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剪紙上的荊楚新跨越]武漢園博園樹生態宜居之典範

2017年6月12日,77歲的武漢剪紙傳承人劉士標帶著他的徒弟毛明月,

用時3天剪刻出一幅展現大武漢宜居之美的剪紙作品——武漢園博園。他們計畫推出一系列作品,將剪紙這門非遺藝術與時代融合,展現湖北近5年的變化成就,迎接湖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召開。

與歷屆園博會選址市郊不同,武漢園博園選址中心城區,周圍有8個居民社區,其中不少安居房、還建樓。這裡曾經是武漢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園林恰好就是在垃圾山上頂端建成的。

整個垃圾場填埋了重約100萬噸的生活垃圾,一度因為惡臭熏天導致周邊居民紛紛搬離。當地用兩年多的時間對垃圾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理、生態修復,最終,垃圾填埋場變成了青山,爛泥塘化作了乾淨湖泊,並在上面建成了如今的園博園。武漢園博園建成後,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居住環境,被譽為最“親民”園博園。整個園區占地3400多畝,栽植苗木近5萬株,綠化面積達到了176公頃,
形成城市綠肺。2015年12月的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上,它獲得了“C40城市氣候領袖群第三屆城市獎”。

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結束後,武漢園博園作為城市公園永久保留。主體建築變身城市婚禮中心、室內主題樂園、五星級酒店、園林會所等,繼續發揮功用。

園博園為綠色生態武漢建設又添上了亮麗的一筆。近年來,武漢將生態建設、人文情懷融入城市發展,讓城市顯山露水,

生態建設給武漢人民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生態文明”的理念也成為武漢城市建設的新標杆。

作者簡介:

劉士標和毛明月師徒二人一起創作了這副剪紙作品,用非遺藝術反映湖北這5年來令人矚目的成就。

劉士標有著60年的剪紙藝術生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一級民間美術工藝家”稱號,他開創的“工業剪紙”,以鋼鐵、石油 、採礦、建設等生產勞動全過程為主題的系列剪紙畫,

深受好評。2013年,劉士標個人剪紙藝術博物館成立。

毛明月自幼患小兒麻痹症,雙下肢重度殘疾,上世紀90年代,毛明月下崗後靠寫招牌、畫展板謀生,後跟隨劉士標學習剪紙技藝, 20年來鑽研苦練,成為劉士標最得意的弟子,去年還榮獲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

作者:劉士標 毛明月

編輯:王唯翀 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