康有為。當然,他並不是來淘金的,只是路過這裡,還順便留下了一首詩來描述“斯匹茨貝根”群島出現的極晝現象。

俗話說,人多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越來越多的人來“斯匹茨貝根”開礦淘金。因為這些人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當然少不了會產生國際糾紛。最主要是“斯匹茨貝根”的主權沒有定,就是說這座群島到底是屬於哪個國家的還沒有確定,

這樣的話大家就很自然的認為,這個地方是公共場所甚至是自己私有,所以憑什麼這座礦你可以挖我卻不可挖呢,或者我先來挖的你就不能再挖了等等。

這些國家因為這樣幾乎天天在“斯匹茨貝根”打架,搞得所有國家都很頭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美國、法國、英國、瑞典在內的七個國家簽訂了《斯匹茨貝根條約》,規定這座群島屬於挪威。

然而其他6個國家都可以在這座島嶼上自由活動,很明顯,這對挪威來說是不公平的,既然把這坐群島劃分給了我,就相當於讓我承擔管理和治理這座群島的責任,但是條約卻又允許其他國家自由進出群島,這是幾個意思?但相比其他歐美大國,挪威只是小國,也只能選擇默認。這個條約還給這座群島重新取了個名字,叫冷岸群島。

到了1925年,中國北洋政府在法國人的邀請下,在當年7月份也簽署了《斯匹茨貝根條約》。也就是說,中國人也可以隨時進出冷岸群島,島上的礦啊、煤啊、鯨魚啊,中國人也可以自由開採和捕殺。

直到今天,中國仍然可以在該島上自由出行,而且還在2004年在這邊建立了北極科學調查活動基地,取名黃河站。

說到這,不得不感謝法國政府,以及北洋政府。

搞得所有國家都很頭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美國、法國、英國、瑞典在內的七個國家簽訂了《斯匹茨貝根條約》,規定這座群島屬於挪威。

然而其他6個國家都可以在這座島嶼上自由活動,很明顯,這對挪威來說是不公平的,既然把這坐群島劃分給了我,就相當於讓我承擔管理和治理這座群島的責任,但是條約卻又允許其他國家自由進出群島,這是幾個意思?但相比其他歐美大國,挪威只是小國,也只能選擇默認。這個條約還給這座群島重新取了個名字,叫冷岸群島。

到了1925年,中國北洋政府在法國人的邀請下,在當年7月份也簽署了《斯匹茨貝根條約》。也就是說,中國人也可以隨時進出冷岸群島,島上的礦啊、煤啊、鯨魚啊,中國人也可以自由開採和捕殺。

直到今天,中國仍然可以在該島上自由出行,而且還在2004年在這邊建立了北極科學調查活動基地,取名黃河站。

說到這,不得不感謝法國政府,以及北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