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推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 可從商用車切入

針對燃料電池汽車在我國發展受制的現狀,有專家提出建議: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

要以“低成本、高可靠性、長壽命”為電池的核心技術目標;車型開發上需從商用車切入,乘用車跟進。

近日,國家“千人計畫”專家章桐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燃料電池汽車一直是新能源汽車業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燃料電池發展的重點是純電動汽車電池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兩部分。國內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焦點問題是技術不精、成本高、基礎設施不完善。

另外,各地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導向嚴重,地方保護主義非常明顯。

與國外產品相比,目前國內燃料電池技術方面仍存在差距。目前國內電池產品的最低工作溫度是零下20度,而豐田產品的工作溫度已經達到零下35度,甚至零下40度的時候還可以正常工作。

成本方面,目前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整體成本過高。

基礎建設方面,目前國內只有兩、三座加氫站,

而歐盟、日本加氫站的數目已經達到幾十座。

《中國製造2025》中明確提出了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目標,即到2020年要生產1000輛左右的燃料電池汽車,並進行示範運行;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要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可實現區域的小規模運行。

為推進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解決上述問題,章桐給出了五點措施:

第一,立足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的共性,打造零部件產業鏈,第二,

聚焦燃料電池核心技術,以“低成本、高可靠性、長壽命”為技術目標。第三,車型開發上,從商用車切入,繼而乘用車跟進。商用車門檻比較低,容易擴大市場,實現產業化,反過來推進乘用車的發展。第四,示範和小規模產業化並舉。第五,氫能產業必須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