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打不死的小強,18年後靠4000家門店將生意做到200億

這個男人衣櫃的衣服比老婆多,每天變著花樣穿。天天換衣服不累嗎?他說第二天不知道穿什麼才是累!他就是太平鳥集團創始人張江平。

1967年5月,張江平出生在浙江寧波。小時候,他是彈玻璃球高手,只要在村頭玩上個把小時,全村所有小朋友的玻璃球就全進了他褲兜。

不過,張江平也就那點小聰明,一到上學就全露陷了“整個小學、初中八年,各科考及格的日子屈指可數”。

還好,他的父親是個明白人,對自己孩子幾斤幾兩瞭若指掌,

所以張江平初三剛畢業,父親就直接把他送到鎮上服裝廠當學徒。

也許得益于父親的基因,張江平幹活手腳卻異常麻利。畫小樣、量尺寸、裁剪、鎖邊,張江平僅僅花了半年時間就摸個門清。

有次廠裡接了個500件的大單子,張江平連著一天一夜沒抬頭,一口氣做了100件,第二天一大早,廠長被架子上碼得整整齊齊衣服驚呆了。

三個月後,張江平被提拔為小組長,一年後他晉升為車間主任,

3年後的1989年,張江平已經是服裝廠的3號人物,僅次於老闆與老闆的弟弟。

那年秋季,張江平逛街買衣裳,他從眾多的西服、襯衫、喇叭褲中一眼相中了一條洗水牛仔褲,也不貴,100塊。

不過,把四個兜翻遍了,張江平才湊齊50塊。也難怪,即使當上了行銷經理,一個月工資才200元,刨除日常生活費,一個月能剩下50元就算不錯。

回到工廠,看著樓下老闆的桑塔納,張江平不斷問自己“為什麼他行,

我不行?”

所以,1989年中秋節過後,張江平死活不幹了,他要去創業。父親知道兒子的執拗脾氣,從箱底翻出15年前就準備好的2000塊塞到他的手裡。

張江平扭頭去了寧波,白天從批發市場進牛仔褲,晚上去夜市。那時候還沒有城管,張江平經常在天橋上、地道口擺攤,一蹲就到後半夜。

兩年後的1991年,張江平手裡已經攢下8000多,他就在縣城租下一個15平米的小門面。

做小生意的訣竅就是反應快“什麼好賣,

賣什麼”,他先後倒騰過喇叭褲、直筒褲、腳踏褲、花襯衫等等。

後來流行皮大衣,於是張江平就半夜11點坐綠皮車從寧波出發,早上七點到海寧去進貨。一個月跑4個來回,吃不飽睡不好,一年下來,瘦了30斤。

折騰點沒有關係,最主要的還要受氣。有一次,他肩上扛著四個大包,手裡提著兩個小包。剛下火車,就挨了列車員一巴掌“鄉巴佬,滾一邊去”張江平被打得眼冒金星。

士可殺不可辱,張江平怒了。1992年春節,他死活拉著弟弟,靠湊來的2萬塊買了6台縫紉機,支起了一8個人的服裝廠,弟弟管生產,哥哥跑市場。

剛開始,兄弟倆採取的策略是“什麼流行做什麼”。經過3個月的試運行,張江平還總結出“小批量、多品牌、新款式”三大法寶。半年後,張江平將產品打入到當地十幾家服裝商場,形成了一張有力的銷售網。

三年後的1995年,服裝廠的帳面積累了近百萬資金,張江平尋思“該打造自己的品牌了”。

做什麼呢?西服?競爭太激烈。女裝?對設計師的要求太高,張江平到廣州考察了半個月,也沒有琢磨出什麼道道來。

趕巧中國服裝協會組織到美國考察,張江平列其中。在紐約第五大道保羅專賣店,他一眼就相中了一款休閒男裝“高端大氣,低調奢華”。在店裡的一個多小時,張江平眼皮都沒眨一下,直到將休閒男裝裡裡外外翻個遍才甘休。

在回國的飛機上,張江平夢見一隻頭頂簇狀羽冠的太平鳥落在了他的肩上。醒來後他心情大好,剛下櫟社國際機場就直奔工商局,立馬註冊了“太平鳥”。

此後,張江平從銀行貸了2000多萬,在郊區買下60畝地,把原來老廠全部遷過去,並上馬一條年產50萬套服裝的生產線。

1996年,市場上一下冒出了衫衫大王、西服大王、西褲大王等幾十個男士正裝品牌,而張江平的太平鳥休閒男裝成功避開重災區。這一年,張江平小賺了一千多萬。

不過,隨後的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太平鳥從此不太平“訂單下滑,消費萎縮”。最要命的是銀行緊縮銀根,根本不給展貸的機會。

那段時間,張江平天天周旋在工行、建行、中行等銀行門口,一天要打好幾百個電話。

國有銀行不靈,張江平就在東湖花園門口跑步,偶遇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行長。一來二去,兩個人成了朋友,三個星期後,張江平掏出名片“多大點事,不就500萬嘛。”

剛剛喘過來氣來,張江平一聽說歐得利服飾快不行了,立馬動心“這可是跟雅戈爾同時起步的牌子”,於是,張江平把自己的房子、車子等能賣的全賣了,一舉吃下了歐得利這條大魚。

接下來,張江平學了一把耐克、阿迪“變賣廠房,把生產外包”,光每年的折舊費,太平鳥就節約了1500多萬。張江平從中拿出800萬,狠命砸在廣告上,結果1998年當年就翻了身,太平年淨賺1.5億。

到了2000年,市場休閒男裝氾濫,尤其整個福建地區男裝迅猛崛起,倒是張江平很淡定“你們都做男裝,我就做女裝”。不過,很多人認為太平鳥瘋了,因為“在寧波服飾的字典裡,還沒有女裝這兩字。”

張江平偏偏不信這個邪,他把1000萬往桌上一扔,後面跟著就是義大利的設備,深圳的研發中心,巴黎的服裝設計師,太平鳥這回的重點是“18-23歲的大姑娘”。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2001年3月,樂町等4大品牌女裝問世,每天上10款新裝。姑娘們的購買力你懂的,當年太平鳥的銷售額就突破10個億。

兩年後的2003年,張江平把太平鳥帶到了國外,他在米蘭開辦了一家分公司,並在當地聘請設計師和工藝師。

米蘭一年5次大型的國際服裝展示會遂成了太平鳥盛大的年會,張江平將國內200多位業務骨幹分成5批,挨個派去取經,以獲得每一季的最新資訊,尋找時尚的制高點。

有了人才儲備,張江平開始大踏步前進。2004年,他在天一廣場一口氣開出了9家女裝專賣店,隔幾十米就能看到一家專賣店。讓人叫絕的是,每家店的衣裳都不重樣。自然,太平鳥成了姑娘們等“剁手族”的首選目標。

2005年春天,中國國際服裝展覽會在北京召開。怎麼才能給大家留下印象?張江平給設計師的指示就一個字“大”。設計的購物袋越大越好,大到能裝下所有品牌的購物袋。

參展當日人頭攢動,10分鐘以後,就見中外遊客每人肩上掛了一個太平鳥購物袋,裡面裝的都是其他品牌的小袋子。10萬人同時給太平鳥打廣告,那能不火?在太平鳥的展區,人們的腳前尖貼著腳後跟,張江平光與合作廠商握手就快磨出老繭來了。

剛回寧波,張江平的電話就被給打爆了。此後的一個多星期,他的工作就是簽協定,生產商、代理商,張江平最多一天簽了220家,光簽字筆就用壞了5支。

到了2006年,太平鳥的門店數達500家,每年推出1000多款新品,張江平的口號是“今天看見一款服裝就趕緊下手買,因為一個星期後就找不到了。”

10年後的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席捲全球,我國紡織服裝業再次入困境,而張江平的太平鳥卻一飛沖天,銷售量一舉突破30億。

太平鳥為什麼沒有冬天?因為張江平早已準備好了三件過冬的衣裳。

第一件是以速度致勝。太平鳥堅持“快時尚”,從創意到衣服穿到消費者身上只需要20-30天,太平鳥每年生產超過5000款產品。

而當時經銷商夏天訂冬裝,冬天訂夏裝,一般要打上半年的時間量,最快的也需要兩個月。快速生產,快速銷售,帶給太平鳥的自然是滾滾的超額財富。

第二件是跟著富豪賣衣裳。最剛開始,張江平在寧波萬達開一家不足30平米的小門臉,卻不小心做到了全國萬達門店的前三。

一看有得做,張江平就趕緊找到王老闆,王老闆也相當給力,結果太平鳥一下子在全國的萬達廣場開了500家專營店,年銷售額超過15億。

線下找老王,線上就找杭州的老馬。張江平專門成立了網紅事業部,並聘請創意人韓火火設計了一系列的迪士尼服裝,銷售非常火爆。2008年,張江平也加入電商大潮,雙十一價格牌一打,2000萬進了張江平的腰包。

第三件是去家族化。張江平在2001年果斷採取近親回避制度,對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將太平鳥集團升級為太平鳥股份,11個投資主體,4個董事,各司其職。

2010年以後,太平鳥勢如破竹,一舉突破30億大關。到了2013年,太平鳥營收超過68億。2016年的雙十一,光樂町一個品牌單日銷售就突破了2.45億,雙十一太平鳥銷售額突破6.15億。

截止到2016年,太平鳥旗下共有6個品牌,累計零售額達90億,全國門店總數超過4000家,全國員工數量超過萬人。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2017年1月,張江平敲響了深交所的銅鑼,市值一舉突破220億。

活著,有尊嚴地活著,健康地活著,這就是張江平的發展三部曲。

張江平尋思“該打造自己的品牌了”。

做什麼呢?西服?競爭太激烈。女裝?對設計師的要求太高,張江平到廣州考察了半個月,也沒有琢磨出什麼道道來。

趕巧中國服裝協會組織到美國考察,張江平列其中。在紐約第五大道保羅專賣店,他一眼就相中了一款休閒男裝“高端大氣,低調奢華”。在店裡的一個多小時,張江平眼皮都沒眨一下,直到將休閒男裝裡裡外外翻個遍才甘休。

在回國的飛機上,張江平夢見一隻頭頂簇狀羽冠的太平鳥落在了他的肩上。醒來後他心情大好,剛下櫟社國際機場就直奔工商局,立馬註冊了“太平鳥”。

此後,張江平從銀行貸了2000多萬,在郊區買下60畝地,把原來老廠全部遷過去,並上馬一條年產50萬套服裝的生產線。

1996年,市場上一下冒出了衫衫大王、西服大王、西褲大王等幾十個男士正裝品牌,而張江平的太平鳥休閒男裝成功避開重災區。這一年,張江平小賺了一千多萬。

不過,隨後的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太平鳥從此不太平“訂單下滑,消費萎縮”。最要命的是銀行緊縮銀根,根本不給展貸的機會。

那段時間,張江平天天周旋在工行、建行、中行等銀行門口,一天要打好幾百個電話。

國有銀行不靈,張江平就在東湖花園門口跑步,偶遇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行長。一來二去,兩個人成了朋友,三個星期後,張江平掏出名片“多大點事,不就500萬嘛。”

剛剛喘過來氣來,張江平一聽說歐得利服飾快不行了,立馬動心“這可是跟雅戈爾同時起步的牌子”,於是,張江平把自己的房子、車子等能賣的全賣了,一舉吃下了歐得利這條大魚。

接下來,張江平學了一把耐克、阿迪“變賣廠房,把生產外包”,光每年的折舊費,太平鳥就節約了1500多萬。張江平從中拿出800萬,狠命砸在廣告上,結果1998年當年就翻了身,太平年淨賺1.5億。

到了2000年,市場休閒男裝氾濫,尤其整個福建地區男裝迅猛崛起,倒是張江平很淡定“你們都做男裝,我就做女裝”。不過,很多人認為太平鳥瘋了,因為“在寧波服飾的字典裡,還沒有女裝這兩字。”

張江平偏偏不信這個邪,他把1000萬往桌上一扔,後面跟著就是義大利的設備,深圳的研發中心,巴黎的服裝設計師,太平鳥這回的重點是“18-23歲的大姑娘”。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2001年3月,樂町等4大品牌女裝問世,每天上10款新裝。姑娘們的購買力你懂的,當年太平鳥的銷售額就突破10個億。

兩年後的2003年,張江平把太平鳥帶到了國外,他在米蘭開辦了一家分公司,並在當地聘請設計師和工藝師。

米蘭一年5次大型的國際服裝展示會遂成了太平鳥盛大的年會,張江平將國內200多位業務骨幹分成5批,挨個派去取經,以獲得每一季的最新資訊,尋找時尚的制高點。

有了人才儲備,張江平開始大踏步前進。2004年,他在天一廣場一口氣開出了9家女裝專賣店,隔幾十米就能看到一家專賣店。讓人叫絕的是,每家店的衣裳都不重樣。自然,太平鳥成了姑娘們等“剁手族”的首選目標。

2005年春天,中國國際服裝展覽會在北京召開。怎麼才能給大家留下印象?張江平給設計師的指示就一個字“大”。設計的購物袋越大越好,大到能裝下所有品牌的購物袋。

參展當日人頭攢動,10分鐘以後,就見中外遊客每人肩上掛了一個太平鳥購物袋,裡面裝的都是其他品牌的小袋子。10萬人同時給太平鳥打廣告,那能不火?在太平鳥的展區,人們的腳前尖貼著腳後跟,張江平光與合作廠商握手就快磨出老繭來了。

剛回寧波,張江平的電話就被給打爆了。此後的一個多星期,他的工作就是簽協定,生產商、代理商,張江平最多一天簽了220家,光簽字筆就用壞了5支。

到了2006年,太平鳥的門店數達500家,每年推出1000多款新品,張江平的口號是“今天看見一款服裝就趕緊下手買,因為一個星期後就找不到了。”

10年後的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席捲全球,我國紡織服裝業再次入困境,而張江平的太平鳥卻一飛沖天,銷售量一舉突破30億。

太平鳥為什麼沒有冬天?因為張江平早已準備好了三件過冬的衣裳。

第一件是以速度致勝。太平鳥堅持“快時尚”,從創意到衣服穿到消費者身上只需要20-30天,太平鳥每年生產超過5000款產品。

而當時經銷商夏天訂冬裝,冬天訂夏裝,一般要打上半年的時間量,最快的也需要兩個月。快速生產,快速銷售,帶給太平鳥的自然是滾滾的超額財富。

第二件是跟著富豪賣衣裳。最剛開始,張江平在寧波萬達開一家不足30平米的小門臉,卻不小心做到了全國萬達門店的前三。

一看有得做,張江平就趕緊找到王老闆,王老闆也相當給力,結果太平鳥一下子在全國的萬達廣場開了500家專營店,年銷售額超過15億。

線下找老王,線上就找杭州的老馬。張江平專門成立了網紅事業部,並聘請創意人韓火火設計了一系列的迪士尼服裝,銷售非常火爆。2008年,張江平也加入電商大潮,雙十一價格牌一打,2000萬進了張江平的腰包。

第三件是去家族化。張江平在2001年果斷採取近親回避制度,對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將太平鳥集團升級為太平鳥股份,11個投資主體,4個董事,各司其職。

2010年以後,太平鳥勢如破竹,一舉突破30億大關。到了2013年,太平鳥營收超過68億。2016年的雙十一,光樂町一個品牌單日銷售就突破了2.45億,雙十一太平鳥銷售額突破6.15億。

截止到2016年,太平鳥旗下共有6個品牌,累計零售額達90億,全國門店總數超過4000家,全國員工數量超過萬人。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2017年1月,張江平敲響了深交所的銅鑼,市值一舉突破220億。

活著,有尊嚴地活著,健康地活著,這就是張江平的發展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