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推介會走進德國慕尼克

德企廣企“搭檔”工業4.0

當地時間6月12日上午,由廣州市政府主辦,廣州市商務委牽頭,廣州開發區承辦的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推介會在德國第三大城市慕尼克舉行。廣州市副市長蔡朝林表達了廣州希望與德國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合作的意願,

盛邀德國企業家到廣州走走看看,瞭解廣州最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卡爾蔡司等德國行業領軍企業,與廣汽等廣州企業代表,圍繞“廣州——蘊藏商機無限,助力德企發展”這一主題開展圓桌對話。德國是廣州在歐洲的最大交易夥伴,也是廣州重要的投資來源地。過去十多年來,不少德國企業走進廣州,也有許多廣州企業走向德國,
卡爾蔡司在廣州設立的中國總部,以及珠江鋼琴在德國設立的歐洲總部,就是典型代表。而在工業4.0時代,背靠巨大消費市場、先進製造業快速發展的廣州,與擁有強大工業技術優勢的德國,必將成為更好的“搭檔”。

中德領軍企業圓桌對話現場。

廣州希望與德國企業

深化創新領域的合作

推介會上,廣州市副市長蔡朝林,時代公司首席內容官兼《財富》雜誌總裁穆瑞瀾,中國駐慕尼克總領事館副總領事蔡浩,德國巴伐利亞州經濟、能源及科技部中國、土耳其、中東地區負責人Markus Eder博士分別致辭,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廣州的開放思維和創新基因,展望廣州與德國的互利共贏合作前景,邀請德國企業到廣州參加2017《財富》全球論壇。

中德領軍企業圓桌對話現場。

蔡朝林表示,廣州正立于科技與創新的潮頭之上。“廣州擁有12萬家科技創新型企業,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產業蓬勃發展,包括思科智慧城、微軟雲暨移動技術孵化計畫等一批專案已經落戶,

世界500強企業已有288家在廣州投資興業。”他盛邀德國當地企業在《財富》全球論壇舉辦期間到廣州走走看看,瞭解廣州最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尋找良好的合作機會。“希望各位企業家繼續加大在廣州的投資,特別是在創新等相關領域的投資。廣州願與德方進一步完善電動汽車、清潔水、未來城市、半導體照明等合作平臺,同時加強在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物聯網及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領域的合作。

廣州市副市長蔡朝林接受採訪。

時代公司首席內容官兼《財富》雜誌總裁穆瑞瀾表示,在逆全球化暗流湧動的大背景下,中國明確表示,要積極引領全球化進程。廣州舉辦《財富》全球論壇,是一個再適合不過的時機。“屆時,包括中國領軍企業在內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都將在廣州相會。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開放與創新:構建經濟新格局’,這與廣州的特質高度吻合。”穆瑞瀾表示,廣州一直以開放、友好的營商環境聞名國際:目前,廣州已經在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今天,《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超過一半在廣州進行投資或者設立了分支機搆。

中德領軍企業圓桌對話:中國對創新技術接納程度高

隨後,在穆瑞瀾主持下,蔡司視光護理事業集團首席運營官Marc Wawerla(馬克·瓦維拉),慕尼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Dalia Marin(達莉亞·馬林)教授,海瑞克信託副主席Martin-DevidHerrenknecht(馬丁·大衛·海瑞克),KONUX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dreas Kunze(安德莉亞斯·孔澤),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廣州瑞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劉爾彬等嘉賓上臺,圍繞“廣州——蘊藏商機無限,助力德企發展”的主題,開展圓桌對話。

中德領軍企業圓桌對話現場。

在中國落戶30年、與廣州地鐵有深度合作的海瑞克集團,近年來感受最深的是中國對創新技術的接納能力。海瑞克信託副主席Martin-DevidHerrenknecht(馬丁·大衛·海瑞克)表示,中國已經成為海瑞克最重要的市場板塊,同時也是最大的市場和研發中心。“我們的優勢技術在隧道鑽孔,我們發現,中國對創新技術的接納程度很高,很多創新型產品都能進入中國市場,相反,美國和歐洲對創新型產品的市場接納度就比較低。”

KONUX是一家總部設於慕尼克的科技工業4.0公司,通過生產智慧感測器為鐵路提供解決方案。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dreas Kunze感歎,自去年開始,自己突然發現中國市場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德國市場,現在很希望在中國找到合適的企業共同開拓中國市場。“中國的鐵路市場高速發展,希望2018年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今年12月可以到廣州去尋找商機。”

卡爾蔡司:廣州就像一個“保險櫃”

卡爾蔡司是一家製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的德國企業,其製造的相機鏡頭世界聞名。卻少有人知,這家企業早在1995年已經在廣州設立了中國總部。參與圓桌對話的蔡司視光護理事業集團首席運營官Marc Wawerla表示,蔡司集團在廣州紮根20年,目前已經在廣州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製造、分銷、物流、售後在內的一整套體系。這些年來,他最大的感受是,廣州已經從單純的銷售市場、製造基地發展成為重要的設計、研發中心。

據介紹,蔡司在廣州建立中國總部之初,主要以銷售為主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產品。其後,卡爾蔡司在廣州設立了鏡片的生產製造基地。從2007年開始,該集團又在廣州成立卡爾蔡司光學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目前是卡爾蔡司光學集團最大的個性化鏡片生產基地之一,為全球範圍內的消費者快速供貨。

卡爾蔡司光學廣州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廣州就像一個“保險櫃”,這裡有一片能讓企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天地。廣州政府總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和周到的服務意識快速為企業解決問題,可以說樹立了一個“高效”政府的榜樣。

廣汽集團:未來希望在歐洲設研發中心

在工業4.0時代,擁有工業技術優勢的德國對於廣州製造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在圓桌對話中表示,歐洲在汽車研發、製造領域具有世界領先水準,廣汽希望在研發領域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車身輕量化、智慧網聯等關鍵技術上與歐洲企業開展合作,未來希望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同時,歐洲市場也是廣汽集團計畫在未來開拓的市場之一,目前正在對歐洲國家的相關法規進行研究,為將來開拓歐洲市場做準備。

馮興亞介紹,廣汽集團與博世等德國企業在研發、零部件及設備採購等方面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德國企業不僅給廣汽集團在技術、生產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援,在智慧製造等管理理念方面也給廣汽很多有益的借鑒和啟發。

馮興亞認為,工業4.0已經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這對於未來中德經濟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作為廣州的世界500強企業,廣汽希望能借助《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的舉辦,以及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推介會,認識更多的歐洲汽車企業,同時也讓更多的歐洲企業認識廣汽,找到合作契機。”

專訪

廣州企業如何佈局全球?

世界那麼大,卻處處可以遇見來自廣州的“老朋友”。在從本土走向國際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如何規避風險,廣州企業又有何優勢?在《財富》全球論壇推介會德國站,在慕尼克設立據點、歐洲市場佔有率接近20%的珠江鋼琴集團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2004年,廣州珠江鋼琴在德國慕尼克設立了珠江鋼琴歐洲有限公司,當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為何選擇慕尼克作為歐洲有限公司的總部?

楊偉華(珠江鋼琴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鋼琴來源於歐洲,現代鋼琴發展於德國並走向世界。珠江鋼琴作為中國鋼琴行業的領軍企業,在進行全球產業佈局的時候,首先想到在鋼琴技術最高端、最密集的德國設立公司。這樣有利於公司技術水準的進一步提高和市場及品牌的進一步走向全球。在選擇具體城市的時候,我們考慮到,慕尼克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具有文化、交通和人才優勢,所以珠江鋼琴歐洲公司成立時選址在慕尼克。

記者:進入歐洲市場後,珠江鋼琴在開拓市場方面,採取了哪些做法?

楊偉華:目前,珠江鋼琴歐洲公司已經成為歐洲的第二大鋼琴銷售公司,網路覆蓋歐盟所有國家,歐洲市場佔有率接近20%。

在此基礎上,2010年,通過珠江鋼琴集團子公司德國愷撒堡公司開展國際化的人才、技術合作專案,為珠江鋼琴集團積累了更多的國際化運營經驗和高端人才團隊,促進了珠江鋼琴產品技術水準大幅提升。經過專家鑒定,珠江鋼琴旗下高端演奏會鋼琴的整體性能基本達到國際(歐洲)頂級鋼琴水準。

2016年,集團通過歐洲公司收購德國高端鋼琴製造商舒密爾公司,強強聯手,深入合作。未來,歐洲公司將結合子公司舒密爾公司的經營、技術等各方面優勢,發揮國際運營優勢,加強與母公司的技術、人才、市場的溝通交流,繼續開拓歐洲乃至全球市場,持續提升珠江鋼琴集團產品技術水準。

記者: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廣州企業走向世界,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對於準備在德國設立公司或者進行投資的廣州企業,您有怎樣的建議?

楊偉華:珠江鋼琴集團2016年完成對德國百年鋼琴品牌舒密爾90%股權收購,實現珠江鋼琴集團和舒密爾公司的強強聯合,成為樂器行業國際間良好合作的示範性項目,這是珠江鋼琴國際化走向“國際化融合”階段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也是珠江鋼琴長年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打下的堅實基礎。

國際收購面臨著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隔閡,對企業的資本運作、人才培育、國際化運營等各方面都是極大的考驗,我們集團在收購該項目之前聘請了知名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對企業及德國經濟政治投資環境做了充分的調查,對雙方今後的發展有了科學可行的發展規劃,方能達成此次合作。建議有意向在德國設立公司或投資的企業,做好事前的盡職調查工作,對擬投資項目後續的戰略協同、發展定位要有充分溝通後再實施。

展示

用“爵士粵曲”向世界展示廣州傳統音樂之美

文化展示是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國際推介會不可多得的亮點。《財富》全球論壇的慕尼克站路演,特邀中國著名民樂演奏家方錦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吳非凡,星海音樂學院爵士樂名家王璁博士,用跨界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國及廣州傳統音樂之美。

爵士音樂常被理解為代表著美國的音樂,王璁卻在爵士音樂的“語言基調”,尤其是和聲色彩上,融合傳統粵劇的腔調及韻律,“中西合璧”使人耳目一新。本次展示,她和吳非凡為聽眾帶來《靜夜思》及《客途秋恨》兩首“爵士粵曲”。這兩首作品的詞都來源於古詩詞與傳統戲劇,文筆優美,意境深遠,特別適合表現廣州作為千年商都的歷史與文化底蘊。通過粵語的音調融合爵士節奏與和聲的創作手法後,既能給聽眾帶來熟悉的爵士樂感覺,又展現出廣州的人文氣息。(文、圖/廣州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羅樺琳 通訊員穗外宣、穗商委)

都將在廣州相會。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開放與創新:構建經濟新格局’,這與廣州的特質高度吻合。”穆瑞瀾表示,廣州一直以開放、友好的營商環境聞名國際:目前,廣州已經在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今天,《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超過一半在廣州進行投資或者設立了分支機搆。

中德領軍企業圓桌對話:中國對創新技術接納程度高

隨後,在穆瑞瀾主持下,蔡司視光護理事業集團首席運營官Marc Wawerla(馬克·瓦維拉),慕尼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Dalia Marin(達莉亞·馬林)教授,海瑞克信託副主席Martin-DevidHerrenknecht(馬丁·大衛·海瑞克),KONUX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dreas Kunze(安德莉亞斯·孔澤),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廣州瑞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劉爾彬等嘉賓上臺,圍繞“廣州——蘊藏商機無限,助力德企發展”的主題,開展圓桌對話。

中德領軍企業圓桌對話現場。

在中國落戶30年、與廣州地鐵有深度合作的海瑞克集團,近年來感受最深的是中國對創新技術的接納能力。海瑞克信託副主席Martin-DevidHerrenknecht(馬丁·大衛·海瑞克)表示,中國已經成為海瑞克最重要的市場板塊,同時也是最大的市場和研發中心。“我們的優勢技術在隧道鑽孔,我們發現,中國對創新技術的接納程度很高,很多創新型產品都能進入中國市場,相反,美國和歐洲對創新型產品的市場接納度就比較低。”

KONUX是一家總部設於慕尼克的科技工業4.0公司,通過生產智慧感測器為鐵路提供解決方案。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dreas Kunze感歎,自去年開始,自己突然發現中國市場的發展已經遠遠超過德國市場,現在很希望在中國找到合適的企業共同開拓中國市場。“中國的鐵路市場高速發展,希望2018年我們可以開始進入。今年12月可以到廣州去尋找商機。”

卡爾蔡司:廣州就像一個“保險櫃”

卡爾蔡司是一家製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的德國企業,其製造的相機鏡頭世界聞名。卻少有人知,這家企業早在1995年已經在廣州設立了中國總部。參與圓桌對話的蔡司視光護理事業集團首席運營官Marc Wawerla表示,蔡司集團在廣州紮根20年,目前已經在廣州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製造、分銷、物流、售後在內的一整套體系。這些年來,他最大的感受是,廣州已經從單純的銷售市場、製造基地發展成為重要的設計、研發中心。

據介紹,蔡司在廣州建立中國總部之初,主要以銷售為主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產品。其後,卡爾蔡司在廣州設立了鏡片的生產製造基地。從2007年開始,該集團又在廣州成立卡爾蔡司光學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目前是卡爾蔡司光學集團最大的個性化鏡片生產基地之一,為全球範圍內的消費者快速供貨。

卡爾蔡司光學廣州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廣州就像一個“保險櫃”,這裡有一片能讓企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天地。廣州政府總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和周到的服務意識快速為企業解決問題,可以說樹立了一個“高效”政府的榜樣。

廣汽集團:未來希望在歐洲設研發中心

在工業4.0時代,擁有工業技術優勢的德國對於廣州製造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在圓桌對話中表示,歐洲在汽車研發、製造領域具有世界領先水準,廣汽希望在研發領域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車身輕量化、智慧網聯等關鍵技術上與歐洲企業開展合作,未來希望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同時,歐洲市場也是廣汽集團計畫在未來開拓的市場之一,目前正在對歐洲國家的相關法規進行研究,為將來開拓歐洲市場做準備。

馮興亞介紹,廣汽集團與博世等德國企業在研發、零部件及設備採購等方面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德國企業不僅給廣汽集團在技術、生產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援,在智慧製造等管理理念方面也給廣汽很多有益的借鑒和啟發。

馮興亞認為,工業4.0已經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這對於未來中德經濟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作為廣州的世界500強企業,廣汽希望能借助《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的舉辦,以及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推介會,認識更多的歐洲汽車企業,同時也讓更多的歐洲企業認識廣汽,找到合作契機。”

專訪

廣州企業如何佈局全球?

世界那麼大,卻處處可以遇見來自廣州的“老朋友”。在從本土走向國際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如何規避風險,廣州企業又有何優勢?在《財富》全球論壇推介會德國站,在慕尼克設立據點、歐洲市場佔有率接近20%的珠江鋼琴集團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2004年,廣州珠江鋼琴在德國慕尼克設立了珠江鋼琴歐洲有限公司,當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為何選擇慕尼克作為歐洲有限公司的總部?

楊偉華(珠江鋼琴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鋼琴來源於歐洲,現代鋼琴發展於德國並走向世界。珠江鋼琴作為中國鋼琴行業的領軍企業,在進行全球產業佈局的時候,首先想到在鋼琴技術最高端、最密集的德國設立公司。這樣有利於公司技術水準的進一步提高和市場及品牌的進一步走向全球。在選擇具體城市的時候,我們考慮到,慕尼克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具有文化、交通和人才優勢,所以珠江鋼琴歐洲公司成立時選址在慕尼克。

記者:進入歐洲市場後,珠江鋼琴在開拓市場方面,採取了哪些做法?

楊偉華:目前,珠江鋼琴歐洲公司已經成為歐洲的第二大鋼琴銷售公司,網路覆蓋歐盟所有國家,歐洲市場佔有率接近20%。

在此基礎上,2010年,通過珠江鋼琴集團子公司德國愷撒堡公司開展國際化的人才、技術合作專案,為珠江鋼琴集團積累了更多的國際化運營經驗和高端人才團隊,促進了珠江鋼琴產品技術水準大幅提升。經過專家鑒定,珠江鋼琴旗下高端演奏會鋼琴的整體性能基本達到國際(歐洲)頂級鋼琴水準。

2016年,集團通過歐洲公司收購德國高端鋼琴製造商舒密爾公司,強強聯手,深入合作。未來,歐洲公司將結合子公司舒密爾公司的經營、技術等各方面優勢,發揮國際運營優勢,加強與母公司的技術、人才、市場的溝通交流,繼續開拓歐洲乃至全球市場,持續提升珠江鋼琴集團產品技術水準。

記者: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廣州企業走向世界,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對於準備在德國設立公司或者進行投資的廣州企業,您有怎樣的建議?

楊偉華:珠江鋼琴集團2016年完成對德國百年鋼琴品牌舒密爾90%股權收購,實現珠江鋼琴集團和舒密爾公司的強強聯合,成為樂器行業國際間良好合作的示範性項目,這是珠江鋼琴國際化走向“國際化融合”階段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也是珠江鋼琴長年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打下的堅實基礎。

國際收購面臨著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隔閡,對企業的資本運作、人才培育、國際化運營等各方面都是極大的考驗,我們集團在收購該項目之前聘請了知名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對企業及德國經濟政治投資環境做了充分的調查,對雙方今後的發展有了科學可行的發展規劃,方能達成此次合作。建議有意向在德國設立公司或投資的企業,做好事前的盡職調查工作,對擬投資項目後續的戰略協同、發展定位要有充分溝通後再實施。

展示

用“爵士粵曲”向世界展示廣州傳統音樂之美

文化展示是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國際推介會不可多得的亮點。《財富》全球論壇的慕尼克站路演,特邀中國著名民樂演奏家方錦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吳非凡,星海音樂學院爵士樂名家王璁博士,用跨界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國及廣州傳統音樂之美。

爵士音樂常被理解為代表著美國的音樂,王璁卻在爵士音樂的“語言基調”,尤其是和聲色彩上,融合傳統粵劇的腔調及韻律,“中西合璧”使人耳目一新。本次展示,她和吳非凡為聽眾帶來《靜夜思》及《客途秋恨》兩首“爵士粵曲”。這兩首作品的詞都來源於古詩詞與傳統戲劇,文筆優美,意境深遠,特別適合表現廣州作為千年商都的歷史與文化底蘊。通過粵語的音調融合爵士節奏與和聲的創作手法後,既能給聽眾帶來熟悉的爵士樂感覺,又展現出廣州的人文氣息。(文、圖/廣州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羅樺琳 通訊員穗外宣、穗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