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脫貧記|進村裡"扶貧車間",菏澤七旬老兩口家門口就業

菏澤市鄄城縣西曹村的張鳳英老太太從沒想過,78歲目不識丁的自己到晚年竟也能成“掙工資”的人。自從村裡建起了“扶貧車間”,她和老伴雙雙變身“打工老人”,倆人靠勤勞的雙手摘下戴了多年的貧困戶帽子。

張鳳英老人在扶貧車間裡編籐椅。

張鳳英所在的扶貧車間是3.0版本。

七旬老太目不識丁

靠藤編月入好幾百

清晨7點,初夏的陽光灑在鄄城縣西曹村的村道上,路邊星星點點的花草隨風搖曳,隱約能聽到近處傳來的清脆犬吠。“吱呀——”78歲的張鳳英和老伴曹存恩像往常一樣鎖上院門,攜手緩步走過一條小路,來到村裡的藤編戶外傢俱加工扶貧車間。

車間裡已經陸續來了老熟人,大家打著招呼,拉上兩句家常,手上的活沒停。張鳳英笑著坐在凳子上,拿起昨天編了一半的籐椅,將未編完的藤條橫向錯落地編入釘好的豎向藤條裡,一把籐椅慢慢成形。

張鳳英的工作是編織籐椅,活不費力,對老人來說就是有些累眼。“可不能錯,錯了得拆了再來,編得不好不算工呢。”

老人說:“俺手慢,一天也就編兩三把,手巧的年輕人一天能編七八把呢!”編一把籐椅5塊錢,工錢一月一結,每個月15日是發工資的日子,上個月張鳳英老人拿到了三張紅票子。坐在一旁的南愛芝今年60歲,她眼力好,手也巧,一天能編八九把椅子,一個月能拿一千多塊錢。

扶貧車間早上7點開門,到晚上7點還有人幹活。因為是計件工資,車間實行彈性工作制,可“遲到”也可“早退”,幹活的村民們可以自由安排時間。

車間外,張鳳英老人的老伴、77歲的曹存恩老人拿著笤帚掃著地,他負責車間保潔,一個月工資450元錢。老兩口的活都不重,也沒有太多技術要求,離家近,時間還相對自由。

當年坐月子吃不上蛋

如今一天吃倆

中午11點半,張鳳英回家做飯,這天的午飯是野菜雞蛋肉沫餡兒的菜拖子。早上喝了綠豆粥,喜歡吃蛋的她吃了倆雞蛋。

“沒想到能過上天天吃雞蛋的日子咧。”張鳳英老人眯著眼笑了,“以前坐月子都吃不上個蛋呢。”張鳳英17歲嫁到西曹村,和老伴種地為生。兩人只有一畝二分地,一年辛苦只夠吃穿。十年前兒子出了車禍,傷了脊椎落下殘疾,兒媳捨下女兒、丈夫改嫁。

照顧臥床的兒子三四年後,家裡啥積蓄都沒了。如今,孫女嫁到了隔壁縣城,兒子騎著電動三輪輾轉各個大集,靠賣兒童玩具雜貨掙錢,半月二十天的回家一次,“娃掙的錢也就夠他自己日常花銷,哪好開口要零花錢呢?”

苦了大半輩子,張鳳英沒想到,目不識丁的自己70多歲了,還能有靠自己雙手掙“票子”的一天。

2015年,西曹村建起藤編戶外傢俱和發製品加工兩個扶貧車間,吸納了不少像老人這樣的貧困戶當工人。如今,張鳳英每月能掙三四百元,曹存恩有450元的月工資,加上每人每月100元的60歲以上老年人補助,家庭月收入過千。年底還有每戶1905元的低保戶補助金,以及土地流轉的收入近2000元,老人感慨,“日子比從前好多了,手裡有閒錢了,想買啥買啥。”

兩個月前,省委書記劉家義專門到村裡扶貧車間看望工人,張鳳英說:“書記問咱現在一月掙多少錢,日子怎麼樣。我說,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真是喜得不行咧!”

菏澤五萬多人

家門口脫貧

像張鳳英老人這樣,因為扶貧車間的出現,生活發生巨大改變的貧困戶不在少數。

張鳳英所在車間,是政府與企業共同援建的標準化“扶貧車間3.0”版本。300多平的車間裡,120多名村民從事藤編加工,1/3是貧困戶,每人每月收入400元到1500元。對面的發製品加工扶貧車間則是在村小基礎上改造的“2.0”版本,是從當年臨時搭建的發製品初加工“小窩棚”雛形上升級改造的。

西曹村党支書曹海軍告訴記者,全村3513人,共有380人、149戶貧困戶。經過兩年扶貧車間帶動就業,已幫助42戶、106人脫貧。

鄄城縣扶貧辦統計,全縣新改建扶貧就業車間536個,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到目前直接安置和輻射帶動就業67603人,其中貧困人口27039人。菏澤全市共建成扶貧車間1803個,直接安置和帶動191341名貧困群眾就業,使57685名群眾脫貧。

扶貧車間的設立加上政策支持,推動了當地的返鄉創業潮。不少菏澤籍企業家返鄉創業,承包扶貧車間。車間就在家門口,村民掙錢顧家兩不誤,留守兒童有了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婦女有了工作,村民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強。

編輯:志浩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今,張鳳英每月能掙三四百元,曹存恩有450元的月工資,加上每人每月100元的60歲以上老年人補助,家庭月收入過千。年底還有每戶1905元的低保戶補助金,以及土地流轉的收入近2000元,老人感慨,“日子比從前好多了,手裡有閒錢了,想買啥買啥。”

兩個月前,省委書記劉家義專門到村裡扶貧車間看望工人,張鳳英說:“書記問咱現在一月掙多少錢,日子怎麼樣。我說,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真是喜得不行咧!”

菏澤五萬多人

家門口脫貧

像張鳳英老人這樣,因為扶貧車間的出現,生活發生巨大改變的貧困戶不在少數。

張鳳英所在車間,是政府與企業共同援建的標準化“扶貧車間3.0”版本。300多平的車間裡,120多名村民從事藤編加工,1/3是貧困戶,每人每月收入400元到1500元。對面的發製品加工扶貧車間則是在村小基礎上改造的“2.0”版本,是從當年臨時搭建的發製品初加工“小窩棚”雛形上升級改造的。

西曹村党支書曹海軍告訴記者,全村3513人,共有380人、149戶貧困戶。經過兩年扶貧車間帶動就業,已幫助42戶、106人脫貧。

鄄城縣扶貧辦統計,全縣新改建扶貧就業車間536個,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到目前直接安置和輻射帶動就業67603人,其中貧困人口27039人。菏澤全市共建成扶貧車間1803個,直接安置和帶動191341名貧困群眾就業,使57685名群眾脫貧。

扶貧車間的設立加上政策支持,推動了當地的返鄉創業潮。不少菏澤籍企業家返鄉創業,承包扶貧車間。車間就在家門口,村民掙錢顧家兩不誤,留守兒童有了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婦女有了工作,村民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強。

編輯:志浩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