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常罕見的二戰德國7.92毫米人民突擊步槍

1945年,第三帝國危在旦夕,盟軍部隊已兵臨柏林城下,而德軍兵力不足,只好用老弱病殘組建所謂“人民步兵師”,以做最後的掙扎。在徵召16歲至60歲的少年和老人組成的人民步兵師裡,

武器是非常短缺的,不僅有繳獲的盟國裝備,還有德國武器設計師為應急而設計的末日武器,這些武器涵蓋了從飛機到裝甲戰車,以及步兵武器,儘管五花八門,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明顯由於倉促設計生產而粗糙不堪,材料低劣,安全係數不高,儘管在迫不得已和無奈的設計中仍然能夠表現出些許設計師的智慧。可這畢竟嚴重違背了德意志精工嚴密的工業傳統,
按照一貫精良的標準,這只能是垃圾武器,但在崩潰在即時刻,是無法選擇的,它們的確是納粹鼓吹的千年德意志帝國孤注一擲的末日武器。於是,被後人所詬病的VG1-5人民突擊步槍就在這個背景下誕生了。

二戰末期,德國國內工業生產能力降到最低限度,

但為了戰爭需要,仍開發了利用最少資源、最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的“人民”突擊步槍。按照德國當時制定的“極省力”兵器開發計畫,“人民”突擊步槍省略了表面修飾等工序,乍一看產品很粗糙,但是從結構方面看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地方。

這類產品的代表作是VG1-5突擊步槍,

該槍型號中的“VG”是德文“人民步槍”的縮寫。VG1-5突擊步槍,雖然挪用MP43突擊步槍的7.92×33mm步槍短彈與彈匣,但閉鎖系統是按照最少限度的零部件數量設計的。該槍採用半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圓筒形護筒包圍槍管,起槍管節套作用。發射時火藥燃氣通過導氣孔進入護筒內部,起到了延遲槍機開鎖的作用。這種燃氣壓力閉鎖系統的設計思想,被後來的HKP7手槍採用。

總體的來說該槍在MP44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用於裝備國民突擊隊。從外形上乍看,VG1-5好像是具備自動和半自動射擊功能,但實際上其射擊方式只有半自動一種。該槍的設計思想只要求“子彈能從槍口中飛出去就行”,其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

全長886毫米

重量3.2KG

口徑7.92毫米

裝彈30發

儘管由於粗製濫造VG1-5的性能不佳,但是不能說毫無創意.它不是STG44的簡化.STG44是槍機偏移的剛性閉鎖,而VG1-5是慣性閉鎖加氣體延遲,雖然挪用STG44突擊步槍的7.92×33mm步槍短彈與30發彈匣,但閉鎖系統是按照最少限度的零部件數量設計的。

帶有前握把的VG1-5人民突擊步槍因為VG1-5的生產是在1945年初正式展開,當時德國利用一切能夠生產的設施進行該槍的生產,但其生產並不是由通常負責武器監管的斯佩爾的軍備部管理,準確的說:VG1-5是一個私生子!生產由當地的納粹黨部負責,在物資短缺,轟炸頻繁的狀態下,生產運輸秩序已經混亂,因此其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出來的產品品質問題非常嚴重,只有少部分能夠達到作戰使用要求。士兵的感受是VG1-5 7.92mm突擊步槍只是能夠把子彈發射出去而已,其準確性是不能恭維的。

在有“柏林之鎖”之稱的澤勞高地之戰中,党衛軍部隊武器匱乏,只能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和VG1-5、K98步槍和少量的MP40衝鋒槍抵抗盟軍進攻

VG1-5的產量大概在5萬支左右,在柏林戰役中被大量使用。

帶有前握把的VG1-5人民突擊步槍因為VG1-5的生產是在1945年初正式展開,當時德國利用一切能夠生產的設施進行該槍的生產,但其生產並不是由通常負責武器監管的斯佩爾的軍備部管理,準確的說:VG1-5是一個私生子!生產由當地的納粹黨部負責,在物資短缺,轟炸頻繁的狀態下,生產運輸秩序已經混亂,因此其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出來的產品品質問題非常嚴重,只有少部分能夠達到作戰使用要求。士兵的感受是VG1-5 7.92mm突擊步槍只是能夠把子彈發射出去而已,其準確性是不能恭維的。

在有“柏林之鎖”之稱的澤勞高地之戰中,党衛軍部隊武器匱乏,只能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和VG1-5、K98步槍和少量的MP40衝鋒槍抵抗盟軍進攻

VG1-5的產量大概在5萬支左右,在柏林戰役中被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