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奔三的路上,很多事兒都猝不及防

原創 2017-06-10 有朋自遠方來的 老錢說錢

聊聊最近的一些感想。

第一個事兒,過兩天就要過生日了,不要臉地跟大夥兒要個禮物—把老錢說錢置頂吧!舉手之勞的事兒。這樣每次推送,都能第一時間看到。

這人情算我欠大夥兒的,無以為報,只能好好寫文章,幫各位賺些小錢。

如果不知道怎麼操作,文末有具體的步驟。

我媽在瀋陽的一家小房地產公司當會計,去年退休。但她覺得自己還沒那麼老(50歲),公司也有返聘的打算,於是就接著上班。

前兩天突然給我轉了幾萬塊錢,說是公司在打官司,大領導的銀行帳戶都被凍結了,她怕她的工資卡也被凍。

我逗她說,你還挺拿自己當個角兒啊,如果你的卡沒被凍,豈不是很沒面子哈哈哈。太可愛了。

像我媽在的這種公司,二三線城市的小開發商,真的很難活,想拿銀行貸款比登天還難。其它管道的借錢成本又很高,資金周轉不上,工期一拖,很多業主不滿,就打了官司。

我媽已經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又把所有老底都給了我。給她寄了一張信用卡過去。

這些天,我總是忍不住尋思她養老的事兒,要不要給她上個重疾險,她真不工作了是接過來還是留在老家...

以前總覺得她老了是件遙遠的事兒,但我越長一歲就越知道,這事兒很快會來。奔三的路上,很多事兒都猝不及防。需要給父母兜底,需要給伴侶一個交待。

二十出頭會覺得這些遙不可及,

可總有某件事兒在某個時間點打得我們措手不及。

我想,當這些事發生時,都能從容面對,這才是理財最大的意義。

昨天下午陪記者拜訪了和我司合作的財富管理公司,晚上又接待了一位在香港渣打銀行做財富管理的朋友。也有跟他們請教關於不同階段的財務規劃這種問題。

他們的答案很一致,其實這些完全屬於“財富管理”的範疇。財富管理不同於單純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資產管理。

它分為兩大部分:

他們說我的顧慮不算啥了,父母養老只是普遍且簡單的需求。

那些富人的煩惱可以這個多了去了:財富傳承、財產分割、資產隱藏和轉移、婚前資產明確等等...

搏取高額回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風險和不確定性極大。

真正長期且確定的人生目標,都是通過低風險的穩健的投資,靠可持續的複利來實現。

養老基金,子女的信託基金就是典型例子,需要大類資產配合和保險這種花小錢辦大事的手段來配合。

這也才是財富管理的奧義,為什麼銀行能活幾百年,因為他們穩健到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