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洋之虎是段祺瑞,北洋之狗是馮國璋,但北洋之龍稱號卻給了此人

光緒二十五年的冬天,時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檢閱自己訓練的新軍,

當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訓練的新軍的確要比清朝的舊式軍隊強上很多,對其稱讚有加並將當時負責新軍訓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三人稱為“北洋三傑。”

其實這三人除了“北洋三傑”稱號讓家喻戶曉外,還有個稱號,“北洋三傑龍虎狗”。眾所周知,“北洋之虎”是段祺瑞,“北洋之狗”是馮國璋,但是對於“北洋之龍”王士珍可能就不太瞭解了。

在中國,龍這種動物在心目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存在,這裡面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古代皇帝自詡“真龍天子”。

那麼為何知名度如此之低的王士珍能獲得“北洋之龍”這個稱號呢?說這原因之前,筆者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王士珍的生平。

王士珍,字聘卿,號冠儒,1861年生於河北省正定縣牛家莊。光緒二年(1876年),年僅15歲的王士珍因聰慧好學,最終被家鄉正定鎮台的葉志超看中,最後收他當了一名勤務兵。兩年後,王士珍考入正定鎮總兵學兵隊,隨即跟隨葉志超調駐山海關。

光緒二十年,

王士珍跟隨葉志超奔赴朝鮮,鎮壓朝鮮東學黨起義。在這期間,由於表現突出獲得了上級的認可。當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後,王士珍經人推薦被錄用為督操營務處會辦兼講武堂總教習。有一次,直隸總督榮祿到小站檢閱袁世凱操練的新軍,當時王士珍將工程營設制的水雷、旱雷、踩雷及各種武器全部演示給榮祿,再加上新軍比舊軍軍容整齊,榮祿大加讚賞,
向袁世凱讚歎道,“此人負治國之才,不第長於軍事也。”

由於了榮祿的稱讚,袁世凱對玩士珍更加倚重,兩人私下交流甚密。光緒二十五年,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王士珍擔任軍事參謀,全力協助袁世凱鎮壓義和團運動。在袁世凱鎮壓義和團運動期間,王士珍獻計,

“對團民先行勸解,先禮後兵,如不聽從,則誅殺首犯,解散脅從。”袁世凱採納了王士珍的計策後,不出一個月果不其然山東義和團死傷慘重,最終殘部紛紛轉向直隸和京津等地區活動。

在袁世凱的身邊,段祺瑞和馮國璋兩人是其左膀右臂,但是袁世凱對兩人有所防備,因此他選擇王士珍來制衡兩人,最終形成三人鼎足之勢。由於王士珍在民國政治舞臺上時隱時現,似龍見首不見尾,因此獲得“龍”之稱謂,絕非虛譽。

因此他選擇王士珍來制衡兩人,最終形成三人鼎足之勢。由於王士珍在民國政治舞臺上時隱時現,似龍見首不見尾,因此獲得“龍”之稱謂,絕非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