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圳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深圳博物館舉行。

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攝

6月10日是我國第十二個“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為主題的中國文化遺產系列展示活動在深圳博物館舉行,引導市民走進文化遺產、瞭解文化遺產內涵、感受文化遺產魅力、傳承文化遺產精髓。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文化遺產日”。2017年,經國務院批准,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由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市文物管理辦公室、深圳博物館、市文物考古鑒定所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承辦,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深圳博物館舉行。

民族舞蹈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聯繫,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生產生活,表現著他們的思想感情、理想和願望。活動現場,來自深圳各大高校的傳統歌舞展演,成為本屆“遺產日”活動的一大亮點。

熱情洋溢的音樂,輕快動感的舞姿,向觀眾展現了全國各民族舞蹈文化的魅力。其中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子帶來的新疆刀郎舞、藏族舞、蒙古舞、傣族孔雀舞;來自深大藝術團的古典舞融合了現代元素,動感十足;深圳藝校師生連袂呈現的秧歌舞、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帶來的扇舞等精彩不斷。

形式多樣的助興節目也在舞臺上大放異彩。將傳統韻律與流行音樂結合的歌曲《皮影戲》朗朗上口,融合演講的京劇藝術《青衣》,剛柔並濟的《太極魂》……為傳統非遺賦予新時代的烙印,讓現場觀眾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美。

傳統手工技藝是當代藝術和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核心競爭力。此次活動還集中展示了面塑、景泰藍、剪紙和烙畫。現場的展示互動,讓市民們體驗了一把“非遺製作”。

兩場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吸引了大批市民。

國家一級演員柏春林主講的《京劇藝術欣賞》將觀眾帶入了京劇的世界。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宋斌帶來的《楊氏太極拳賞析》展示了楊氏太極的拳法與拳術。(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