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被稱最醜影后,特立獨行擁有粉絲上億,一個靠腦子的女演員!

她第一次出演電影,就捧回金像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榮譽,她卻轉眼痛快的脫下影后皇冠,穿起標準的職業裝,蹬雙高跟鞋,投身秘書工作,然而天註定她要成為演員,讓她做不成秘書,

創不成業,留她在娛樂圈繼續發光發熱。她就是被封最醜影后的秦海璐。

秦海璐一直以來都是特立獨行的人,當中戲所有學員都在課後去跑龍套、拍廣告,尋求成名之路時,她卻依舊在學校穿著她的軍大衣瞎晃悠,悠悠哉哉的等著嫁個好人家。

要不是中戲老師按耐不住,秦海璐根本不會出演電影《榴槤飄飄》,也不會有後來的影后之名。

她的演技一直都很線上,完全不用人擔心,所有,在最開始出道的時候,很多導演都會慕名而來,請她出演,秦海璐是個爽快的人,基本上是什麼角色都接,

主角龍套,美女大媽,沒架子,不挑剔。

秦海璐不挑人,但角色會挑人,為此她沒少被網友們調侃,連媒體都稱她是“最醜影后”。秦海璐最忌諱別人評價自己的外貌,卻屢屢因此躺槍。

在她事業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卻任性的去演不掙錢的話劇,比起名利,她更過的能夠快樂點。沒想到,出演《白玫瑰與紅玫瑰》差點被導演田沁鑫“折磨的要死“,好像自己用盡全力,都不能讓導演滿意。

壓力大得她差點喘不過氣來,

躲在車庫嚎啕大哭,哭完後卻發現,路邊有交警在等她,問她哭完沒,還說這裡不讓停車。秦海璐內心也是很崩潰的,交警太盡職,自己也是時候要調整自己的狀態了。

終於,一部嘔心瀝血的佳作出世了,秦海璐主演的《白玫瑰與紅玫瑰》一度創下國內話劇的票房記錄,

她本人也因此榮獲國家院團展演的優秀表演獎。

從話劇中破繭成蝶出來的她,活的比任何時候都要通透,貴為影后的她從不在意戲份的輕重,相反,她很樂意為人作配,在《桃姐》裡為葉德嫻作配,在《紅高粱》裡為周迅作配,在《三城記》裡為湯唯作配,就連在成本很低的《闖入者》裡依舊為老太太作配。相比起明星,她更想當一名好的演員。

她不再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對於演戲而言,她不需要大製作、大版面、大頭條,她只想做個資深的行家,給真正熱愛電影的人給予幫助。她能出演虧錢的《鋼的琴》,甚至是倒貼也在所不惜,雖然最後這部電影口碑爆棚,票房不盡人意,但秦海璐卻從未後悔過。

在最近熱播的《白鹿原》中,她依舊飾演不起眼的”仙草”,戲份很少,但她絲毫不介意。不僅如此,在拍攝過程中,她還成了所有演員的輔導員,帶著他們體驗角色。也因為實力足夠強大,劇裡她生孩子的一幕,還被一億網友評為“教科書級別的表演”時至今日,秦海璐一如既往的在自己的小角色裡閃閃發光,並且非常知足。

在《歡樂頌2》回歸的熱潮中

《白鹿原》能殺出來

也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秦海璐

《白鹿原》裡秦海璐飾演的“仙草”產子片段

小小的單眼皮、較寬的眼間距、

還有一笑就咧開的大嘴巴、方下巴,

在美女如雲的娛樂圈,秦海璐實在長得不算出眾。

如果跟她的同屆同學相比,

那更是分分鐘被秒成渣渣:

曾黎、章子怡、胡靜、梅婷、袁泉……

耿直boy劉燁就曾經口無遮攔地說:

“秦海璐是我們班最醜的演員。”

連她化妝時都笑她:

“既然長得醜還幹嘛化?”

媒體也稱她為“最醜影后”。

心理素質稍差的女生,

遇到這樣評頭論足的惡意,

估計早就考慮整容、變臉了。

但秦海璐不一樣啊~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

秦海璐硬生生在演藝界,

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1978年8月,

秦海璐生於遼寧營口的一個文藝家庭。

爸爸當時是營口某電影院經理,

媽媽是文工團成員。

也許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秦海璐在藝術方面頗有天資。

秦海璐愛上的第一件事是舞蹈。

那時候她與姐姐在同一件托兒所,

姐姐上大班,她上小班,

姐姐在前面跳舞,

她就自己在後面跟著學。

上到五年級的時候,

她考入了當地的青年京劇團,

主攻刀馬花旦,

一學就是7年。

17歲那年,

秦海璐帶著京劇《天女散花》赴日交流演出,

在26個城市連演了40多場,

使用的14米長綢是當時中國最長記錄。

參加《跨界歌王》

秦海璐重拾當年的童子功

她考中戲,也只是覺得

“有個大學生的文憑,更好嫁人”

而中戲老師招收她時,

就只想過把她培養成個女配角。

第一次認識到自己“醜絕人寰”,

是她進中戲不久。

和其他同學一樣,

她拿著自己的照片跑劇組、見導演,

可每一次都成了別人的陪跑。

原本以為是自己“技不如人”或運氣不好,

直到有一天,

她看見了自己的照片,在垃圾桶裡,

被大喇喇地撕成了四份。

自那以後,

秦海璐再也沒見過劇組,

也沒出演過任何角色。

當同學們在課後跑龍套、拍廣告時,

秦海璐卻穿著一身軍大衣晃來晃去、

悠哉淡定的等著嫁人,

成了中戲校園裡的一個“奇葩”。

大四那年的一天,

依舊遊蕩在校園的秦海璐,

偶然被香港導演陳果碰上,

就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他邀請她拍攝了一部

極具現實意義的電影《榴槤飄飄》,

在電影中她得演一個妓☆禁☆女。

秦海璐很猶豫,她告訴老師:

“我不想演戲,只想當個白領。”

班主任激她:

“你拿個中戲文憑去當白領,

人家會說,秦海璐不行才改的行。”

她一想,可不是這道理?

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讓別人看不起了。

所以,她就憑藉這部戲捧回了

臺灣電影金馬獎、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

證明完自己的秦海璐,

轉身就脫了影后黃袍,

穿起了白襯衫高跟鞋、一步開叉迷你裙,

投身于高端洋氣的秘書工作。

作為老闆的秘書,

她英文爛成渣、不會用電腦、不會用碎紙機,

還燒壞了兩個咖啡壺,

沒多久就被炒了魷魚。

但她不死心,

打工?不如自己當老闆!

拿著演戲的錢,

開火鍋店,倒閉了!

開美髮店,倒閉了!

開廣告公司,繼續倒閉了!

......

短短三年時間,

她嘗試了形形色色的行業,

但最後,錢幾乎都打了水漂。

朋友和她說,

你做不了白領,做不了生意,

真正能養活你的就是演戲。

你如果再不回去一心演戲,

天分就會一點點被消耗。

2005年底,

秦海璐重回鏡頭前,

開始踏踏實實做了一個演員。

而這個時候,曾經的同班同學

早已出現了天壤之別:

胡靜已經拍了《孝莊秘史》《楊門虎將》,

成為一代人的經典;

章子怡更是金光閃閃,

接拍的《臥虎藏龍》《英雄》和《十面埋伏》,

助她走進了奧斯卡,

拿下了一項項國際大獎。

而秦海璐呢,

唯有從零開始,重頭再來。

但她一點也不後悔,

出走的那三年,

讓她真真切切地過了老百姓的生活。

“我見了形形色色的人,

經歷了被開除、被冷眼,

也經歷了掙錢、虧錢的過程,

這些都是我在藝術創作中的經驗,

太難能可貴了。”

可能是急於回歸證明自己,

也可能是對長相還有一點介意,

那時候的秦海璐

不管什麼電視劇、什麼角色都接

沒有“女主臉”,

當不成“臺柱子”,

快30歲時,

雖然已是電視劇一線的秦海璐,

卻越來越沒安全感。

她說:“自己快被掏空了,

也被“長相”折磨夠了。”

於是,她跨行進了話劇界。

曾經的影后“回爐重造”,

重新開始學習充實自己。

沒有痛哭過的青春是無力的,

沒有經歷的人生是蒼白的,

經歷時光之火的淬煉,

秦海璐的演技重新獲得了肯定,

她的內心越發成熟,

喪失的能量,

又慢慢地聚集了回來。

她對演戲有了新的定義和領悟,

在她眼裡,

沒有“小角色”

她也從不在意番位排場

她接戲不挑片酬,

不苛求大製作、大版面、大頭條,

只選自己喜歡的劇本。

相比片酬更高的商業片,

她更願意演藝術價值更高的文藝片。

為了演好驚悚片《捉迷藏》中的神經質

她在地下車庫不停掐脖子、揪頭髮、對著空氣打踢

磨煉演技,尋找感覺

《鋼的琴》拍到一半沒錢了,

她倒貼錢出演,

最後口碑爆棚,票房僅慘澹的270萬。

但她喜歡。

雖然長相依舊

但卻再也不是禁錮她的枷鎖。

並且由於在話劇舞臺的歷練,

讓秦海璐養成了深度解析文本的習慣,

她又跨行改起劇本。

《到阜陽六百里》,她一邊演,

一邊順手幫導演改劇本,

甚至為了劇情需要,

她主動要求刪減個人戲份;

就這樣,

一點一滴,厚積薄發。

在2011年的金馬獎上,

出現了驚人的刷屏:

頒獎嘉賓,

影后秦海璐;

最佳劇本得主,

《到阜陽六百公里》編劇秦海璐;

最佳女配候選人,

《桃姐》裡的秦海璐;

入圍最佳影片的《鋼的琴》的女主角,

秦海璐……

然後到了2015年4月,

導演、製片、還有藝術總監張嘉譯,

三顧茅廬來到了秦海璐家,

邀她拍《白鹿原》。

秦海璐用了一周的時間讀完劇本,

她沒有立刻接受邀約,而是

“把劇本往那兒一扔,放了兩天”

秦海璐說她需要消化一下。

非拿捏,非傲嬌,

秦海璐是要實實在在考慮這個角色

“仙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為了拍好“仙草”,

秦海璐吃盡了苦頭。

秦海璐當時是36歲的高齡產婦,

而且還剛生完孩子不到60天,

產後臃腫的身材根本不適合出演。

但劇組依舊表示願意等她,延期一個月開拍

然後在這一個多月內,

秦海璐狂減30斤,

從面龐身材豐潤的哺乳期媽媽,

變成了如今觀眾看到的那副清瘦模樣。

等到身體有恢復後,

立馬提前到劇組體驗生活,

認真學擀面、紡紗,

詮釋了一個演員的基本修養。

“仙草”的戲份並不多,

但秦海璐卻說:

“對於我們這樣的演員,

你給我再小的空間也埋沒不了我。”

這才是真正有底氣的霸氣啊好不好?

如今,再也沒有人說秦海璐“醜”了。

有的女人,一直都美;

而秦海璐,不斷更美。

也許攝影師給她拍照時會說一句,

“你別笑大了,笑大了不好看。”

她也只是淡然相待。

有人說,

那是因為她割了雙眼皮。

是嗎?

一個人的氣質和涵養,

才能真正覆蓋容貌上的不足,

讓人熠熠生輝吧。

年輕時的美麗很誘人,

我卻獨愛你“飽經滄桑”的容顏。

沒有人再說她醜,她也不再自卑了,找到自己人生定位的她,活的比誰都灑脫。

在《三城記》裡為湯唯作配,就連在成本很低的《闖入者》裡依舊為老太太作配。相比起明星,她更想當一名好的演員。

她不再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對於演戲而言,她不需要大製作、大版面、大頭條,她只想做個資深的行家,給真正熱愛電影的人給予幫助。她能出演虧錢的《鋼的琴》,甚至是倒貼也在所不惜,雖然最後這部電影口碑爆棚,票房不盡人意,但秦海璐卻從未後悔過。

在最近熱播的《白鹿原》中,她依舊飾演不起眼的”仙草”,戲份很少,但她絲毫不介意。不僅如此,在拍攝過程中,她還成了所有演員的輔導員,帶著他們體驗角色。也因為實力足夠強大,劇裡她生孩子的一幕,還被一億網友評為“教科書級別的表演”時至今日,秦海璐一如既往的在自己的小角色裡閃閃發光,並且非常知足。

在《歡樂頌2》回歸的熱潮中

《白鹿原》能殺出來

也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秦海璐

《白鹿原》裡秦海璐飾演的“仙草”產子片段

小小的單眼皮、較寬的眼間距、

還有一笑就咧開的大嘴巴、方下巴,

在美女如雲的娛樂圈,秦海璐實在長得不算出眾。

如果跟她的同屆同學相比,

那更是分分鐘被秒成渣渣:

曾黎、章子怡、胡靜、梅婷、袁泉……

耿直boy劉燁就曾經口無遮攔地說:

“秦海璐是我們班最醜的演員。”

連她化妝時都笑她:

“既然長得醜還幹嘛化?”

媒體也稱她為“最醜影后”。

心理素質稍差的女生,

遇到這樣評頭論足的惡意,

估計早就考慮整容、變臉了。

但秦海璐不一樣啊~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

秦海璐硬生生在演藝界,

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1978年8月,

秦海璐生於遼寧營口的一個文藝家庭。

爸爸當時是營口某電影院經理,

媽媽是文工團成員。

也許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秦海璐在藝術方面頗有天資。

秦海璐愛上的第一件事是舞蹈。

那時候她與姐姐在同一件托兒所,

姐姐上大班,她上小班,

姐姐在前面跳舞,

她就自己在後面跟著學。

上到五年級的時候,

她考入了當地的青年京劇團,

主攻刀馬花旦,

一學就是7年。

17歲那年,

秦海璐帶著京劇《天女散花》赴日交流演出,

在26個城市連演了40多場,

使用的14米長綢是當時中國最長記錄。

參加《跨界歌王》

秦海璐重拾當年的童子功

她考中戲,也只是覺得

“有個大學生的文憑,更好嫁人”

而中戲老師招收她時,

就只想過把她培養成個女配角。

第一次認識到自己“醜絕人寰”,

是她進中戲不久。

和其他同學一樣,

她拿著自己的照片跑劇組、見導演,

可每一次都成了別人的陪跑。

原本以為是自己“技不如人”或運氣不好,

直到有一天,

她看見了自己的照片,在垃圾桶裡,

被大喇喇地撕成了四份。

自那以後,

秦海璐再也沒見過劇組,

也沒出演過任何角色。

當同學們在課後跑龍套、拍廣告時,

秦海璐卻穿著一身軍大衣晃來晃去、

悠哉淡定的等著嫁人,

成了中戲校園裡的一個“奇葩”。

大四那年的一天,

依舊遊蕩在校園的秦海璐,

偶然被香港導演陳果碰上,

就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他邀請她拍攝了一部

極具現實意義的電影《榴槤飄飄》,

在電影中她得演一個妓☆禁☆女。

秦海璐很猶豫,她告訴老師:

“我不想演戲,只想當個白領。”

班主任激她:

“你拿個中戲文憑去當白領,

人家會說,秦海璐不行才改的行。”

她一想,可不是這道理?

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讓別人看不起了。

所以,她就憑藉這部戲捧回了

臺灣電影金馬獎、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

證明完自己的秦海璐,

轉身就脫了影后黃袍,

穿起了白襯衫高跟鞋、一步開叉迷你裙,

投身于高端洋氣的秘書工作。

作為老闆的秘書,

她英文爛成渣、不會用電腦、不會用碎紙機,

還燒壞了兩個咖啡壺,

沒多久就被炒了魷魚。

但她不死心,

打工?不如自己當老闆!

拿著演戲的錢,

開火鍋店,倒閉了!

開美髮店,倒閉了!

開廣告公司,繼續倒閉了!

......

短短三年時間,

她嘗試了形形色色的行業,

但最後,錢幾乎都打了水漂。

朋友和她說,

你做不了白領,做不了生意,

真正能養活你的就是演戲。

你如果再不回去一心演戲,

天分就會一點點被消耗。

2005年底,

秦海璐重回鏡頭前,

開始踏踏實實做了一個演員。

而這個時候,曾經的同班同學

早已出現了天壤之別:

胡靜已經拍了《孝莊秘史》《楊門虎將》,

成為一代人的經典;

章子怡更是金光閃閃,

接拍的《臥虎藏龍》《英雄》和《十面埋伏》,

助她走進了奧斯卡,

拿下了一項項國際大獎。

而秦海璐呢,

唯有從零開始,重頭再來。

但她一點也不後悔,

出走的那三年,

讓她真真切切地過了老百姓的生活。

“我見了形形色色的人,

經歷了被開除、被冷眼,

也經歷了掙錢、虧錢的過程,

這些都是我在藝術創作中的經驗,

太難能可貴了。”

可能是急於回歸證明自己,

也可能是對長相還有一點介意,

那時候的秦海璐

不管什麼電視劇、什麼角色都接

沒有“女主臉”,

當不成“臺柱子”,

快30歲時,

雖然已是電視劇一線的秦海璐,

卻越來越沒安全感。

她說:“自己快被掏空了,

也被“長相”折磨夠了。”

於是,她跨行進了話劇界。

曾經的影后“回爐重造”,

重新開始學習充實自己。

沒有痛哭過的青春是無力的,

沒有經歷的人生是蒼白的,

經歷時光之火的淬煉,

秦海璐的演技重新獲得了肯定,

她的內心越發成熟,

喪失的能量,

又慢慢地聚集了回來。

她對演戲有了新的定義和領悟,

在她眼裡,

沒有“小角色”

她也從不在意番位排場

她接戲不挑片酬,

不苛求大製作、大版面、大頭條,

只選自己喜歡的劇本。

相比片酬更高的商業片,

她更願意演藝術價值更高的文藝片。

為了演好驚悚片《捉迷藏》中的神經質

她在地下車庫不停掐脖子、揪頭髮、對著空氣打踢

磨煉演技,尋找感覺

《鋼的琴》拍到一半沒錢了,

她倒貼錢出演,

最後口碑爆棚,票房僅慘澹的270萬。

但她喜歡。

雖然長相依舊

但卻再也不是禁錮她的枷鎖。

並且由於在話劇舞臺的歷練,

讓秦海璐養成了深度解析文本的習慣,

她又跨行改起劇本。

《到阜陽六百里》,她一邊演,

一邊順手幫導演改劇本,

甚至為了劇情需要,

她主動要求刪減個人戲份;

就這樣,

一點一滴,厚積薄發。

在2011年的金馬獎上,

出現了驚人的刷屏:

頒獎嘉賓,

影后秦海璐;

最佳劇本得主,

《到阜陽六百公里》編劇秦海璐;

最佳女配候選人,

《桃姐》裡的秦海璐;

入圍最佳影片的《鋼的琴》的女主角,

秦海璐……

然後到了2015年4月,

導演、製片、還有藝術總監張嘉譯,

三顧茅廬來到了秦海璐家,

邀她拍《白鹿原》。

秦海璐用了一周的時間讀完劇本,

她沒有立刻接受邀約,而是

“把劇本往那兒一扔,放了兩天”

秦海璐說她需要消化一下。

非拿捏,非傲嬌,

秦海璐是要實實在在考慮這個角色

“仙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為了拍好“仙草”,

秦海璐吃盡了苦頭。

秦海璐當時是36歲的高齡產婦,

而且還剛生完孩子不到60天,

產後臃腫的身材根本不適合出演。

但劇組依舊表示願意等她,延期一個月開拍

然後在這一個多月內,

秦海璐狂減30斤,

從面龐身材豐潤的哺乳期媽媽,

變成了如今觀眾看到的那副清瘦模樣。

等到身體有恢復後,

立馬提前到劇組體驗生活,

認真學擀面、紡紗,

詮釋了一個演員的基本修養。

“仙草”的戲份並不多,

但秦海璐卻說:

“對於我們這樣的演員,

你給我再小的空間也埋沒不了我。”

這才是真正有底氣的霸氣啊好不好?

如今,再也沒有人說秦海璐“醜”了。

有的女人,一直都美;

而秦海璐,不斷更美。

也許攝影師給她拍照時會說一句,

“你別笑大了,笑大了不好看。”

她也只是淡然相待。

有人說,

那是因為她割了雙眼皮。

是嗎?

一個人的氣質和涵養,

才能真正覆蓋容貌上的不足,

讓人熠熠生輝吧。

年輕時的美麗很誘人,

我卻獨愛你“飽經滄桑”的容顏。

沒有人再說她醜,她也不再自卑了,找到自己人生定位的她,活的比誰都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