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那些著名的翻譯家

相信讀者們朋友們多少一定讀過一些經典的外國名著。那麼,在你閱讀時你有沒有注意過那些翻譯家的名字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國著名翻譯家的魅力。

1.許淵沖

不是院士勝院士,遺歐贈美千首詩。

許淵沖,生於江西南昌。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

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六十本,

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

2014年8月2日許淵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

2.草嬰

一輩子一件事。

草嬰,原名盛峻峰,俄羅斯文學翻譯家,

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寧波鎮海。南通農學院肄業。他是我國第一位翻譯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譯家,他還曾翻譯過萊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在中國讀者中產生極大的社會反響。後來草嬰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托爾斯泰小說全集》的翻譯工作,這一壯舉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1960年參加《辭海》編輯工作,任《辭海》編委兼外國文學學科主編。中國譯協副會長,現為中國譯協名譽理事。

2015年10月24日18點02分,著名翻譯家草嬰先生,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3歲。

3.傅雷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其有兩子傅聰、傅敏,傅聰為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鋼琴家,傅敏為英語教師。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家屬編定,
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從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現已出齊。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紅衛兵抄家,又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淩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介石舊畫報)。1966年9月3日淩晨,與夫人朱梅馥自縊身亡、憤而離世,悲壯地走完了一生。

4.楊絳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5.葉君健

說不盡與道不完。

葉君健(1914~ 1999),中國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筆名馬耳。湖北紅安人。1999年1月5日,逝世,享年85歲。妻子苑茵也是一名英語翻譯家。

葉君健一生共為世人留下500多萬字的創作作品和300多萬字的文學翻譯作品,其中由他翻譯的《安徒生童話全集》,已成為中國幾代讀者寶貴的精神財富。他還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個大型對外文學刊物《中國文學》。

6.查良錚

一個人到世界上來總要留下足跡。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甯市袁花鎮,出生于天津。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家。

1940年在西南聯大畢業後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系學習。195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53年回國後,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調圖書館工作。1977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穆旦於40年代出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 1939~1945)》、《旗》三部詩集,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結合起來,詩風富於象徵寓意和心靈思辨,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主要譯作有俄國普希金的作品《青銅騎士》、《普希金抒情詩集》、英國雪萊的《雲雀》、《雪萊抒 情詩選》,英國拜倫的《唐璜》、《拜倫抒情詩選》、《拜倫詩選》,英國《布萊克詩選》、 《濟慈詩選》。

7.朱生豪

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翻譯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學名森豪,筆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興人。曾就讀于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和英語系。1933年大學畢業後,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參加《英漢四用辭典》的編纂工作,並創作詩歌。寫有詩集多種,均毀於戰火。同時還在報刊上發表散文、小品文。

1936年春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為便於中國讀者閱讀,打破了英國牛津版按寫作年代編排的次序,而分為喜劇、悲劇、史劇、雜劇4類編排,自成體系。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輾轉流徙,貧病交加,仍堅持翻譯,先後譯有莎劇31種,新中國成立前出版27種,部分散失,後因勞累過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的人之一,譯文品質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

感謝這些翻譯家們用他們的智慧讓我們認識更為廣博的世界,也感謝翻譯家們讓世界認識了我們。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5.葉君健

說不盡與道不完。

葉君健(1914~ 1999),中國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筆名馬耳。湖北紅安人。1999年1月5日,逝世,享年85歲。妻子苑茵也是一名英語翻譯家。

葉君健一生共為世人留下500多萬字的創作作品和300多萬字的文學翻譯作品,其中由他翻譯的《安徒生童話全集》,已成為中國幾代讀者寶貴的精神財富。他還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個大型對外文學刊物《中國文學》。

6.查良錚

一個人到世界上來總要留下足跡。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甯市袁花鎮,出生于天津。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家。

1940年在西南聯大畢業後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系學習。195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53年回國後,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調圖書館工作。1977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穆旦於40年代出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 1939~1945)》、《旗》三部詩集,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結合起來,詩風富於象徵寓意和心靈思辨,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主要譯作有俄國普希金的作品《青銅騎士》、《普希金抒情詩集》、英國雪萊的《雲雀》、《雪萊抒 情詩選》,英國拜倫的《唐璜》、《拜倫抒情詩選》、《拜倫詩選》,英國《布萊克詩選》、 《濟慈詩選》。

7.朱生豪

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翻譯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學名森豪,筆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興人。曾就讀于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和英語系。1933年大學畢業後,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參加《英漢四用辭典》的編纂工作,並創作詩歌。寫有詩集多種,均毀於戰火。同時還在報刊上發表散文、小品文。

1936年春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為便於中國讀者閱讀,打破了英國牛津版按寫作年代編排的次序,而分為喜劇、悲劇、史劇、雜劇4類編排,自成體系。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輾轉流徙,貧病交加,仍堅持翻譯,先後譯有莎劇31種,新中國成立前出版27種,部分散失,後因勞累過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的人之一,譯文品質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

感謝這些翻譯家們用他們的智慧讓我們認識更為廣博的世界,也感謝翻譯家們讓世界認識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