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設禁養畜禽區域 只為從田頭到餐桌確保咱宿遷人“舌尖上的安全”

滑嫩無比的雞肉、香味四溢的豬肉,這些是市民飯桌上的美味佳餚,

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吃要吃得安全,養要養得生態。

去年11月,宿遷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要求禁養區內現有畜禽養殖場和養殖社區完成搬遷或關閉。和車輛禁行區一樣,現在畜禽養殖也有自己的禁養區。

《宿遷市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規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包括生活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和准保護區範圍內的區域,以及生活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邊界向外延伸500米(含500米)範圍內的區域;

與飲用水源地相連通的重要河湖水域洪澤湖、駱馬湖、京杭大運河、徐洪河、淮沭新河及堤岸坡腳向外延伸500米(含500米)範圍內的區域;

風景名勝區;

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以及其規劃邊界向外延伸500米(含500米)範圍內的區域;

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核心區和緩衝區的範圍按照各自然保護區規劃確定);列入《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規劃》中宿遷市生態紅線一級管控區規劃邊界範圍內的區域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養殖區域。

據統計,我市畜牧業發展迅速,2016年全市出欄生豬560多萬頭;出欄家禽2.2億羽,存欄奶牛4萬多頭,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同時產生的畜禽養殖廢棄物也在不斷增加,全市每年畜禽糞汙產生量2600萬噸左右,還存在養殖場戶環保意識不高、治汙設施投入乏力、生態迴圈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對宿遷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市農委副主任宋崇群介紹道,當前工作是以畜禽糞汙治理為核心,以農牧結合、綜合利用、生態迴圈為基本要求,持續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畜禽養殖,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場糞汙治理工作,到2017年年底、2020年年底全市規模化養殖場、養殖社區糞汙治理率分別達到60%、90%,

畜禽糞汙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