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最後的鐵血軍隊,明亡後在鄰國建國,延續大明兩百餘年!

說起現在的果敢自治區,在這裡的30萬民眾裡有接近95%的人是漢族血統。這是因為不管多少年過去,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是曾經的天朝上國“大明”的遺民。所以這些年他們使用著漢字、保留著中國的傳統習俗。

要說果敢地區的歷史就要追溯到南明時期。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投降,不納貢,不和親”。這是明朝骨氣的象徵,縱使明朝滅亡,但是這種骨氣深植于明朝人民的心中。

南明時期,中華大地屍橫遍野,百姓流離失所。清王朝虎視眈眈的進攻,還有南明政權劇烈的內鬥,南明的統治在最後一位皇帝殉國以後轟然倒塌。清王朝統治了中原地區,軍隊大多數都投降於清朝。但是有一支小部隊,堅持著大明王朝的骨氣,他們的驕傲,情願遷離中原地區,也不願坐大清的臣民。

這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艱難,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故土。更何況古代中國人一直有安土重遷的傳統,但是他們毅然決然的離開了,他們的骨氣啊!

這一部分明朝遺民由楊高學帶領著遷入緬甸,他們在荒蕪的緬甸地區開荒建立自己的家園,為了自己的家園興旺發達,就將其命名為“興達戶”,表示著這些人對未來的美好嚮往。在楊家人的領導下,興達戶越來越興旺,占地面積越來越大。這裡儼然是一個大明的繼承,人們留明朝時的髮型,穿大明的服飾,沿用大明的統治制度,

吸引了很多無家可歸的漢人前來安居樂業。在楊有根統治的時候,就把興達戶改為“果敢”。

但是不論果敢地區如何的努力發展,也是比不過清王朝的擴張速度。所以果敢地區不得不暫時依附于清王朝,每年向清王朝納貢,儼然像一個吐司一樣的存在。

就算是暫時屈居清王朝統治之下,果敢地區的人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骨氣和驕傲。這就要說當時的“雲南回民起義”,領導者杜文秀是一個聰明人,他聯合各個民族反抗清王朝,果敢地區也參與其中。雖然最後起義失敗了,但是這也說明果敢地區的人民一刻也沒有忘記他們的骨氣。

經過幾百年的艱難發展,果敢地區已經成為緬甸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果敢自治區”。

經過幾百年的艱難發展,果敢地區已經成為緬甸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果敢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