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臺山善住寺傳說之火神祝融

在五臺山大甘河村遊客大廳一側,穿過一個小鐵門,順著一條顛簸的小路,由風鈴聲牽引,就可抵達深藏于名木古樹的龍王廟。據記載,此廟鄰於善住寺一側,為善住寺下院,用於村民祭祀祈福之地,

不幸在文革時期,被夷為平地。

(圖)五臺山善住寺

到目前為止,在釋仁靜師父與村民的齊心協力之下,五臺山善住寺首先複修了四合型的善住閣院,紅牆灰瓦,古色依然,尤以南戲臺最為古樸,兩側有仁靜法師編撰的楹聯:“笑看人生天下事,

戲樂文化古今來”。院內除了龍王殿、財神殿、牛王殿外,還建有火神殿,殿內供有祝融。

(圖)五臺山善住寺龍王殿

(圖)五臺山善住寺戲臺

(圖)五臺山善住寺火神殿

祝融,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古代傳說中的火神。是楚國社會公認的楚國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師。

《晉書》有記載:“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祝融是夏官的官名。

除了《晉書》以外《左傳》也有祝融是夏官官名的記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說:“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後土。裡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所以《左傳》所說的火正曰祝融,意思就是夏官的官名叫祝融。

(圖)祝融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誕生在氏族社會,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黎從小就特別喜歡火,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們對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只帶了鑽木取火的石頭。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頓時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

聰明的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采來曬乾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這就是後來的擊石取火方法。擊石取火比鑽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計保存火種,因此,當時中黃帝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名祝融。

火攻戰法傳說也是祝融最早發明的。當時南方有個氏族,首領叫蚩尤,經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討伐。蚩尤人多勢眾,非常強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個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處放火,把蚩尤的隊伍燒得焦頭爛額,倉皇潰敗,他們乘勝追擊,終於打敗了蚩尤,立了大功。為此,黃帝重賞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鎮守南山。

(圖)祝融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發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戰法,他還教人們如何用火把食物燒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驅除瘴氣和蚊蟲,防止鬧病。祝融以火施化,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們就稱他為“赤帝”,每年秋後都向他朝拜。

經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討伐。蚩尤人多勢眾,非常強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個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處放火,把蚩尤的隊伍燒得焦頭爛額,倉皇潰敗,他們乘勝追擊,終於打敗了蚩尤,立了大功。為此,黃帝重賞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鎮守南山。

(圖)祝融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發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戰法,他還教人們如何用火把食物燒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驅除瘴氣和蚊蟲,防止鬧病。祝融以火施化,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們就稱他為“赤帝”,每年秋後都向他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