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以為給寶寶少吃糖就能預防蛀牙?媽媽你做錯了!

文/袁美嬌 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碩士

曉彤的小女兒6個多月,

最近兩顆白白的下門牙破土而出。在欣喜的同時,曉彤還有很多憂慮和煩惱。因為大女兒現在就是一口蛀牙,不僅難看還影響吃飯。曉彤擔心小女兒也這樣,但又不知道自己該怎麼保護孩子的牙齒。

其實,跟曉彤有相同煩惱的媽媽不在少數。據調查顯示,發達國家嬰幼兒蛀牙率為12%~25%,發展中國家則多在60%以上。本文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預防寶寶長蛀牙。

預防蛀牙,

合理餵養有講究

1. 母乳增強抗齲能力

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天然食品,可增強嬰幼兒牙齒的抗齲能力。母乳餵養的寶寶比人工餵養的寶寶蛀牙危險明顯降低。

建議:母乳餵養為宜。

2. 別把病菌口口相傳給孩子

奶瓶餵養時,家長常先用嘴試溫,再把奶瓶給寶寶,

這種共用奶嘴的行為會導致病菌在家長與寶寶之間傳播。

建議:家長與寶寶親近時應儘量避免嘴對嘴親吻,家長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餐後漱口,有效刷牙。

避免經口餵養:

用奶瓶進行餵養時,家長可在手腕滴上一滴奶以測溫度,而不要直接嘬奶嘴;

用小勺測溫度時,要避免使用同一個勺;

不要用大人嚼碎的食物喂寶寶。

3. 減少寶寶夜奶次數

給寶寶的餵養頻率要有度。

餵養頻率不僅指餵養次數,也包含了餵養時間的分配。

寶寶哭鬧時用奶瓶安撫,或用餵奶來輔助寶寶睡覺,這些行為都會增加餵養次數。寶寶入睡後,唾液分泌減少、吞咽反射減弱,如果此時含有乳☆禁☆頭或奶瓶,會使乳汁包繞在牙齒周圍,並會增加細菌與食物的接觸時間。

建議: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應逐漸減少夜間進食的次數,3個月內夜間可餵養2次,4~6個月1次,6個月以後最好不再夜間餵養。

每日餵養次數以7次以下為宜;

進食後給寶寶喂些溫開水,沖洗口腔。乳牙萌出後,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含著裝有甜奶或甜飲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覺;

1歲後應儘量減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內只能裝白水和無糖奶,用杯子或勺喂含糖食物(如甜奶、果汁等)。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半之前停止使用奶瓶。

4. 糖類攝入要控制

糖類攝入過量不僅會減少寶寶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還易造成肥胖和蛀牙。吃糖的濃度越高,次數越多,在口腔停留的時間越長,危害就越大。

建議:

對於甜食的攝入要加以控制。一般情況下,可按每日每千克體重吃糖0.5克左右進行估算(不含日常膳食中碳水化合物);

儘量選擇糖分含量較低、黏性較低的糖果,致齲性由強到弱依次為:蔗糖>葡萄糖>麥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及歐洲官方均推薦使用可顯著降低患齲風險的木糖醇作為糖代用品;

吃糖儘量與正餐同時進行,睡前避免吃糖;

吃糖後,家長應主動幫寶寶漱口刷牙;

鼓勵寶寶多吃纖維食物,有助於牙齒的自潔。

預防蛀牙,有效刷牙很重要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應每天用軟紗布為孩子擦洗口腔。

牙齒萌出後,可用紗布或軟毛刷輕輕地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齒。當多顆牙齒萌出後,家長可用指套刷或軟毛刷為孩子每天刷牙2次,並確保清潔所有的牙面,特別是接近牙齦緣的部位。

2歲大的孩子會想自己刷牙,但這個年齡孩子手的精細運動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乾淨牙齒。因此,家長應幫孩子刷牙,每日至少2次。

3~4歲開始,兒童動手能力和四肢協調性明顯增強,家長可開始教兒童自己用最簡單的“畫圈法”刷牙,其要領是將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輕壓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畫圈,每部位反復畫圈5次以上,前牙舌側需將牙刷豎放,牙齒的各個面都應刷到。

研究證實適量的氟化物對於預防齲齒有明顯效果。家長可以在牙科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使用氟化物,比如氟化牙膏等。

預防蛀牙,定期檢查不可少

在寶寶長第一顆牙齒後,家長就要帶寶寶去看牙科醫生。由牙醫給寶寶進行檢查,看看寶寶牙齒萌出的情況,並評估長蛀牙的風險。此外,牙科醫生還會給家長提供針對寶寶情況的、科學的指導建議。此後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有的家長認為:乳牙遲早是要被恒牙替換的,壞了不要緊,治不治療也沒關係。甚至認為把壞掉的乳牙直接拔掉就行。

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因為乳牙對寶寶口腔和全身健康都起著重要作用。如果乳牙蛀壞,會影響寶寶吃東西嚼東西,進而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和生長發育。還會對寶寶正常發音和恒牙的正常萌出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還可能會引發關節炎、心肌炎、腎炎等疾病。此外,牙齒外觀不好看,也會影響寶寶的自信甚至心理健康。

所以建議家長們定期帶寶寶去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一旦發現有蛀牙,及早進行治療。

對於防蛀大戰,大家有什麼經驗或疑問?快來分享吧。

吃糖儘量與正餐同時進行,睡前避免吃糖;

吃糖後,家長應主動幫寶寶漱口刷牙;

鼓勵寶寶多吃纖維食物,有助於牙齒的自潔。

預防蛀牙,有效刷牙很重要

寶寶出生之後,家長應每天用軟紗布為孩子擦洗口腔。

牙齒萌出後,可用紗布或軟毛刷輕輕地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齒。當多顆牙齒萌出後,家長可用指套刷或軟毛刷為孩子每天刷牙2次,並確保清潔所有的牙面,特別是接近牙齦緣的部位。

2歲大的孩子會想自己刷牙,但這個年齡孩子手的精細運動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乾淨牙齒。因此,家長應幫孩子刷牙,每日至少2次。

3~4歲開始,兒童動手能力和四肢協調性明顯增強,家長可開始教兒童自己用最簡單的“畫圈法”刷牙,其要領是將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輕壓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畫圈,每部位反復畫圈5次以上,前牙舌側需將牙刷豎放,牙齒的各個面都應刷到。

研究證實適量的氟化物對於預防齲齒有明顯效果。家長可以在牙科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使用氟化物,比如氟化牙膏等。

預防蛀牙,定期檢查不可少

在寶寶長第一顆牙齒後,家長就要帶寶寶去看牙科醫生。由牙醫給寶寶進行檢查,看看寶寶牙齒萌出的情況,並評估長蛀牙的風險。此外,牙科醫生還會給家長提供針對寶寶情況的、科學的指導建議。此後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有的家長認為:乳牙遲早是要被恒牙替換的,壞了不要緊,治不治療也沒關係。甚至認為把壞掉的乳牙直接拔掉就行。

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因為乳牙對寶寶口腔和全身健康都起著重要作用。如果乳牙蛀壞,會影響寶寶吃東西嚼東西,進而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和生長發育。還會對寶寶正常發音和恒牙的正常萌出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還可能會引發關節炎、心肌炎、腎炎等疾病。此外,牙齒外觀不好看,也會影響寶寶的自信甚至心理健康。

所以建議家長們定期帶寶寶去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一旦發現有蛀牙,及早進行治療。

對於防蛀大戰,大家有什麼經驗或疑問?快來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