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找回古老的東方美學

排華運動,從19世紀末黃禍的化身“傅滿洲博士”說起。美學,從東方主義說起...受19世紀末以來的排華運動的影響,黃禍的化身“傅滿洲博士”開始活躍在美國影壇上。被塑造成擁有尖下巴、八字鬍、細長眼的奸詐邪惡的形象,
總是幽閉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種酷刑和毒藥,策劃種種邪惡勾當。

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找回古老的東方美學。

秦漢的大氣磅礴、唐代的雍容華貴、宋朝的精緻典雅……我們曾多次把東方美學傳向世界,也曾一度在西方的浸入下喪失自己的文化語言。

但今天,我們要再次回到東方,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尋回我們自己,找回古老的東方美學。2017年6月,YT雲圖與吉利汽車一起,開啟一場東方美學的溯源之旅。

美學,從東方主義說起

巴基斯坦的“東方學家”薩義德曾在《東方學》這本書中提出,

“東方主義”是西方世界抱著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帝國主義態度來理解東方世界,又或是指外來人對東方文化及人文的舊式及帶有偏見的理解。有時它指西方對近及遠東社會文化、語言及人文的研究,亦可譯為西方作家、設計師及藝術家對東方的模仿及描繪,也可以指對東方文化的同情欣賞。

這本如今已成為後殖民理論經典的《東方學》告訴我們,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是憑空相象出來的。他們對東方文化往往帶有一種強烈的偏見,這也使西方文化中對亞洲和中東長期錯誤和浪漫化的印象為歐美國家的殖民主義提供了藉口。

受19世紀末以來的排華運動的影響,黃禍的化身“傅滿洲博士”開始活躍在美國影壇上。被塑造成擁有尖下巴、八字鬍、細長眼的奸詐邪惡的形象,總是幽閉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種酷刑和毒藥,策劃種種邪惡勾當。他集當時西方人對東方華人所有最惡劣的想像於一身,是一種帶有文化偏見的“老東方主義”。在美國人眼裡,

這些人來自於腐朽沒落的遠東,愚蠢野蠻、吸食鴉☆禁☆片、好賭成性,而電影塑造的形象將華人妖魔化到了極致,甚至導致當時在美華人受到非人的歧視和壓迫。

但今天不同了。世界認識的東方不再是昨天那個刻板印象,我們代表東方的藝術家,正把今天的東方美學推向世界。

藝術家葉錦添

葉錦添認為,“新東方主義”理念的提出一部分是源於憤怒,在文化上,我們很多話講不出來。因為如今東方的知識架構,是相對“西方的、國際的”視野建構的另一種不同的體系。

陌路之行Lili

“當我們越深入書本的時候,會發現西方世界就越強,因為所有的書都是依據西方的視角歸納整理。那些很感興趣的地方,如果不存在於西方系統裡,就沒有書可供參考。這讓我日後慢慢生髮出‘新東方主義’這個觀念。”

如果從古代哲學說起,西方的美注重比例,能被計算,由著名的黃金分割比,而東方的美卻是一種飄渺的意識,是在有形無形之間遊走與琢磨。“虛與實”,是東西方美學最大的區別。

西方的美學中充滿確定性,而中國卻是虛實結合。

就像電影《臥虎藏龍》,中國傳統文化透露其中,色彩寧靜,像一幅中國水墨畫。

1999年 電影《臥虎藏龍》

京韻大鼓的鼓點、小橋流水、中國的武術、玉嬌龍龍鳳呈祥的紅蓋頭,這些中國元素全都出現在這部電影中。水墨畫般的山水意境轉換成為武打場面的背景,這是一種東方之美。

導演李安同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眷戀,儒家、道家、禪宗的思想與中國文人的美學智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既有東方之景,又有東方之“情義”。

國內的“東方美學”也有一陣了,這說明我們在後殖民期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審美體系裡開始覺悟。在此背景下,東方許多國家也希望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話語權,他們力圖在消費卷席全球化的助推下,輸出自己的文化價值。像中國的“反普世價值”、“集權主義”等,就是一種以東方自居,反西方主流思想的一種文化圈地現象。

藝術家蔡國強的作品

在今天的全球化語境下,各個民族和國家的特色都變得互相包容與融通。其實已經沒有所謂“地域文化”的事了,現今全球文化都能透過互聯網流通,所以美學已經沒有國籍上的定義。

我們在面對“東方美學”時,既要沉澱與繼承,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唯有努力去追尋東方的文化源頭,才能找到新的東方美學。

藝術家徐冰的作品

中西文化其實並沒有衝突。我們不能照搬西方文化,但也不能對外面的世界充耳不聞。東方美學不應該孤立自己,今天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回顧自身的文化本源,找回擁有東方韻味的自己。

YT編輯

#《YT大藝術家》#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管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藝術家葉錦添

葉錦添認為,“新東方主義”理念的提出一部分是源於憤怒,在文化上,我們很多話講不出來。因為如今東方的知識架構,是相對“西方的、國際的”視野建構的另一種不同的體系。

陌路之行Lili

“當我們越深入書本的時候,會發現西方世界就越強,因為所有的書都是依據西方的視角歸納整理。那些很感興趣的地方,如果不存在於西方系統裡,就沒有書可供參考。這讓我日後慢慢生髮出‘新東方主義’這個觀念。”

如果從古代哲學說起,西方的美注重比例,能被計算,由著名的黃金分割比,而東方的美卻是一種飄渺的意識,是在有形無形之間遊走與琢磨。“虛與實”,是東西方美學最大的區別。

西方的美學中充滿確定性,而中國卻是虛實結合。

就像電影《臥虎藏龍》,中國傳統文化透露其中,色彩寧靜,像一幅中國水墨畫。

1999年 電影《臥虎藏龍》

京韻大鼓的鼓點、小橋流水、中國的武術、玉嬌龍龍鳳呈祥的紅蓋頭,這些中國元素全都出現在這部電影中。水墨畫般的山水意境轉換成為武打場面的背景,這是一種東方之美。

導演李安同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眷戀,儒家、道家、禪宗的思想與中國文人的美學智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既有東方之景,又有東方之“情義”。

國內的“東方美學”也有一陣了,這說明我們在後殖民期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審美體系裡開始覺悟。在此背景下,東方許多國家也希望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話語權,他們力圖在消費卷席全球化的助推下,輸出自己的文化價值。像中國的“反普世價值”、“集權主義”等,就是一種以東方自居,反西方主流思想的一種文化圈地現象。

藝術家蔡國強的作品

在今天的全球化語境下,各個民族和國家的特色都變得互相包容與融通。其實已經沒有所謂“地域文化”的事了,現今全球文化都能透過互聯網流通,所以美學已經沒有國籍上的定義。

我們在面對“東方美學”時,既要沉澱與繼承,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唯有努力去追尋東方的文化源頭,才能找到新的東方美學。

藝術家徐冰的作品

中西文化其實並沒有衝突。我們不能照搬西方文化,但也不能對外面的世界充耳不聞。東方美學不應該孤立自己,今天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回顧自身的文化本源,找回擁有東方韻味的自己。

YT編輯

#《YT大藝術家》#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管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