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T-50彈倉在哪裡?一張圖揭秘曝其重大缺陷,其它五代機都笑了

此前根據俄羅斯空天部隊總司令維克托·邦達列夫上將稱,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T-50(PAK-FA,正式名稱“蘇霍伊航空多用途前線戰機”)將於2017年裝備部隊,用於替代蘇-27成為俄羅斯空軍的主力戰機。

然而自T-50試飛以來,關於T-50設計的問題就一直伴隨左右,不僅因為其機身設計被吐糟不能隱身不符合五代機標準,而且其過於扁平的設計帶來的“彈倉”問題一直被人所吐糟——“T-50,你的彈倉到底設計在哪裡?”以至於俄網友都等不及了,P了一張T-50的彈倉圖(下圖),

也是心疼。

俄網友PS的T-50“開彈倉”作品

確實,此前T-50從未在媒體面前展示過類似彈倉的結構,蘇霍伊對於彈倉能載多少導彈也是遮遮掩掩,讓人生疑。不過從近日各種曝光的試飛照片來看,T-50戰機確實擁有內置彈倉設計。

去年,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OAK)表示,

T-50戰鬥機在接受作戰飛行測試時,成功從機身彈艙內發射了導彈。這是T-50戰機首次確認其彈倉能發射導彈,在此之前T-50一直只能用翼下掛架發射武器。

根據講解,T-50的當艙設計為兩個“居中的隔艙”,“一前一後”的設計有別於其他五代機。除此之外,機翼邊緣有疑似兩個“繭包”側彈倉可搭載近距空對空導彈。

然而從實際掛在能力來看,受限於其機體設計,其彈倉容量實在不容樂觀。

根據計算T-50兩側進氣道之間尺寸約1.4m,減去彈倉門開足空間0.2m,導彈間距0.08m,合計有0.96m寬度放置導彈。前部彈倉可以佈置3枚R-77M沒有問題。疑問是其後彈倉,此處臨近發動機的加力燃燒室部分,溫度自然會很高。考慮到導彈發射時為突破氣流往往需要壓縮空氣彈射,

加力燃燒室+隔溫裝置+噴射裝置勢必擠佔空間,若還按3枚標準設計後彈倉只能夠搭載3枚R-73近程格鬥導彈。

理想狀態下的T-50掛載示意圖

而T-50的兩個“繭包”側彈倉其實存疑,因為R-73彈的後翼展0.53比R-77後翼展0.4還大,能否從側彈倉順利射出還是個問題。就算其能搭載也只是多了2枚近距空對空導彈。

那麼按照正常的空-空作戰掛載,這樣的3枚R77M中程導彈+5枚R-73近程格鬥彈,確實有點單薄。

此外,後彈倉偏離重心的設計。戰鬥機飛行時(尤其是超音速狀態下)機身周圍有一圈強大氣流,如果沒有強力彈射,那導彈剛釋放可能就會和飛機接觸,造成機毀人亡。根據美軍的F-22戰機的資料,這個噴射裝置的力量瞬時值相當於4000kg壓力。T-50的後彈倉遠離重心,在發射導彈時這個位於機身後部的暫態反作用力是否會對飛機的飛行姿態產生影響,也有待商榷。

殲-20彈倉設計(側彈倉未打開)

F-22彈倉設計(全打開)

與俄羅斯T-50的“糾結”設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F-22和中國的殲-20的彈倉都在飛機的重心部位,發射導彈時的暫態反作用力只會使得飛機被向上“頂”一下,能將影響減到最小。

美軍F-22掛載彈藥示意圖

此外,F-22和殲-20不追求過分扁平化,使得中部的一個彈倉就可實現掛載6枚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加上側彈倉的可裝載2枚短距格鬥彈,滿足了6枚中距彈+2枚格鬥彈的掛載需求,而且6枚中距彈的位置可以任意調換成別的類型導彈,不受制於體積限制。

在全世界的五代隱身戰鬥機之爭中,美軍的F-22和中國的殲-20都已經服役了,而俄羅斯的T-50戰機的服役之路仍然遙遙無期。未來的五代機之爭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有趣兒,好玩兒,廢話少的軍事觀察、歷史見聞,歡迎關注“扒扒君歷史館”。

在發射導彈時這個位於機身後部的暫態反作用力是否會對飛機的飛行姿態產生影響,也有待商榷。

殲-20彈倉設計(側彈倉未打開)

F-22彈倉設計(全打開)

與俄羅斯T-50的“糾結”設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F-22和中國的殲-20的彈倉都在飛機的重心部位,發射導彈時的暫態反作用力只會使得飛機被向上“頂”一下,能將影響減到最小。

美軍F-22掛載彈藥示意圖

此外,F-22和殲-20不追求過分扁平化,使得中部的一個彈倉就可實現掛載6枚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加上側彈倉的可裝載2枚短距格鬥彈,滿足了6枚中距彈+2枚格鬥彈的掛載需求,而且6枚中距彈的位置可以任意調換成別的類型導彈,不受制於體積限制。

在全世界的五代隱身戰鬥機之爭中,美軍的F-22和中國的殲-20都已經服役了,而俄羅斯的T-50戰機的服役之路仍然遙遙無期。未來的五代機之爭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有趣兒,好玩兒,廢話少的軍事觀察、歷史見聞,歡迎關注“扒扒君歷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