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說中的“瓷皇”柴窯真的存在嗎?分析未解之謎!

今天人常說,宋代有五大名窯:“汝 官 哥 鈞 定”

其實這些都算不牛,

牛的是柴窯,

最初是柴窯排在前面,

在曹昭的《格古要論》裡,

柴窯排第一,

叫“柴 汝 官 哥 定”。

柴窯最貴

世不一見

柴窯是五代柴榮(中國後周皇帝)命人燒制的瓷器,成品“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多足粗黃土”。

還有記載柴窯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

更有甚者,將其形容為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在日本展出的青百合花瓶 被認為是柴窯實物

但這些,都是“傳說中的”柴窯,

因為柴窯究竟長什麼樣,誰都不敢說見過。

沒有可以確定的傳世器甚至碎片,

也沒有可以確定的窯址,

一件可以確認的實物都沒有。

幾種著名的撲朔迷離的名窯瓷器,

如法門寺出土前的秘色瓷,

窯址發現前的汝窯,

尚未找到窯址的哥窯,

都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在其傳說出現的同時間段,

就已經有文字記載留下。

比如秘色瓷曾出現在唐詩中,

北宋末年的汝窯在南宋的記載中已經一再出現。

而汝窯哥窯更是都有確定的傳世器。

唯一的例外就是柴窯。

傳說五代後周燒制,

但在之後的宋元兩代400多年時間裡居然沒有一點文字記載,

成為困惑中國乃至世界收藏界的歌德巴赫猜想。

耀州窯天青釉 有人推測這就是柴窯

馬未都猜想

在傳世瓷器和出土瓷器之中,

“號稱符合柴窯瓷器特徵”的瓷器枚不勝數。

有越窯說,有耀州窯說,

有河南窯說(包括汝窯,

鈞窯,東窯等),

有景德鎮窯說,有邢窯說……

但馬未都先生更偏向于耀州窯說。

這是馬先生收藏的一件

鑲有四片瓷片的孔雀藍擺件,

手工簪花、龍紋、鎏金。

底部寫著四個字“顯德遺器”。

標準的乾隆年間的篆書體。

“顯德”就是柴世宗的年號

因而有人認為,這件器物是二百多年前用柴窯碎片鑲制的,

所以才會用如此高的工藝再裝飾一回。

再看另一件。

這是一件五代耀州窯的小盞,柴世宗時期的。

因為時代相近,

很多學者都認為,這種五代耀州小盞和柴窯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個盞非常薄,估計也就一兩毫米。

拿電筒照一下你就會發現,

透光的!

這個胎是可以透光的!

透光率是判定瓷器好壞的一個指標

即便是宋瓷,大部分也是不透光的。

一千年前的匠人,能將瓷器做得如此之薄,

實在是非常難得。

再看底部,

底部做得非常圓,跟那種小底的盞截然不同,

工藝更精緻。

這究竟是不是大名鼎鼎的柴窯,

早晚有一天,

會有人揭開這個秘密。

再看另一件。

這是一件五代耀州窯的小盞,柴世宗時期的。

因為時代相近,

很多學者都認為,這種五代耀州小盞和柴窯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個盞非常薄,估計也就一兩毫米。

拿電筒照一下你就會發現,

透光的!

這個胎是可以透光的!

透光率是判定瓷器好壞的一個指標

即便是宋瓷,大部分也是不透光的。

一千年前的匠人,能將瓷器做得如此之薄,

實在是非常難得。

再看底部,

底部做得非常圓,跟那種小底的盞截然不同,

工藝更精緻。

這究竟是不是大名鼎鼎的柴窯,

早晚有一天,

會有人揭開這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