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個聰明人,裝裝傻,會辯話,懂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生活中的聰明人,通常不是那些最喜歡說話,滔滔不絕,長篇大論的人。這樣的人惹人厭煩,讓人心靜不下來。

真正的聰明人,察言觀色,聽話聽音,分辨出真話,謊話之後,經過自己的思考,

懂得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雖只是細節,關乎事態發展和結局,甚至影響著人的性命。

三國著名謀士賈翎,是三國謀士中結局比較好的一位,曹操死後位列三公,安享晚年。

曹操是三國中最成功的一個人,這與他禮賢下士,任用賢能,並大肚能容,

包容所有能人的過失和錯誤,有很大關係。他用人從不論背景出生,只有兩個字“能幹”。

同樣陪伴曹操的還有兩個字“梟雄“,給曹操賣力幹活的謀士賢者,能留下性命安度晚年的並不多。凡是得罪,頂撞過曹操的人,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他是典型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楊修出生太尉之子,是漢獻帝臣子的兒子,屬於曹操知根知底的家生子。

他很有才華,當曹操東征西討時,楊修任曹操的主簿,負責內外的事,非常合曹操心意,屢次被誇獎。

可這麼個聰明人,光明正大揣測曹操心意,明著說出來。

他工作時偷偷溜出去玩,把他猜測到曹操心意,會問的問題排列順序交給副手,讓副手按照曹操詢問一一回答。有一次被曹操發現,動了殺機。

曹丕曹植奪嫡之爭,他明著幫曹植,寫好答案給曹植,使得每一次曹操問話,曹植都回答得非常快速。最終被發現,丟掉性命。

三國許攸,原本是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家人犯法被收捕。此刻曹操正著急戰況,許攸的到來讓曹操喜出望外,鞋襪都沒穿就跑出來迎接,

成為曹操愛惜人才的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許攸提供情報並獻出計謀,幫助當時只剩下一個月糧草,弱小沒有辦法的曹操,攻破強敵袁紹。隨後,他又跟隨平定冀州,功勞很大。

功高自滿後,許攸常常公開稱呼曹操小名:”阿瞞“。他路過鄴城城門時,口出狂言:”如果沒有我許攸,你曹操能夠走進這個城門嗎?“

事後,被人告發,收押後被殺。

反觀賈翎,他的才華,不在任何謀士之下,張繡得了賈翎的計謀,差點殺掉曹操。屬於三國歷史上唯一最有可能殺掉曹操的一次。

賈翎勸張繡在袁紹與曹操之間,選擇曹操並歸附後,獻計曹操。他的計謀幫助曹操打敗馬超和韓遂,穩定整個北方。

但他從不驕傲,也不多話,還時常裝傻。

1、在該說話的時候,說一句,聽不聽在你,我不爭辯。

賈翎在張繡門下時,曹操在穰城大敗張繡與劉表聯軍,然後撤退,張繡要追擊,賈詡認為不可,張繡不聽被擊敗。

這時,賈翎看准形勢,要張繡再度出擊,張繡終於聽了,打敗曹操。

2、在不該說話的時候,一句都不說,逼我說也不說。

曹操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爭奪繼承權,賈翎支持曹丕,但不參與其中。曹操要求閉門談話,賈翎也只是淡淡的分析形勢,不表態自己偏向誰。

賈翎命令後代不許在兩人中間站隊,公開表示(裝傻)自己年老體弱,已無法參政,隨後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

就這樣,曹操死後,曹丕拜他為三公之一,對他尊敬有加,屬於三國後期死得最風光隆重的謀士。

魯迅先生曾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和淋漓的獻血。”可真正的勇士更該做自己的大夫,把自己放大在顯微鏡下,好好看一看:

這麼個人,究竟是沒有底氣誇誇其談

還是願意傾聽意見,願意虛心改正,願意隨時隨地分辨自己錯誤

讓自己更適合環境,更適合生存的人?

所謂“不謀一世,不足以謀一時”,不自保,不改變,成功很難。

說話至關重要在於,一句話可以成人之美,一句話可以斷送性命。

做個聰明人,適當裝裝傻,分辨出真假話,就會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1、在該說話的時候,說一句,聽不聽在你,我不爭辯。

賈翎在張繡門下時,曹操在穰城大敗張繡與劉表聯軍,然後撤退,張繡要追擊,賈詡認為不可,張繡不聽被擊敗。

這時,賈翎看准形勢,要張繡再度出擊,張繡終於聽了,打敗曹操。

2、在不該說話的時候,一句都不說,逼我說也不說。

曹操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爭奪繼承權,賈翎支持曹丕,但不參與其中。曹操要求閉門談話,賈翎也只是淡淡的分析形勢,不表態自己偏向誰。

賈翎命令後代不許在兩人中間站隊,公開表示(裝傻)自己年老體弱,已無法參政,隨後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

就這樣,曹操死後,曹丕拜他為三公之一,對他尊敬有加,屬於三國後期死得最風光隆重的謀士。

魯迅先生曾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和淋漓的獻血。”可真正的勇士更該做自己的大夫,把自己放大在顯微鏡下,好好看一看:

這麼個人,究竟是沒有底氣誇誇其談

還是願意傾聽意見,願意虛心改正,願意隨時隨地分辨自己錯誤

讓自己更適合環境,更適合生存的人?

所謂“不謀一世,不足以謀一時”,不自保,不改變,成功很難。

說話至關重要在於,一句話可以成人之美,一句話可以斷送性命。

做個聰明人,適當裝裝傻,分辨出真假話,就會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