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三國猛將張遼的先祖曾提出一個建議帶來了一場數百年的戰爭

張遼是三國大家熟知的名將,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張遼的本姓並不是張,

根據《三國志 張遼傳》的記載:史籍裡記載張遼是聶壹的後人,後來張遼犯為了躲避仇敵的報復就改姓了張。那麼聶壹是誰呢?如果對漢武帝時期歷史瞭解的朋友一定對這個名字不陌生,他就是“馬邑之謀”的發動者。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三國志 張遼傳》

什麼是“馬邑之謀”呢?這裡我們要從西漢建國初期開始說起,劉邦在建立西漢的時候當時整西漢帝國經歷了秦末紛爭和四年的楚漢戰爭早已經是元氣大傷了,

而在塞外的匈奴則趁這段時間迅速的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帝國屢次騷擾漢朝的邊境,劉邦曾也組織了一支數十萬的大軍前去征討匈奴,但是出師不利,差點被匈奴人給打個團滅,後來通過賄賂匈奴單于的老婆才得以全身而退,自此之後漢朝對匈奴人便採取嫁公主和親的政策來緩和與匈奴人的關係。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漢武帝登基初期,直到後來的一個人的出現才打破了漢朝對匈奴人的和親國策,這個人就是聶壹。

聶壹是漢朝雁門馬邑人,他是當地的大土豪因為雁門馬邑一代處於漢朝的北方的邊境,所以聶壹就和匈奴人有貿易往來。

他總結了自己從商多年和匈奴人打交道的經驗得出了匈奴人的特點,那就是貪婪殘暴。於是他就找到了當時的西漢主張派大臣王恢,聶壹向王恢說道,匈奴人貪婪殘暴如果用利益來誘惑他們,他們必定上當。而且聶壹還表示願意用實際行動來表達他的愛國情懷那就是親自去匈奴詐降,將匈奴單于引誘到馬邑來。王恢一向反對對匈奴和親,
加上漢武帝初登帝位血氣方剛,聶壹的“馬邑之謀”很快得到了漢武帝的批准。

漢武帝派遣精兵30萬,命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率主力部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王恢與李息率3萬多人截斷匈奴人的退路,漢武帝準備指望這次一舉全殲匈奴主力。與此同時漢武帝派遣聶壹前往匈奴誘敵。

聶壹前往匈奴詐降見到軍臣單于說,他能斬殺馬邑縣令,獻城歸降匈奴,希望匈奴當時大軍前來接應,以防漢兵。軍臣單于貪圖馬邑城的財物,答應了聶壹,之後軍臣單于親率10萬大軍準備前往馬邑接收城池。計畫本來順利進行但匈奴人在行軍中發現城野之間只見牲畜,不見一人,於是起了疑心。這時候軍臣單于派遊騎兵捉住了一名漢朝尉史,從這名漢朝軍官的口中得知了此行是漢朝給他設的套,軍臣單于於是命令部隊迅速撤回,漢朝的軍隊最終沒有等來匈奴,這次精心設計重創匈奴計畫宣告失敗。

王恢得知匈奴撤退之後,因為手上兵少沒敢追擊。事後漢武帝因王恢是這次馬邑之謀的主要策劃者卻畏懼匈奴不敢與之交戰,準備嚴懲王恢,王恢得知後畏罪自殺。史書上沒有記載聶壹在這次事件之後的命運,但是我們可通過王恢的下場得知他一定也不會好過。“馬邑之圍”之後,匈奴拒絕與西漢朝和親,開始大肆在漢朝劫掠,甚至攻佔屠戮漢朝的邊境郡縣。從此中原王朝和匈奴陷入了長達數百年的戰爭,漢武帝時期雖然重創了匈奴,但卻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匈奴人的問題,後來在東漢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北匈奴在西遷後消失在中國的古籍中, 南匈奴最後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還建立了前趙政權。

從這名漢朝軍官的口中得知了此行是漢朝給他設的套,軍臣單于於是命令部隊迅速撤回,漢朝的軍隊最終沒有等來匈奴,這次精心設計重創匈奴計畫宣告失敗。

王恢得知匈奴撤退之後,因為手上兵少沒敢追擊。事後漢武帝因王恢是這次馬邑之謀的主要策劃者卻畏懼匈奴不敢與之交戰,準備嚴懲王恢,王恢得知後畏罪自殺。史書上沒有記載聶壹在這次事件之後的命運,但是我們可通過王恢的下場得知他一定也不會好過。“馬邑之圍”之後,匈奴拒絕與西漢朝和親,開始大肆在漢朝劫掠,甚至攻佔屠戮漢朝的邊境郡縣。從此中原王朝和匈奴陷入了長達數百年的戰爭,漢武帝時期雖然重創了匈奴,但卻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匈奴人的問題,後來在東漢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北匈奴在西遷後消失在中國的古籍中, 南匈奴最後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還建立了前趙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