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戰鬥民族就是猛!俄羅斯飛行員“投奔中國”,技術人員也選擇前往

據俄羅斯衛星網9日報導,俄《生意人報》援引航空領域消息人士的話稱,俄航空公司擔心人才流失到亞洲。近兩年半以來,已有超過300名訓練有素且英語水準優秀的飛行員、飛機機長和教練員赴亞洲就業,

還有400名同類型飛行員準備前往就業。

報導稱,俄航空公司代表表示,部分飛行員選擇前往中國、印度和越南工作,主要是出於經濟原因。此外,這些國家也沒有或幾乎沒有對外國飛行員的就業限制。

俄羅斯頂尖飛行員紛紛“投奔”中國

一家為中方尋找飛行員的外國招聘機構的消息人士稱,中國的飛行員工資比俄羅斯平均高3倍,月薪達2.5萬美元,工作時間表上的每月飛行時長為80小時,而在俄為90小時;在中國飛行員每年休假不少於96天,而俄羅斯僅為70天。此外,2016年中國簡化了向外國飛行員發放工作許可的程式,促進了俄飛行人員的到來。

《生意人報》稱,目前有約10家中國航空公司都對俄羅斯飛行員感興趣,

約有100名俄飛機機長和教練員已經在中國工作,中方還準備再招100名俄羅斯飛行員。

俄羅斯各家航空公司對本國飛行員大規模流失海外尤其是亞洲國家感到憂心忡忡

報導稱,某國際獵頭公司專為中國尋找飛行人才。其工作人員指出,俄飛行員外流潮的確與俄旅客運輸量下降、俄最大的私營航空企業環空航空停止運營相關,

當時該公司有上萬員工失去工作。他透露,中國飛行員的工資幾乎是俄的4倍,每月1.7萬-2.5萬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本網注),每月工作量80小時,而在俄羅斯則高達90小時,全年休假天數超過96天,而俄僅為70天。自2016年起,中國簡化了向飛行員提供工作許可的程式,“進一步刺激了俄飛行員的外流潮”。
數十家中國航空公司都對俄飛行員極感興趣,尤其是對飛行時數2500小時以上的機長。在中國,除了近百名執行飛行任務的俄羅斯機長、教官外,還有約百人正在辦理就職手續。

成都航空公司飛行部總經理王平接受採訪時指出:“我們公司現有21名俄羅斯飛行員,占外籍飛行員的36%,超過三分之一。俄羅斯飛行員給我們的印象是飛行技術好,飛行作風也很好,易於管理,交流溝通都很順暢。

我們公司現在有9個國家的外籍飛行員,俄羅斯的飛行員最多,以後想邀請更多的俄羅斯飛行員。與歐美和南美的飛行員相比,從平均技術來講,俄羅斯的飛行操縱技能最好。 上個月我們進行了一次機長轉升教員的理論考試,第一名就是俄羅斯的飛行員,叫伊戈爾。我們打算從60多個外籍飛行員中選兩個飛行教員,其中一個就是伊戈爾,另外一個是美國的。我們從2015年就開始邀請俄羅斯飛行員。”

德米特裡·拉達耶夫,照片背景為成航的ARJ-21

瑪律克·霍赫洛夫在成都航空公司大約工作了1年時間。此前他在俄羅斯S7公司上班。他說:“我的一位同事推薦了這家航空公司。我對這個選擇非常滿意:條件舒適、工作安排也不錯。我工作6周,然後休息4周。既可以在俄羅斯度假,也可以在其他什麼地方。工作時間越多,收入也就越高。不設夜航,合同期為3年。中國人非常滿意的是,我們在駕駛艙能夠很好地保持關係。很多俄羅斯飛行員在海南航空和四川航空公司工作。在中國,可以飛更多的機型。中國航空運輸市場發展的非常快。”

據此前在西伯利亞和尤泰爾航空公司當過機長的德米特裡·拉達耶夫介紹,中國航空公司的支出非常巨大:“目前,中國公司在支付方面已相當於美國的水準。5年中,工資上漲了5倍。現在,中國最高工資約為每年26萬美元,其中包括各種補貼、住宿費和其它各項支出。另外,工作滿3年後,還給支付3.6萬美元的獎勵。”

中國航空

蘇聯解體後,在短短幾年中俄羅斯有很多科研人才外流,一開始主要是西方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等國,這些專業人才帶著大批前俄羅斯科研成果,讓西方國家欣喜若狂。除了這些流向前俄羅斯的專家外,還有一大批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專家應邀前往中國。

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頂級人才,為中國科技發展縮短時間,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確立了“雙引工程”,專門撥款引進來自前前俄羅斯國家的人才,雖然中國給出的待遇不如西方優厚,但是卻更有“人情味”,這讓很多懷念故國的俄羅斯專家頓感親切。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德米特裡·拉達耶夫,照片背景為成航的ARJ-21

瑪律克·霍赫洛夫在成都航空公司大約工作了1年時間。此前他在俄羅斯S7公司上班。他說:“我的一位同事推薦了這家航空公司。我對這個選擇非常滿意:條件舒適、工作安排也不錯。我工作6周,然後休息4周。既可以在俄羅斯度假,也可以在其他什麼地方。工作時間越多,收入也就越高。不設夜航,合同期為3年。中國人非常滿意的是,我們在駕駛艙能夠很好地保持關係。很多俄羅斯飛行員在海南航空和四川航空公司工作。在中國,可以飛更多的機型。中國航空運輸市場發展的非常快。”

據此前在西伯利亞和尤泰爾航空公司當過機長的德米特裡·拉達耶夫介紹,中國航空公司的支出非常巨大:“目前,中國公司在支付方面已相當於美國的水準。5年中,工資上漲了5倍。現在,中國最高工資約為每年26萬美元,其中包括各種補貼、住宿費和其它各項支出。另外,工作滿3年後,還給支付3.6萬美元的獎勵。”

中國航空

蘇聯解體後,在短短幾年中俄羅斯有很多科研人才外流,一開始主要是西方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等國,這些專業人才帶著大批前俄羅斯科研成果,讓西方國家欣喜若狂。除了這些流向前俄羅斯的專家外,還有一大批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專家應邀前往中國。

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頂級人才,為中國科技發展縮短時間,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確立了“雙引工程”,專門撥款引進來自前前俄羅斯國家的人才,雖然中國給出的待遇不如西方優厚,但是卻更有“人情味”,這讓很多懷念故國的俄羅斯專家頓感親切。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