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郝聯峰專訪:一位經濟學家的A股兩年回思錄

按語:兩年前的6月12日,滬指達到5178高點,隨後一路下跌。

兩年過去了,人們依然對股市悲歡記憶猶新。如何看待2015以來的股市劇烈震動?吸取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在當前複雜環境下,股市是否可以投資?怎麼投資?如何判斷股市未來的走勢?中華保險研究所總經理、中國研究所長論壇首席經濟學家郝聯峰接受“一條財經”專訪,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解讀。

【一條財經提要】

撰文:李召

►如果每天都看政策利多利空,這是股市沒有入門,

就是韭菜,就是被宰割的物件。經濟週期和股市週期還是有很強的關聯的。不是沒有關係,而是很多人不懂這種關聯性。現在有些中小市值股票、一些概念股已經被腰斬了,這很正常,有些高估值小市值的成長股,泡沫仍然很大,繼續被腰斬也不奇怪。2019年7月是下一個基欽週期低點,是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那個時候股票可能會出現一個低點。

►從基欽週期看,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基欽週期處於擴張期,

全球股票市場也進入擴張期。對於大盤藍籌股來說還是一個上升期,所以還是有投資價值。但高估值中小盤股需要擠泡沫,有很大風險。如果按照PB中位數算,現在全部A股是3.65倍,有可能跌到2倍以下,意味著還有一半的泡沫要擠掉。

►2015年5月至2021年11月市場風格是價值風格,最有代表性的選股指標:一個是大市值;第二個是低估值(主要看PB值);第三個是高淨資產收益率(ROE)。

今年6月底價值股有一個較好的買點,9月份還有一個買點,或許那時更安全一些。這有大資料模型支撐。有宏觀經濟、資金、估值等等基本面因素,大概六十萬資料。

►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都要進行IPO融資。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去年社會融資總額17.8萬億,去年IPO融資才1496億,1%都不到,股權融資、直接融資比例太少了。在美國,通過股票市場股權融資的金額一般會占整個社會融資的8%。

通過股權融資,所有股東共同承擔風險,共同享受福利。這樣的經濟模式就很有彈性。美國的經濟為什麼恢復得很好,這與他們融資結構有關。

►2015年股市大漲的時候,應該早一些加大IPO,加大股權融資額。場外配資瘋狂的時候,應該及時去監管,控制杠杆。其實中國救市反應還是挺快的,才跌30%多的時候就開始介入了,要是在其他國家,是很難這麼快反應的。當時是特殊情況,

如果不救市,會有更多人被強制平倉,會導致更多的散戶血本無歸。雖然不救市也會最終下跌見底,但對市場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對社會的危害是很可怕的。

►險資可以投資股市,但如果通過舉牌控制上市公司,這是不合適的。美國的保險公司、養老金公司,也非常有錢,但不能有錢就控制董事會,改組董事會,我來經營。判斷是否正確,是要看這種行為是否對實體經濟有利,而不僅僅是合不合法。如果允許集合的社會公眾資金,如保險資金,公募基金,銀行資金,去控制一家主業以外的上市公司,是弊(害)大於利。優質的上市公司就那麼多家,百年老店就那些,如果讓銀行資金去買,一下子就買光了。比如華為,銀行確實有那麼多錢去收購它,但不是銀行派個人就可以管理好的。不同的人經營是不一樣的。企業經營需要企業家,需要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能力。

【訪談】

現在和2015股市暴跌不同,是價值回歸

一條財經:前段時間,滬指從3295跌到3016點,雖然股指跌得並不算多,但很多股票被腰斬,這種現象正常嗎?

郝聯峰:這是正常的“一九現象”、“二八現象”。這和2015年的股市暴跌不一樣,當時是泡沫大、杠杆高,一下猛跌,跌得喪失了流動性。這一次是高估值、小盤股的下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價值回歸過程,因為這類股票泡沫實在太大。

一條財經:總的來說,還是市場本身在起作用?

郝聯峰:對,是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價值規律在全球都一樣,每一個市場都逃不出這個規律。從歷史上看,PB(市淨率)中位數達到7倍以上,那就是大泡沫。而且PB在7倍以上也不會停留多長時間,可能一個星期,可能一個月,具體停留多久這個可能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泡沫最終是要破的。

1塊錢的東西要賣7塊錢,行嗎?股票PB過高,聰明的人都會選擇賣掉,大小非減持就是這樣,中國這種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就是散戶接盤。國外是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一樣,很多機構在高估值時也會套現。瘋狂行為始終是短暫的。

一條財經:最近從指數看似乎沒怎麼跌?

郝聯峰:現在指數不像以前那麼激烈波動,這是因為投資風格變了。從2015年5月開始,從投資成長股風格變成了投資價值股風格,價值股很多是權重股,權重股跌得少,但成長股跌得很厲害。所以你從指數上看,跌得很少。

一條財經:現在有些中小市值股票、一些概念股已經被腰斬了。

郝聯峰:這很正常,有些高估值小市值的成長股,泡沫仍然很大,繼續被腰斬也不奇怪。股市週期和經濟週期有關,同位PB中位數4倍,如果在經濟擴張期,可還還會繼續上漲到7倍,如果在經濟收縮期,可能就會跌到1.5倍。但7倍PB中位數基本是歷史高點,是極限。經濟不好,2倍還覺得太高,可能會跌到1.5倍。從經濟週期來看,2019年7月是下一個基欽週期低點,是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那個時候股票可能會出現一個低點。

全球股市漲而中國股市跌的真相

一條財經:您認為股市漲跌與經濟週期有關,為什麼有時候經濟增長快,而股市卻下跌,而有時經濟增長慢,卻出現股市繁榮?比如2015年上半年。

郝聯峰:經濟週期和股市週期還是有很強的關聯的。不是沒有關係,而是很多人不懂這種關聯性。股市週期短時間可能會偏離經濟週期,但最終會回歸。

一條財經:我國GDP增長6.5%,在世界上都是很高的,但是為什麼其他國家股市都在漲,而中國的股市卻在跌呢?

郝聯峰:因為中國的大部分股票是中小盤股,題材概念股,沒有基本面支撐的股票。美國道鐘斯指數是20只大盤股。指數構成是不一樣的。人家是權重股指數,我們是綜合指數。

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基欽週期處於擴張期,全球股票市場也進入擴張期。所以中國的大盤藍籌股一直在漲,中國的價值股,藍籌股和全球是一致的,是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價值規律的。而中國的中小盤股,題材概念股,這些股票漲得太多,股指從1664點到5178點,小盤股平均漲了14倍,全部A股PB中位數也超過了7倍,到了極限,泡沫一破,就是熊市了,需要擠泡沫。

因為我們是綜合指數,占市場絕大多數是高估值中小盤股,中小盤股一跌,顯得我們股票指數很弱。而美國道鐘斯指數沒有90%的中小股票影響。

一條財經:也就是說A股指數不能和道鐘斯指數類比?

郝聯峰:對,如果我們也搞20只大盤股指數,比如中國平安,工商銀行,貴州茅臺,恒瑞醫藥,這些價值股放到一起組成一個成份股,那指數也可以很強呀。

股市暴跌和匯率、熔斷都沒有太大關聯性

一條財經:2015年6月12日,週五,滬指達到5178高點, 6月15,股市第一次大跌,跌了2%,第二天跌了3.47%,至7月9日,短短18個交易日,跌至3373低點。2015年第一輪☆禁☆暴跌的原因大家討論比較多了,主要是股市泡沫破滅碰上高杠杆配資,極速下跌喪失流動性,於是出現大面積被強平。其實8月份股市跌得也很厲害,也有很多被爆倉。我覺得一方面是救市給大家帶來一種幻覺,似乎救市無所不能,3373點已經是底部,於是杠杆資金重新氾濫,那麼“8·11”匯率史無前例的大跌會不會影響到人們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又會影響到股市?

郝聯峰:我覺得股市大跌和8·11新匯改沒有太大關聯性。比如2007年,歐洲股市和美國股市都是牛市,但美元和歐元匯率是相反的。同樣中國和美國匯率也是相反的,經常都是同時牛市或者同時熊市。1982年11月4日至1989年12月29日,日元升值,日本股市大漲,但同期美元大幅貶值,美國股市也大漲。

泡沫還在那裡,價值規律就在起作用。就像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那個一燈大師的弟子,可以舉起石頭,但也不能一直舉著,也會很累的,要服從地球引力定律啊,這種引力是連綿不斷的。股市也要服從價值法則,

一條財經:2016年1月4日是A股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是熔斷機制開始第一天,開盤沒多久觸及7%的第二檔熔斷閾值提前收盤。從1月4日到1月27日,18個交易從3500多點跌至2638點,這是“6·12”以來的最低點,尤其是2016年初兩個星期,股市大跌18%,10萬億灰飛煙滅,有媒體將這一輪大跌歸罪於熔斷機制,您怎麼看呢?

郝聯峰:熔斷不是股市暴跌的原因,沒有熔斷股市照樣下跌。2015年7月9日,股指出現V型大反彈,很多人看多,說政府開始救市了,政府無所不能不能,不會再大跌了,7月9日3373.54就是最低點,但我當時認為經濟仍在基欽週期收縮期,市場還沒到底。每天都有利多利空,漲的時候,你可以分析出一堆的理由,找出很多利多,跌的時候也可以分析出一堆利空,但這些都是表像。比如證監會減少IPO融資,出臺了減持新規,你認為是利多。但這些都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決定市場方向。如果每天都看政策利多利空,這是股市沒有入門,就是韭菜,就是被宰割的物件。

監管部門可以思考的是,當時最大的問題是,能否有辦法不讓杠杆搞得那麼高,能否有辦法不讓股市泡沫搞得那麼大?全部A股PB中位數搞到7倍多,創業板的泡沫史無前例,我在2015年5月股市暴跌之前就寫過這樣的文章,認為創業板已經正進入“博傻”階段,“泡沫史無前例”,嚴重偏離價值。當時的泡沫比歷史上納斯達克指數,比日本1989年股市泡沫還要大,監管層是可以考慮這個問題。

2015年股市泡沫及其破滅值得思考

一條財經:可是這是市場行為,有那麼多人要買,其他人也沒有辦法呀。肖鋼主席也一直在提示風險。肖鋼主席在2015年1月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到,有些股票估值過高,2014年末市盈率超過100倍的達500餘家;交易杠杆率顯著提高,少數證券公司短借長貸問題突出;交易所、證券公司產品業務創新帶來新的技術系統風險。可以說此後5個月即將發生的股市暴跌幾個最重要的因素都提到了。在此後幾個月裡,肖主席數次提到股市存在風險。

郝聯峰:北京的房子再高也有人買啊,為什麼要控制房價上漲?至少政府採取了一些壓制房價的動作,沒有推波助瀾,火上澆油。2015年股市大漲的時候,應該早一些加大IPO,加大股權融資額。場外配資瘋狂的時候,應該及時去監管,控制杠杆。最後高位跳水,無數人被平倉,作為監管層,一些問題值得思考。5178點之前,當時有的小股票,短短時間漲了5倍,比如一隻配資相關股票,老是漲停,炒到170多元,現在已經跌了70%多,PB(市淨率)依然超過10倍,泡沫太大了。

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都要進行IPO融資

一條財經:您剛才說到牛市要加大IPO,中國石油發行價格16.7元,2007年11月5日上市時正好處在5700點高位,所以一開盤就飆升到48.62高點,後來一路下跌,大量股民被套牢,現在中國石油股價只有7元多。此前另外一檔股票,2006年8月18日,當時A股還處1600點,在中國國航當天上市,發行價只有2.80元,而且一開盤就破發。一年之後,中國國航最高漲到30元。那麼,到底是牛市發新股好,還是熊市發新股好?

郝聯峰: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都要進行IPO融資。支援實體經濟是硬道理。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去年社會融資總額17.8萬億,去年IPO融資才1496億,1%都不到,股權融資、直接融資比例太少了。定向增發主要是機構的錢從左口袋到右口袋,有些甚至是明股實債,難以起到將儲蓄轉化成投資的作用,即定向增發融資的作用難以比擬IPO。中國為什麼債務這麼重,融資成本這麼高?都跟IPO有關,IPO融資太少,怎麼支援實體經濟呢?公司沒辦法通過股權融資,只好到銀行借錢,銀行借不到就去借高利貸。在美國,通過股票市場股權融資的金額一般會占整個社會融資的8%。

企業通過貸款融資,債務壓力大,抗風險能力非常差,一旦出現債權危機,一個企業可能就死了,沒辦法恢復,經濟就沒有彈性,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如果通過股權融資,所有股東共同承擔風險,共同享受福利。經濟危機,股市下跌,大家一起虧,等經濟好轉,又漲回來了。這樣的經濟模式就很有彈性。美國的經濟為什麼恢復得很好,這與他們融資結構有關。他們的投資者主要是價值投資者,長線投資,經濟不好,股市下跌就長期持有,經濟好轉股市又漲回來了。股市跌了80%也沒問題,始終會漲回來的。股市的長期收率是和名義GDP(不是實際GDP)掛鉤的,股市的長期平均收益率比名義GDP增長還要高1.92個百分點左右,如果名義GDP年均增長8%,股市的年均長期收率會達到9.92%,還是很可觀的。

脫離基本面的暴漲暴跌都是不正常的

一條財經:去年2月劉士余接替肖鋼上臺,今年2月,劉士余主席在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可以算劉士餘上臺的發表第一份系統的執政綱領,但至今未公佈全文,從公佈的提綱來看,劉主席強調了3個字,穩,嚴,改——“穩”是穩中求進,“嚴”是嚴格監管,“改”是堅持改革。“穩”包括了六層含義,其中第三是“資本市場運行要穩,這是改革發展措施的基礎”,這是否意味著股票指數也要穩?

郝聯峰:指數適當“穩”當然對來百姓有好處,大漲必有大跌。比如可以讓指數漲到1萬點,但最終會摔下來,受傷的還是老百姓,導致財富分配不公更加厲害。可能有些人就是高手,一下子獲得幾百倍的收入,而很多人卻是傾家蕩產。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創造財富。只是財富的再分配。所以監管層是不能讓指數暴漲暴跌。這和房價是一樣的,也不能暴漲暴跌。要漲也是要跟著經濟基本面漲,脫離基本面的暴漲暴跌都是不正常的,比如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比如2016的樓市,都是沒有經濟面支撐的炒作。2015年名義GDP只漲了6.42%,股市漲幅卻翻倍,可能會出問題。比如日本,經濟不漲,房價也不上漲,股市也不上漲,27年都沒創新高。

一條財經:股指不“穩”,會不會影響到“改”?比如在市場十分悲觀時,減緩新股發行?

郝聯峰:新股發行不決定市場走向,不起決定性因素。股市下跌的時候,你就是停止發行新股,照樣會下跌,在股市上行週期,你怎麼發新股,都會上漲。比如2007年,我們市場比現在小多了,我們發行了多少大盤股,融了多少資,股市照樣上漲,一樣大牛市。

關注芝麻,丟了西瓜,這便是韭菜

一條財經:再融資是新股發行的10倍,這會影響股市嗎?

郝聯峰:2007年再融資也很多。無論是IPO還是再融資,都不是股市漲跌的關鍵性因素。

一條財經:那麼大小非減持會影響股市嗎?

郝聯峰:以前非流通股是不能減持的。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大小非不能減持啊?減持是0,照樣是大熊市。和IPO一樣的,大小非減持也不是決定性因素。散戶為什麼這麼關注IPO、再融資、大小非減持?這就是韭菜的命,關注芝麻,丟了西瓜。就像打麻將,水準不行就是不行,靠燒香拜佛是沒有用的。每天股市上漲下跌都能找到很多原因,但大小非減持IPO再融資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我剛才講的經濟週期、企業價值、估值水準、資金迴圈等基本面因素。

2004年2005年熊市時,IPO停了,也沒有大小非減持,照樣跌啊,比現在更慘,不要說散戶,多少券商破產,多少機構破產了,當時他們也罵證監會。

要加大股票發行,但以散戶為主體的市場發行制度有其特殊性

一條財經:去年2月劉士餘上臺以來,新股發行,再融資明顯加大,這算是為註冊制做準備嗎?

郝聯峰:現在不怎麼提註冊制,因為提註冊制會有一些概念上的誤解,什麼叫註冊制?只要有真實資訊披露,符合基本條件就可以發行股票?股民你自己買股票,後果自負,這在中國以散戶為主體的投資者結構是不行的,而國外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騙子公司,龐氏騙局,也可以真實資訊披露啊,也可以湊足條件,我的價值為0,為負數,在中國,這些散戶也會蜂擁去買,因為便宜啊。例如武鋼認購權證(580013),最後一個交易日,馬上就要停止交易了,內在價值為0,誰買到手就是變成0,但在退市最後一秒,還是有很多人買,買單層層疊疊,搶著買,因為便宜啊,其他股票10塊錢,它只有幾厘錢,以為撿便宜了。

一條財經:對加大新股發行的主要措施,您是肯定的?

郝聯峰:加大新發行的方向是正確的,監管不能被輿論綁架。發新股,壓指數,強監管。宣導價值投資,控制上市公司亂重組,限制中概股回歸,對老百姓有利。

一條財經:您反對中概股回歸?

郝聯峰:中概股在海外上市假如現在1倍PB,你想回來上市,4倍PB套利,一下子就暴富了,一下子把散戶套進去了,你的貢獻是什麼呢?是公司的利潤增長嗎,還是僅僅是套利?首先要問,中概股回歸對實體經濟、對老百姓有什麼好處呢?

是現貨決定期貨,而不是期貨決定現貨

一條財經:如何看待2015年股市暴跌裡面的股指期貨問題?

郝聯峰:是現貨決定期貨,而不是期貨決定現貨。做股指期貨的投資者一般比較聰明,對現貨有預見性,往往股市跌的時候,股指期貨先跌,股市漲的時候股指期貨先漲,但不是股指期貨決定股市的漲跌,不是股指期貨下跌拉著股市下跌。就像以前股權分置改革時正股和權證,是正股決定權證,而不是權證決定正股,但權證比正股靈敏,正股漲的時候權證先漲,正股跌的時候權證先跌。但不能說權證下跌拉著正股下跌,股指期貨也是一樣。只能說做期貨的人或者權證的人比較聰明。

一條財經:今年6月21日淩晨,明晟指數將公佈是否納入A股,雖然一些機構稱這次納入概率大,但明晟公司(MSCI)一直對中國股市的一些制度存在疑問,比如指責中國停牌制度有問題,如何看這個問題?

郝聯峰:我國的停牌制度確實需要完善,但這些都不是關鍵性的。我國股市的制度一直在改,但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毛病來。比如,新股發行制度。

一條財經:憑什麼“打新”可以幾個漲停?IPO估值存在什麼問題?

郝聯峰:這就是中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的問題。現在監管部門把IPO公司市盈率限制住了,一般不能超過23倍。但一上市,一看人家市盈率是60倍,所以會連續漲停。再加上中國是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散戶就是羊群,跟風效應可能漲到100倍,然後再跌到60倍。

一條財經:美國似乎也有這樣的情況?

郝聯峰:這倒不是很普遍的想像。因為他們發行沒有市盈率封頂,所以發行時不會市場上是20塊錢,非得只發行7元,他可能發行18元。

如何看待險資從“英雄”變為“野蠻人”

一條財經:怎麼看2015年股市暴跌的救市行動?

郝聯峰:當時是特殊情況,救市是非常必要的,在強制平倉、連環強平的情況,止損資金,需要賣出去的資金越來越多,完全靠市場調節已經不可能。如果不救市,會有更多人被強制平倉,會導致更多的散戶血本無歸。雖然不救市也會最終下跌見底,但對市場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對社會的危害是很可怕的。但在平時,政府資金在股市買賣是不合適的。

一條財經: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救市來的太遲,市場已經血流成河,救市姍姍來遲,怎麼看?

郝聯峰:其實中國政府反應還是挺快的,才跌30%多的時候就開始介入了,要是在其他國家,是很難這麼快反應的。

一條財經:當時為了救市,放寬了險資資金投資股市的限制,險資在股市非常活躍,後來也出現險資舉牌的現象。如何正確看待險資進入資本市場?險資為何從“英雄”變為“野蠻人”?

郝聯峰:政府並沒有要求險資舉牌,那是企業自己要舉牌。險資可以投資股市,但如果通過舉牌控制上市公司,這是不合適的。美國的保險公司、養老金公司,也非常有錢,但不能有錢就控制董事會,改組董事會,我來經營。判斷是否正確,是要看這種行為是否對實體經濟有利,而不僅僅是合不合法。雖然合法,但傷害實體經濟,說明法律有漏洞,需要補漏洞。

如果允許集合的社會公眾資金,如保險資金,公募基金,銀行資金,去控制一家主業以外的上市公司,是弊(害)大於利。優質的上市公司就那麼多家,百年老店就那些,如果讓銀行資金去買,一下子就買光了。你讓銀行去經營這些公司,能夠經營好嗎?如果允許這些集合公眾資金去購買上市公司,他們當然有這個衝動去買,但企業經營是需要企業家的。比如華為,銀行確實有那麼多錢去收購它,但不是銀行派個人就可以管理好的。不同的人經營是不一樣的。企業經營需要企業家,需要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能力。

一條財經:而且是用萬能險去收購上市公司?

郝聯峰:萬能險也是集合的社會公眾資金。中國的社保基金也很大,公募基金也很大,為什麼人家不去控制上市公司?就不能允許,這會影響實體經濟。

一條財經:寶萬之爭中,險資的驚人之舉,給人感覺萬能險似乎也有原罪了。

郝聯峰:萬能險本身是沒問題的,這是西方成熟、成功的產品。就像公募基金有問題嗎,但人家沒有用來控制上市公司、當實際控制人、改組董事會、派總經理等。

一條財經:無節制的萬能險會不會偏離“保險姓保”呢?

郝聯峰:萬能險保障功能沒有傳統產品那麼強,投資功能會更多一些。所以監管部門出臺了規定,保險公司萬能險保費收入在保費收入的占比規定,不能說,我這個保險公司只做萬能險,其他保險我都不做了,現在不行,這些措施就是要確保“保險姓保”。因為萬能險的保障功能是比較弱的,投資理財的功能比較強。

金融去杠杆會影響股市,但非常必要

一條財經:前段時間股市下跌與銀監會清理同業業務有關係嗎?

郝聯峰:銀行很多委外資金、理財資金變相進入股市,銀行去杠杆,這部分資金會從股市撤出來,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股市。

銀行資金委外,通過優先順序給人家配資,或者通過信託,資產管理公司,轉幾圈,層層扒皮,才進入實體經濟,導致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

一條財經:也有人說金融不就是要加杠杆嗎?

郝聯峰:我們的杠杠太高了。M2的實質是宏觀有息負債,M2/GDP代表宏觀有息負債率,我們M2/GDP在全球第二高,僅次於日本,這樣再搞幾年可能是全球第一高,屆時比日本還高。金融是可以加杠杠,但得有一個度啊,就像前面說,社會融資是要有一定的股權融資,經濟才會有韌性,有抗風險能力,才能鼓勵企業去創新,如果全是債權融資,企業背了一身債務,怎麼去創新啊?因為有固定的還本付息,這種債務是實實在在要還的,一創新一冒險就破產了。但如果是股權融資,我就可以去冒險。因為我沒有固定的還本付息,這個項目成功就成功了,失敗就失敗了。所以要加大IPO,增加股權融資比例,控制宏觀有息負債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當前要堅持價值投資,主要看三個指標

一條財經:您怎麼看待現在的市場?

郝聯峰:從基欽週期看,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基欽週期處於擴張期,全球股票市場也進入擴張期。對於大盤藍籌股來說還是一個上升期,所以還是有投資價值。但高估值中小盤股需要擠泡沫,有很大風險。如果按照PB中位數算,現在全部A股是3.65倍,有可能跌到2倍以下,意味著還有一半的泡沫要擠掉。現在3000多點,所以還會繼續結構分化。因為大股票上漲或跌得少,小股票跌得多,2019年基 欽週期谷底時具體指數會跌倒什麼位置,還很難預測。所以,目前必須堅持價值投資,選股主要看內在價值是否低估。2015年5月至2021年11月市場風格是價值風格,最有代表性的選股指標:一個是大市值;第二個是低估值(主要看PB值);第三個是高淨資產收益率(ROE)。

一條財經:多少市值才能算叫大市值,哪些股票是大市值?

郝聯峰:A股市場上,大市值一般在500億元以上,另外還是行業龍頭。銀行股、保險股一般是大市值,銀行還有千億級以下的,但4個保險股都是1500億元以上的。白酒、汽車、電器、醫藥龍頭股也是大市值,如貴州茅臺、上汽集團、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恒瑞醫藥也是大市值。大市值的股票不容易被操縱,適合在價值風格時的價值投資。投資要順經濟週期,順風格週期,當前處於基欽週期擴張期、風格週期的價格風格期,適宜投大市值藍籌股。

一條財經:怎麼判斷低估值?為什麼您用PB值(市淨率),而不是PE值(市盈率)這個指標?

郝聯峰:PE值不穩定,不是判斷市場高低的有效指標,如美國道鐘斯指數指,1929年至1933年經濟危機時,市場跌到歷史性大底部的時候,PE依然非常高,而看PB 就非常低,就可以買,所以PB更穩定,更有指示作用。判斷整體市場估值水準的高低,用PB比用PE效果好。

從全球來看,PB大致一個長期平均水準,如道指,PB兩倍以下才叫低,如果到了3倍,就算高位了,如果到了7、8倍,那太瘋狂了。如果個股PB到7、8倍,那麼肯定是護城河特別高的股票才合理,一般的股票不應該那麼高。全部A股PB中位數如果到了7、8倍,那就是歷史大頂了。

現在低PB的代表就是銀行股,保險股。為什麼今年以來銀行、保險股漲得最好?就是因為銀行、保險股既是大市值,又是低PB。鋼鐵股PB也低,像寶鋼股份也沒什麼大問題,但我一般不推薦鋼鐵股,因為ROE不高。

一條財經:ROE多少算高?哪類股票是高ROE?

郝聯峰: A股ROE中位數大概在9%左右,加權平均在11%左右,我認為股票ROE高一般要求是15%以上。 目前A股裡面高ROE代表是家電、白酒、醫藥龍頭股票,這幾個行業龍頭股盈利能力特別強,如美的集團ROE達到26%左右,格力電器ROE超過30%,貴州茅臺ROE達到24%,恒瑞醫藥ROE23%。這些股票是高ROE,也是大市值,但PB不一定低,因為它們消費屬性強,護城河高。高ROE股票淨資產內生增長快,如果PB大致不變,股價也就上漲快。

大資料分析顯示6月底或是價值股較好的買點

一條財經:那麼價值投資就是按照您說的三個指標選股就可以了?

郝聯峰:不是買股票一定要看這三個指標,而是價值投資風格階段可以看這三個指標。投資風格週期性在變化,從2015年5月到2021年7月是價值投資風格,主要看這三個指標。如果是成長投資風格,可能有些指標剛好相反,比如要小市值而不是大市值。

一條財經:現在可以買了嗎?

郝聯峰:今年 6月底有一個較好的買點,9月份還有一個買點,或許那時更安全一些。

一條財經:為什麼呢?有具體根據嗎?

郝聯峰:這有大資料模型支撐。

一條財經:主要有哪些參數了?

郝聯峰:有宏觀經濟、資金、估值等等基本面因素,大概六十萬資料。資金最緊的時候通常是市場的買點,6月底價值股相對比較安全。

一條財經:和基金的倉位有關係嗎?

郝聯峰:關係不大,因為基金倉位是一個市場的反向指標,比如市場漲了,基金也在加倉,市場跌了,基金的倉位隨後也降了。基金倉位不是先行指標,不是一致指標,是滯後指標和反向指標。

而不僅僅是合不合法。如果允許集合的社會公眾資金,如保險資金,公募基金,銀行資金,去控制一家主業以外的上市公司,是弊(害)大於利。優質的上市公司就那麼多家,百年老店就那些,如果讓銀行資金去買,一下子就買光了。比如華為,銀行確實有那麼多錢去收購它,但不是銀行派個人就可以管理好的。不同的人經營是不一樣的。企業經營需要企業家,需要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能力。

【訪談】

現在和2015股市暴跌不同,是價值回歸

一條財經:前段時間,滬指從3295跌到3016點,雖然股指跌得並不算多,但很多股票被腰斬,這種現象正常嗎?

郝聯峰:這是正常的“一九現象”、“二八現象”。這和2015年的股市暴跌不一樣,當時是泡沫大、杠杆高,一下猛跌,跌得喪失了流動性。這一次是高估值、小盤股的下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價值回歸過程,因為這類股票泡沫實在太大。

一條財經:總的來說,還是市場本身在起作用?

郝聯峰:對,是價值規律在起作用,價值規律在全球都一樣,每一個市場都逃不出這個規律。從歷史上看,PB(市淨率)中位數達到7倍以上,那就是大泡沫。而且PB在7倍以上也不會停留多長時間,可能一個星期,可能一個月,具體停留多久這個可能有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泡沫最終是要破的。

1塊錢的東西要賣7塊錢,行嗎?股票PB過高,聰明的人都會選擇賣掉,大小非減持就是這樣,中國這種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就是散戶接盤。國外是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一樣,很多機構在高估值時也會套現。瘋狂行為始終是短暫的。

一條財經:最近從指數看似乎沒怎麼跌?

郝聯峰:現在指數不像以前那麼激烈波動,這是因為投資風格變了。從2015年5月開始,從投資成長股風格變成了投資價值股風格,價值股很多是權重股,權重股跌得少,但成長股跌得很厲害。所以你從指數上看,跌得很少。

一條財經:現在有些中小市值股票、一些概念股已經被腰斬了。

郝聯峰:這很正常,有些高估值小市值的成長股,泡沫仍然很大,繼續被腰斬也不奇怪。股市週期和經濟週期有關,同位PB中位數4倍,如果在經濟擴張期,可還還會繼續上漲到7倍,如果在經濟收縮期,可能就會跌到1.5倍。但7倍PB中位數基本是歷史高點,是極限。經濟不好,2倍還覺得太高,可能會跌到1.5倍。從經濟週期來看,2019年7月是下一個基欽週期低點,是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那個時候股票可能會出現一個低點。

全球股市漲而中國股市跌的真相

一條財經:您認為股市漲跌與經濟週期有關,為什麼有時候經濟增長快,而股市卻下跌,而有時經濟增長慢,卻出現股市繁榮?比如2015年上半年。

郝聯峰:經濟週期和股市週期還是有很強的關聯的。不是沒有關係,而是很多人不懂這種關聯性。股市週期短時間可能會偏離經濟週期,但最終會回歸。

一條財經:我國GDP增長6.5%,在世界上都是很高的,但是為什麼其他國家股市都在漲,而中國的股市卻在跌呢?

郝聯峰:因為中國的大部分股票是中小盤股,題材概念股,沒有基本面支撐的股票。美國道鐘斯指數是20只大盤股。指數構成是不一樣的。人家是權重股指數,我們是綜合指數。

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基欽週期處於擴張期,全球股票市場也進入擴張期。所以中國的大盤藍籌股一直在漲,中國的價值股,藍籌股和全球是一致的,是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價值規律的。而中國的中小盤股,題材概念股,這些股票漲得太多,股指從1664點到5178點,小盤股平均漲了14倍,全部A股PB中位數也超過了7倍,到了極限,泡沫一破,就是熊市了,需要擠泡沫。

因為我們是綜合指數,占市場絕大多數是高估值中小盤股,中小盤股一跌,顯得我們股票指數很弱。而美國道鐘斯指數沒有90%的中小股票影響。

一條財經:也就是說A股指數不能和道鐘斯指數類比?

郝聯峰:對,如果我們也搞20只大盤股指數,比如中國平安,工商銀行,貴州茅臺,恒瑞醫藥,這些價值股放到一起組成一個成份股,那指數也可以很強呀。

股市暴跌和匯率、熔斷都沒有太大關聯性

一條財經:2015年6月12日,週五,滬指達到5178高點, 6月15,股市第一次大跌,跌了2%,第二天跌了3.47%,至7月9日,短短18個交易日,跌至3373低點。2015年第一輪☆禁☆暴跌的原因大家討論比較多了,主要是股市泡沫破滅碰上高杠杆配資,極速下跌喪失流動性,於是出現大面積被強平。其實8月份股市跌得也很厲害,也有很多被爆倉。我覺得一方面是救市給大家帶來一種幻覺,似乎救市無所不能,3373點已經是底部,於是杠杆資金重新氾濫,那麼“8·11”匯率史無前例的大跌會不會影響到人們對經濟形勢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又會影響到股市?

郝聯峰:我覺得股市大跌和8·11新匯改沒有太大關聯性。比如2007年,歐洲股市和美國股市都是牛市,但美元和歐元匯率是相反的。同樣中國和美國匯率也是相反的,經常都是同時牛市或者同時熊市。1982年11月4日至1989年12月29日,日元升值,日本股市大漲,但同期美元大幅貶值,美國股市也大漲。

泡沫還在那裡,價值規律就在起作用。就像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那個一燈大師的弟子,可以舉起石頭,但也不能一直舉著,也會很累的,要服從地球引力定律啊,這種引力是連綿不斷的。股市也要服從價值法則,

一條財經:2016年1月4日是A股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是熔斷機制開始第一天,開盤沒多久觸及7%的第二檔熔斷閾值提前收盤。從1月4日到1月27日,18個交易從3500多點跌至2638點,這是“6·12”以來的最低點,尤其是2016年初兩個星期,股市大跌18%,10萬億灰飛煙滅,有媒體將這一輪大跌歸罪於熔斷機制,您怎麼看呢?

郝聯峰:熔斷不是股市暴跌的原因,沒有熔斷股市照樣下跌。2015年7月9日,股指出現V型大反彈,很多人看多,說政府開始救市了,政府無所不能不能,不會再大跌了,7月9日3373.54就是最低點,但我當時認為經濟仍在基欽週期收縮期,市場還沒到底。每天都有利多利空,漲的時候,你可以分析出一堆的理由,找出很多利多,跌的時候也可以分析出一堆利空,但這些都是表像。比如證監會減少IPO融資,出臺了減持新規,你認為是利多。但這些都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決定市場方向。如果每天都看政策利多利空,這是股市沒有入門,就是韭菜,就是被宰割的物件。

監管部門可以思考的是,當時最大的問題是,能否有辦法不讓杠杆搞得那麼高,能否有辦法不讓股市泡沫搞得那麼大?全部A股PB中位數搞到7倍多,創業板的泡沫史無前例,我在2015年5月股市暴跌之前就寫過這樣的文章,認為創業板已經正進入“博傻”階段,“泡沫史無前例”,嚴重偏離價值。當時的泡沫比歷史上納斯達克指數,比日本1989年股市泡沫還要大,監管層是可以考慮這個問題。

2015年股市泡沫及其破滅值得思考

一條財經:可是這是市場行為,有那麼多人要買,其他人也沒有辦法呀。肖鋼主席也一直在提示風險。肖鋼主席在2015年1月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到,有些股票估值過高,2014年末市盈率超過100倍的達500餘家;交易杠杆率顯著提高,少數證券公司短借長貸問題突出;交易所、證券公司產品業務創新帶來新的技術系統風險。可以說此後5個月即將發生的股市暴跌幾個最重要的因素都提到了。在此後幾個月裡,肖主席數次提到股市存在風險。

郝聯峰:北京的房子再高也有人買啊,為什麼要控制房價上漲?至少政府採取了一些壓制房價的動作,沒有推波助瀾,火上澆油。2015年股市大漲的時候,應該早一些加大IPO,加大股權融資額。場外配資瘋狂的時候,應該及時去監管,控制杠杆。最後高位跳水,無數人被平倉,作為監管層,一些問題值得思考。5178點之前,當時有的小股票,短短時間漲了5倍,比如一隻配資相關股票,老是漲停,炒到170多元,現在已經跌了70%多,PB(市淨率)依然超過10倍,泡沫太大了。

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都要進行IPO融資

一條財經:您剛才說到牛市要加大IPO,中國石油發行價格16.7元,2007年11月5日上市時正好處在5700點高位,所以一開盤就飆升到48.62高點,後來一路下跌,大量股民被套牢,現在中國石油股價只有7元多。此前另外一檔股票,2006年8月18日,當時A股還處1600點,在中國國航當天上市,發行價只有2.80元,而且一開盤就破發。一年之後,中國國航最高漲到30元。那麼,到底是牛市發新股好,還是熊市發新股好?

郝聯峰: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都要進行IPO融資。支援實體經濟是硬道理。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去年社會融資總額17.8萬億,去年IPO融資才1496億,1%都不到,股權融資、直接融資比例太少了。定向增發主要是機構的錢從左口袋到右口袋,有些甚至是明股實債,難以起到將儲蓄轉化成投資的作用,即定向增發融資的作用難以比擬IPO。中國為什麼債務這麼重,融資成本這麼高?都跟IPO有關,IPO融資太少,怎麼支援實體經濟呢?公司沒辦法通過股權融資,只好到銀行借錢,銀行借不到就去借高利貸。在美國,通過股票市場股權融資的金額一般會占整個社會融資的8%。

企業通過貸款融資,債務壓力大,抗風險能力非常差,一旦出現債權危機,一個企業可能就死了,沒辦法恢復,經濟就沒有彈性,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如果通過股權融資,所有股東共同承擔風險,共同享受福利。經濟危機,股市下跌,大家一起虧,等經濟好轉,又漲回來了。這樣的經濟模式就很有彈性。美國的經濟為什麼恢復得很好,這與他們融資結構有關。他們的投資者主要是價值投資者,長線投資,經濟不好,股市下跌就長期持有,經濟好轉股市又漲回來了。股市跌了80%也沒問題,始終會漲回來的。股市的長期收率是和名義GDP(不是實際GDP)掛鉤的,股市的長期平均收益率比名義GDP增長還要高1.92個百分點左右,如果名義GDP年均增長8%,股市的年均長期收率會達到9.92%,還是很可觀的。

脫離基本面的暴漲暴跌都是不正常的

一條財經:去年2月劉士余接替肖鋼上臺,今年2月,劉士余主席在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可以算劉士餘上臺的發表第一份系統的執政綱領,但至今未公佈全文,從公佈的提綱來看,劉主席強調了3個字,穩,嚴,改——“穩”是穩中求進,“嚴”是嚴格監管,“改”是堅持改革。“穩”包括了六層含義,其中第三是“資本市場運行要穩,這是改革發展措施的基礎”,這是否意味著股票指數也要穩?

郝聯峰:指數適當“穩”當然對來百姓有好處,大漲必有大跌。比如可以讓指數漲到1萬點,但最終會摔下來,受傷的還是老百姓,導致財富分配不公更加厲害。可能有些人就是高手,一下子獲得幾百倍的收入,而很多人卻是傾家蕩產。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創造財富。只是財富的再分配。所以監管層是不能讓指數暴漲暴跌。這和房價是一樣的,也不能暴漲暴跌。要漲也是要跟著經濟基本面漲,脫離基本面的暴漲暴跌都是不正常的,比如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比如2016的樓市,都是沒有經濟面支撐的炒作。2015年名義GDP只漲了6.42%,股市漲幅卻翻倍,可能會出問題。比如日本,經濟不漲,房價也不上漲,股市也不上漲,27年都沒創新高。

一條財經:股指不“穩”,會不會影響到“改”?比如在市場十分悲觀時,減緩新股發行?

郝聯峰:新股發行不決定市場走向,不起決定性因素。股市下跌的時候,你就是停止發行新股,照樣會下跌,在股市上行週期,你怎麼發新股,都會上漲。比如2007年,我們市場比現在小多了,我們發行了多少大盤股,融了多少資,股市照樣上漲,一樣大牛市。

關注芝麻,丟了西瓜,這便是韭菜

一條財經:再融資是新股發行的10倍,這會影響股市嗎?

郝聯峰:2007年再融資也很多。無論是IPO還是再融資,都不是股市漲跌的關鍵性因素。

一條財經:那麼大小非減持會影響股市嗎?

郝聯峰:以前非流通股是不能減持的。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大小非不能減持啊?減持是0,照樣是大熊市。和IPO一樣的,大小非減持也不是決定性因素。散戶為什麼這麼關注IPO、再融資、大小非減持?這就是韭菜的命,關注芝麻,丟了西瓜。就像打麻將,水準不行就是不行,靠燒香拜佛是沒有用的。每天股市上漲下跌都能找到很多原因,但大小非減持IPO再融資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我剛才講的經濟週期、企業價值、估值水準、資金迴圈等基本面因素。

2004年2005年熊市時,IPO停了,也沒有大小非減持,照樣跌啊,比現在更慘,不要說散戶,多少券商破產,多少機構破產了,當時他們也罵證監會。

要加大股票發行,但以散戶為主體的市場發行制度有其特殊性

一條財經:去年2月劉士餘上臺以來,新股發行,再融資明顯加大,這算是為註冊制做準備嗎?

郝聯峰:現在不怎麼提註冊制,因為提註冊制會有一些概念上的誤解,什麼叫註冊制?只要有真實資訊披露,符合基本條件就可以發行股票?股民你自己買股票,後果自負,這在中國以散戶為主體的投資者結構是不行的,而國外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騙子公司,龐氏騙局,也可以真實資訊披露啊,也可以湊足條件,我的價值為0,為負數,在中國,這些散戶也會蜂擁去買,因為便宜啊。例如武鋼認購權證(580013),最後一個交易日,馬上就要停止交易了,內在價值為0,誰買到手就是變成0,但在退市最後一秒,還是有很多人買,買單層層疊疊,搶著買,因為便宜啊,其他股票10塊錢,它只有幾厘錢,以為撿便宜了。

一條財經:對加大新股發行的主要措施,您是肯定的?

郝聯峰:加大新發行的方向是正確的,監管不能被輿論綁架。發新股,壓指數,強監管。宣導價值投資,控制上市公司亂重組,限制中概股回歸,對老百姓有利。

一條財經:您反對中概股回歸?

郝聯峰:中概股在海外上市假如現在1倍PB,你想回來上市,4倍PB套利,一下子就暴富了,一下子把散戶套進去了,你的貢獻是什麼呢?是公司的利潤增長嗎,還是僅僅是套利?首先要問,中概股回歸對實體經濟、對老百姓有什麼好處呢?

是現貨決定期貨,而不是期貨決定現貨

一條財經:如何看待2015年股市暴跌裡面的股指期貨問題?

郝聯峰:是現貨決定期貨,而不是期貨決定現貨。做股指期貨的投資者一般比較聰明,對現貨有預見性,往往股市跌的時候,股指期貨先跌,股市漲的時候股指期貨先漲,但不是股指期貨決定股市的漲跌,不是股指期貨下跌拉著股市下跌。就像以前股權分置改革時正股和權證,是正股決定權證,而不是權證決定正股,但權證比正股靈敏,正股漲的時候權證先漲,正股跌的時候權證先跌。但不能說權證下跌拉著正股下跌,股指期貨也是一樣。只能說做期貨的人或者權證的人比較聰明。

一條財經:今年6月21日淩晨,明晟指數將公佈是否納入A股,雖然一些機構稱這次納入概率大,但明晟公司(MSCI)一直對中國股市的一些制度存在疑問,比如指責中國停牌制度有問題,如何看這個問題?

郝聯峰:我國的停牌制度確實需要完善,但這些都不是關鍵性的。我國股市的制度一直在改,但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毛病來。比如,新股發行制度。

一條財經:憑什麼“打新”可以幾個漲停?IPO估值存在什麼問題?

郝聯峰:這就是中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的問題。現在監管部門把IPO公司市盈率限制住了,一般不能超過23倍。但一上市,一看人家市盈率是60倍,所以會連續漲停。再加上中國是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散戶就是羊群,跟風效應可能漲到100倍,然後再跌到60倍。

一條財經:美國似乎也有這樣的情況?

郝聯峰:這倒不是很普遍的想像。因為他們發行沒有市盈率封頂,所以發行時不會市場上是20塊錢,非得只發行7元,他可能發行18元。

如何看待險資從“英雄”變為“野蠻人”

一條財經:怎麼看2015年股市暴跌的救市行動?

郝聯峰:當時是特殊情況,救市是非常必要的,在強制平倉、連環強平的情況,止損資金,需要賣出去的資金越來越多,完全靠市場調節已經不可能。如果不救市,會有更多人被強制平倉,會導致更多的散戶血本無歸。雖然不救市也會最終下跌見底,但對市場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對社會的危害是很可怕的。但在平時,政府資金在股市買賣是不合適的。

一條財經: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救市來的太遲,市場已經血流成河,救市姍姍來遲,怎麼看?

郝聯峰:其實中國政府反應還是挺快的,才跌30%多的時候就開始介入了,要是在其他國家,是很難這麼快反應的。

一條財經:當時為了救市,放寬了險資資金投資股市的限制,險資在股市非常活躍,後來也出現險資舉牌的現象。如何正確看待險資進入資本市場?險資為何從“英雄”變為“野蠻人”?

郝聯峰:政府並沒有要求險資舉牌,那是企業自己要舉牌。險資可以投資股市,但如果通過舉牌控制上市公司,這是不合適的。美國的保險公司、養老金公司,也非常有錢,但不能有錢就控制董事會,改組董事會,我來經營。判斷是否正確,是要看這種行為是否對實體經濟有利,而不僅僅是合不合法。雖然合法,但傷害實體經濟,說明法律有漏洞,需要補漏洞。

如果允許集合的社會公眾資金,如保險資金,公募基金,銀行資金,去控制一家主業以外的上市公司,是弊(害)大於利。優質的上市公司就那麼多家,百年老店就那些,如果讓銀行資金去買,一下子就買光了。你讓銀行去經營這些公司,能夠經營好嗎?如果允許這些集合公眾資金去購買上市公司,他們當然有這個衝動去買,但企業經營是需要企業家的。比如華為,銀行確實有那麼多錢去收購它,但不是銀行派個人就可以管理好的。不同的人經營是不一樣的。企業經營需要企業家,需要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能力。

一條財經:而且是用萬能險去收購上市公司?

郝聯峰:萬能險也是集合的社會公眾資金。中國的社保基金也很大,公募基金也很大,為什麼人家不去控制上市公司?就不能允許,這會影響實體經濟。

一條財經:寶萬之爭中,險資的驚人之舉,給人感覺萬能險似乎也有原罪了。

郝聯峰:萬能險本身是沒問題的,這是西方成熟、成功的產品。就像公募基金有問題嗎,但人家沒有用來控制上市公司、當實際控制人、改組董事會、派總經理等。

一條財經:無節制的萬能險會不會偏離“保險姓保”呢?

郝聯峰:萬能險保障功能沒有傳統產品那麼強,投資功能會更多一些。所以監管部門出臺了規定,保險公司萬能險保費收入在保費收入的占比規定,不能說,我這個保險公司只做萬能險,其他保險我都不做了,現在不行,這些措施就是要確保“保險姓保”。因為萬能險的保障功能是比較弱的,投資理財的功能比較強。

金融去杠杆會影響股市,但非常必要

一條財經:前段時間股市下跌與銀監會清理同業業務有關係嗎?

郝聯峰:銀行很多委外資金、理財資金變相進入股市,銀行去杠杆,這部分資金會從股市撤出來,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股市。

銀行資金委外,通過優先順序給人家配資,或者通過信託,資產管理公司,轉幾圈,層層扒皮,才進入實體經濟,導致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

一條財經:也有人說金融不就是要加杠杆嗎?

郝聯峰:我們的杠杠太高了。M2的實質是宏觀有息負債,M2/GDP代表宏觀有息負債率,我們M2/GDP在全球第二高,僅次於日本,這樣再搞幾年可能是全球第一高,屆時比日本還高。金融是可以加杠杠,但得有一個度啊,就像前面說,社會融資是要有一定的股權融資,經濟才會有韌性,有抗風險能力,才能鼓勵企業去創新,如果全是債權融資,企業背了一身債務,怎麼去創新啊?因為有固定的還本付息,這種債務是實實在在要還的,一創新一冒險就破產了。但如果是股權融資,我就可以去冒險。因為我沒有固定的還本付息,這個項目成功就成功了,失敗就失敗了。所以要加大IPO,增加股權融資比例,控制宏觀有息負債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當前要堅持價值投資,主要看三個指標

一條財經:您怎麼看待現在的市場?

郝聯峰:從基欽週期看,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基欽週期處於擴張期,全球股票市場也進入擴張期。對於大盤藍籌股來說還是一個上升期,所以還是有投資價值。但高估值中小盤股需要擠泡沫,有很大風險。如果按照PB中位數算,現在全部A股是3.65倍,有可能跌到2倍以下,意味著還有一半的泡沫要擠掉。現在3000多點,所以還會繼續結構分化。因為大股票上漲或跌得少,小股票跌得多,2019年基 欽週期谷底時具體指數會跌倒什麼位置,還很難預測。所以,目前必須堅持價值投資,選股主要看內在價值是否低估。2015年5月至2021年11月市場風格是價值風格,最有代表性的選股指標:一個是大市值;第二個是低估值(主要看PB值);第三個是高淨資產收益率(ROE)。

一條財經:多少市值才能算叫大市值,哪些股票是大市值?

郝聯峰:A股市場上,大市值一般在500億元以上,另外還是行業龍頭。銀行股、保險股一般是大市值,銀行還有千億級以下的,但4個保險股都是1500億元以上的。白酒、汽車、電器、醫藥龍頭股也是大市值,如貴州茅臺、上汽集團、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恒瑞醫藥也是大市值。大市值的股票不容易被操縱,適合在價值風格時的價值投資。投資要順經濟週期,順風格週期,當前處於基欽週期擴張期、風格週期的價格風格期,適宜投大市值藍籌股。

一條財經:怎麼判斷低估值?為什麼您用PB值(市淨率),而不是PE值(市盈率)這個指標?

郝聯峰:PE值不穩定,不是判斷市場高低的有效指標,如美國道鐘斯指數指,1929年至1933年經濟危機時,市場跌到歷史性大底部的時候,PE依然非常高,而看PB 就非常低,就可以買,所以PB更穩定,更有指示作用。判斷整體市場估值水準的高低,用PB比用PE效果好。

從全球來看,PB大致一個長期平均水準,如道指,PB兩倍以下才叫低,如果到了3倍,就算高位了,如果到了7、8倍,那太瘋狂了。如果個股PB到7、8倍,那麼肯定是護城河特別高的股票才合理,一般的股票不應該那麼高。全部A股PB中位數如果到了7、8倍,那就是歷史大頂了。

現在低PB的代表就是銀行股,保險股。為什麼今年以來銀行、保險股漲得最好?就是因為銀行、保險股既是大市值,又是低PB。鋼鐵股PB也低,像寶鋼股份也沒什麼大問題,但我一般不推薦鋼鐵股,因為ROE不高。

一條財經:ROE多少算高?哪類股票是高ROE?

郝聯峰: A股ROE中位數大概在9%左右,加權平均在11%左右,我認為股票ROE高一般要求是15%以上。 目前A股裡面高ROE代表是家電、白酒、醫藥龍頭股票,這幾個行業龍頭股盈利能力特別強,如美的集團ROE達到26%左右,格力電器ROE超過30%,貴州茅臺ROE達到24%,恒瑞醫藥ROE23%。這些股票是高ROE,也是大市值,但PB不一定低,因為它們消費屬性強,護城河高。高ROE股票淨資產內生增長快,如果PB大致不變,股價也就上漲快。

大資料分析顯示6月底或是價值股較好的買點

一條財經:那麼價值投資就是按照您說的三個指標選股就可以了?

郝聯峰:不是買股票一定要看這三個指標,而是價值投資風格階段可以看這三個指標。投資風格週期性在變化,從2015年5月到2021年7月是價值投資風格,主要看這三個指標。如果是成長投資風格,可能有些指標剛好相反,比如要小市值而不是大市值。

一條財經:現在可以買了嗎?

郝聯峰:今年 6月底有一個較好的買點,9月份還有一個買點,或許那時更安全一些。

一條財經:為什麼呢?有具體根據嗎?

郝聯峰:這有大資料模型支撐。

一條財經:主要有哪些參數了?

郝聯峰:有宏觀經濟、資金、估值等等基本面因素,大概六十萬資料。資金最緊的時候通常是市場的買點,6月底價值股相對比較安全。

一條財經:和基金的倉位有關係嗎?

郝聯峰:關係不大,因為基金倉位是一個市場的反向指標,比如市場漲了,基金也在加倉,市場跌了,基金的倉位隨後也降了。基金倉位不是先行指標,不是一致指標,是滯後指標和反向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