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吳彥祖演反派也是一絕,他在這部電影裡壞的夠徹底

說了那麼多男神,今天輪到吳彥祖了。

以他的顏值來說,跟反派似乎夠不著什麼邊兒。

譬如他的處☆禁☆女作《美少年之戀》,

雖然彼時吳彥祖演技尚為青澀,

但超凡脫俗的氣質,英俊挺拔的外形,

已讓觀眾全然忘記了演技是怎麼一回事兒了。

筆者不久前重溫了他的早期作品《野獸之瞳》,

他飾演一心為拳擊手哥哥復仇的賀沖。

那時的他形象陽光、健康,

簡直是五好、上進青年的代言人。

出道幾年後,

有人說他因外形條件限制,戲路不寬,只適合接拍一些青春片。

是的,在某某明星爆紅之前,他就是那些年的“小鮮肉”。

為了回應質疑和突破自己,

吳彥祖一步跨越了很多實力派演員沉積數年才會選擇的道路——演反派。

最被人熟知的是《新員警故事》中,不斷製造城市危機的富二代阿祖。

因為童年常被父親拳腳相向,他對暴力的迷戀,近乎到了病態的地步。

同時還享受著被施以暴虐的快感。

還有面對員警重重包圍時,

這個邪魅一笑的表情,簡直是絕了。

從這個表情裡可以解讀出什麼?

是得知自己即將訣別時的釋然,還是九死一生的自信?

娛樂圈曾流傳一個說法,

如果劉德華能夠在電影中推翻自己的公眾形象,那麼他拿到的影帝數量,遠比現在多的多。

證明演技最好的方式,

就是要先“毀掉”一張帥臉,丟掉對自己的迷戀。

所以吳彥祖在螢幕上貢獻的反角,也一個比一個驚豔。

譬如《新宿事件》裡的阿傑。

這也是本片裡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角色。

為詮釋好這個角色的性格特徵,他嘗試了三種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

一開始懦弱,無能,逆來順受。被對頭幫派任意宰割。

再到用強硬、兇狠、殘暴的外殼,

把自己的軟弱包裹和偽裝起來。

對於這個人物,觀眾一開始是同情、憐憫,到最後變成了憎恨、厭惡。

直至他命喪街頭時,

他的幡然悔悟,他的自嘲自憐,戳中了多少人的淚點。

還有《竊聽風雲2》的退伍軍人司馬念祖,

氣質兇狠、沉鬱,

影片結尾與曾江、江毅等老戲骨的對戲,吳彥祖的演技氣場竟毫不落下風。

我不說你們看得出來男神為本片增肥了幾磅嗎?

嚴格意義來說,以上這些角色其實是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

如果說他們還能讓人心生惻隱的話,

這部電影裡的反派,才是壞的徹底。

麥子善導演,王晶(本片化名“不是女人”)編劇的《知法犯法》。

本片也是一部臥底題材影片。

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無間道》的跟風之作。

其實它比《無間道》的出現還要早一年。

故事的主角阿Mike,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警員。

他在警局裡不受待見,生活當中也是一團糟。

人們從阿Mike埋怨工資低廉,並向匪徒射光了所有子彈的小小細節當中,

便可得知這個人物擁有殘忍不仁的秉性。

被派去執行臥底任務之後,他刻意表現得忠義、勇猛。

黑道大哥對他的信任,還有面對種種的利益誘惑,

讓他開始反思到底是做員警好還是黑幫好。

如果說《無間道》裡,劉建明還一心想著如何洗白,

這部電影裡的阿Mike,卻完全黑化,變質腐壞。

他沒有任何道義原則,殺老大,勾二嫂,所有能犯的江湖大忌他做盡了。

電影裡的阿MIke,表面沉默寡言,人畜無害,

但時時刻刻心懷叵測,他的目標,就是最終成為名震江湖的江湖人物。

吳彥祖用演技詮釋了什麼是道貌岸然,心毒手狠的偽君子。

這部電影借臥底故事諷刺了人性的欲望和貪婪。

正義和邪惡,其實也在於一念之間。

雖然本片的製作水準談不上精良和認真,但所要討論的話題爭議性極強。

尤其是人物塑造方面也是一反臥底電影常規套路——幫派有情有義,臥底反而壞得出油。

也正是這次合作,讓王晶和麥子善發覺了吳彥祖亦正亦邪的表演潛質。

後來由爾冬升和林超賢為他量身打造的《旺角黑夜》和《魔警》,

也可以視作這種形象的變奏、延續。

這樣一個有顏,有演技的演員,

不是早應該拿影帝了?

恰恰相反。

吳彥祖也是始終得不到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們的垂青的男星之一。

和與他幾乎同期出道的謝霆鋒相比,吳彥祖的影帝生涯的確坎坷。

理由,也很簡單。

吳彥祖並不是演什麼就是什麼的演員,也不代表吳彥祖沒有拼命努力地做好角色。

但他可以把角色演成是“量身定做”。

也就是說,觀眾第一眼看到的是吳彥祖,第二眼才會代入他的角色,他的戲份。

這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

譬如為張家輝拿到影帝的《證人》,

在拍攝時,林超賢便要求張家輝盡可能丟掉之前所有的角色包袱,全心投入這部電影。

第二是運氣,謝霆鋒拿影帝那屆金像獎,

從電影質素、角色戲份重要度綜合評判,怎麼看都有點擺明讓位的意思。

再看看提名吳彥祖的兩屆金像獎入圍名單。

猜中影帝的概率,堪比中彩票。

但不可否認的是,

吳彥祖仍然是除了古天樂、林家棟、張家輝之外,

香港中生代男演員的中流砥柱。

除了反派,

他還可以演喜劇。

甚至是帶有文青氣質的白領。

然而他現在需要一個機會再次證明自己。

而筆者相信,或許在某一個拐角他終能遇到一部更適合他的電影。

一個更睿智,哪怕是收起他個人光芒的角色。

而並不是像《魔獸》裡“暴殄天物”,連演員本尊都見不到一面的的古爾丹。

觀眾一開始是同情、憐憫,到最後變成了憎恨、厭惡。

直至他命喪街頭時,

他的幡然悔悟,他的自嘲自憐,戳中了多少人的淚點。

還有《竊聽風雲2》的退伍軍人司馬念祖,

氣質兇狠、沉鬱,

影片結尾與曾江、江毅等老戲骨的對戲,吳彥祖的演技氣場竟毫不落下風。

我不說你們看得出來男神為本片增肥了幾磅嗎?

嚴格意義來說,以上這些角色其實是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

如果說他們還能讓人心生惻隱的話,

這部電影裡的反派,才是壞的徹底。

麥子善導演,王晶(本片化名“不是女人”)編劇的《知法犯法》。

本片也是一部臥底題材影片。

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無間道》的跟風之作。

其實它比《無間道》的出現還要早一年。

故事的主角阿Mike,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警員。

他在警局裡不受待見,生活當中也是一團糟。

人們從阿Mike埋怨工資低廉,並向匪徒射光了所有子彈的小小細節當中,

便可得知這個人物擁有殘忍不仁的秉性。

被派去執行臥底任務之後,他刻意表現得忠義、勇猛。

黑道大哥對他的信任,還有面對種種的利益誘惑,

讓他開始反思到底是做員警好還是黑幫好。

如果說《無間道》裡,劉建明還一心想著如何洗白,

這部電影裡的阿Mike,卻完全黑化,變質腐壞。

他沒有任何道義原則,殺老大,勾二嫂,所有能犯的江湖大忌他做盡了。

電影裡的阿MIke,表面沉默寡言,人畜無害,

但時時刻刻心懷叵測,他的目標,就是最終成為名震江湖的江湖人物。

吳彥祖用演技詮釋了什麼是道貌岸然,心毒手狠的偽君子。

這部電影借臥底故事諷刺了人性的欲望和貪婪。

正義和邪惡,其實也在於一念之間。

雖然本片的製作水準談不上精良和認真,但所要討論的話題爭議性極強。

尤其是人物塑造方面也是一反臥底電影常規套路——幫派有情有義,臥底反而壞得出油。

也正是這次合作,讓王晶和麥子善發覺了吳彥祖亦正亦邪的表演潛質。

後來由爾冬升和林超賢為他量身打造的《旺角黑夜》和《魔警》,

也可以視作這種形象的變奏、延續。

這樣一個有顏,有演技的演員,

不是早應該拿影帝了?

恰恰相反。

吳彥祖也是始終得不到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們的垂青的男星之一。

和與他幾乎同期出道的謝霆鋒相比,吳彥祖的影帝生涯的確坎坷。

理由,也很簡單。

吳彥祖並不是演什麼就是什麼的演員,也不代表吳彥祖沒有拼命努力地做好角色。

但他可以把角色演成是“量身定做”。

也就是說,觀眾第一眼看到的是吳彥祖,第二眼才會代入他的角色,他的戲份。

這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

譬如為張家輝拿到影帝的《證人》,

在拍攝時,林超賢便要求張家輝盡可能丟掉之前所有的角色包袱,全心投入這部電影。

第二是運氣,謝霆鋒拿影帝那屆金像獎,

從電影質素、角色戲份重要度綜合評判,怎麼看都有點擺明讓位的意思。

再看看提名吳彥祖的兩屆金像獎入圍名單。

猜中影帝的概率,堪比中彩票。

但不可否認的是,

吳彥祖仍然是除了古天樂、林家棟、張家輝之外,

香港中生代男演員的中流砥柱。

除了反派,

他還可以演喜劇。

甚至是帶有文青氣質的白領。

然而他現在需要一個機會再次證明自己。

而筆者相信,或許在某一個拐角他終能遇到一部更適合他的電影。

一個更睿智,哪怕是收起他個人光芒的角色。

而並不是像《魔獸》裡“暴殄天物”,連演員本尊都見不到一面的的古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