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該國面積在世界排名129位,卻做成了農業出口第二大國!

荷蘭國土面積僅為4.1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比北京還少,可用耕地、草地、牧地面積僅有200萬公頃,但卻成了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大農業出口國,農業淨出額達到了300多億美元。

荷蘭農牧業規模農場

事實上,荷蘭農業的先天條件比中國還差,全國光照不足,年平均溫度低,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不利。另外,荷蘭有1/4的國土面積處於海平面以下,很容易受到海潮侵襲或河流氾濫的威脅。雖然荷蘭的自然資源條件並不優越,但其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

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農業帝國”。

荷蘭農業的模式

荷蘭農業是由一個個私有制家庭農場組成的,土地完全自主的農場占全國很大比重。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荷蘭全國農場大概達到40萬個,小農場增多達到飽合後,優勝劣汰法則開始發揮作用。競爭力較強的農場不斷擴張,生產力不足、能力弱的小農場在競爭中被兼併。到了2000年,農場數量下降到10萬個,但農場的規模、實力得到增強。


荷蘭農業的特點

荷蘭農業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私有化、集中化、高投入、高產出。荷蘭農業通過重資金投入進行科研研發,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實現了高產出。早在2008年,荷蘭農業的科研經費就達到了4億美元,遠高於歐洲及發展中國家。另外,荷蘭還將農業資源進行了整合,為農業的全方面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荷蘭番茄每平米產量可達70公斤

荷蘭農業的優勢

1、因地制宜,揚長避短。荷蘭由於土地潮濕,地勢低窪,不適合糧食種植,荷蘭農民就利用這一特點發展畜牧結合的產業,做到地盡其利。

2、對農業進行一體化管理,保障農民根本利益。荷蘭農業部職能包含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從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出口貿易,

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及農業環境保護,農業教育、科研、推廣,農產品監督等。荷蘭農業部形成了對農業完整的服務體系。

3、適度規模經營。荷蘭的農場面積普遍在30畝至750畝之間,農場平均規模僅為240畝。這種適度的農場規模即適合機械化作業,又符合現代化的精細管理。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業生產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4、荷蘭對農產品品質高度重視。荷蘭為了提高農產品品質,

專門制定了“農產品品質法”。要求農業生產和加工技術規範,把品質管制工作做到了從生產、加工到流通的各個環節。農產品的品質安全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大大提高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太陽能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

中國農業與荷蘭農業的差距

1、農業人口比例。荷蘭用3%的農業勞動力創造了2%的價值,而中國用40%的農業勞動力,創造了10%的價值。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遠低於荷蘭。

2、規模化農業,中國農業處在兩個對立面,一是小農個體農業,二是流轉土地大規模經營。而荷蘭以私有農場的模式從事適度的規模化農業(類似於中國的家庭農場)。

3、農藥化肥施用量,中國過度依賴化肥、農藥,是世界上化肥、農藥施用量最高的國家,而荷蘭注重有機農業,農藥化肥施用量明顯低於中國,荷蘭有機農業面積占比為7.4%,而中國僅為0.4%。

4、荷蘭農產品中,只有穀物為淨進口,其它農產品均為淨出口,而中國的農產品除了漁業外,幾乎都處於淨進口的局面,比如:大豆每年進口量占比達到了80%以上。中國農產品的品質、自給力均不足。

荷蘭休閒旅遊農業

荷蘭的農業資源、人均耕地面積、生態環境與中國不相上下,但其卻在農業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荷蘭農業的發展模式對於處在現代化農業建設的中國來說,值得學習和借鑒。

(本文完)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1、農業人口比例。荷蘭用3%的農業勞動力創造了2%的價值,而中國用40%的農業勞動力,創造了10%的價值。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遠低於荷蘭。

2、規模化農業,中國農業處在兩個對立面,一是小農個體農業,二是流轉土地大規模經營。而荷蘭以私有農場的模式從事適度的規模化農業(類似於中國的家庭農場)。

3、農藥化肥施用量,中國過度依賴化肥、農藥,是世界上化肥、農藥施用量最高的國家,而荷蘭注重有機農業,農藥化肥施用量明顯低於中國,荷蘭有機農業面積占比為7.4%,而中國僅為0.4%。

4、荷蘭農產品中,只有穀物為淨進口,其它農產品均為淨出口,而中國的農產品除了漁業外,幾乎都處於淨進口的局面,比如:大豆每年進口量占比達到了80%以上。中國農產品的品質、自給力均不足。

荷蘭休閒旅遊農業

荷蘭的農業資源、人均耕地面積、生態環境與中國不相上下,但其卻在農業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荷蘭農業的發展模式對於處在現代化農業建設的中國來說,值得學習和借鑒。

(本文完)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