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裡可能是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

看過電影《星際穿越》的人,應該不會忘記電影了那一顆完全被冰凍的流浪行星——曼恩星。在那裡沒有陸地,只有一望無際的灰白色冰原,就連天上的雲層也被冷凍成為了固體。

儘管電影裡的曼恩星並不適合人類生存繁衍,但你一定會驚歎導演諾蘭竟然可以構想出一顆如此神奇的星球。事實上,曼恩星並非導演一意孤行的幻想,所有取景都是來自於地球上的實景拍攝而不是電腦特技。而這個夢幻又冷酷的地方,就是位於冰島斯卡夫塔費德國家公園的瓦特納冰川。

冰湖與火山融為一體,如此景色唯冰島獨有

一場“外星球“探險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冰島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但依然無損它的瑰麗。瀑布、火山、冰川、溫泉、熔岩、極光、間歇泉、冰湖、黑沙漠、斷層山脈 ……所有可以想像到的地質奇觀,全部被濃縮在這個面積僅有10.3萬平方公里的神奇國度,就像一個大型的地質公園記錄著地球的滄海桑田,

成為科學家推算行星演變的重要參照。多樣風格的地貌,讓它可以輕鬆佯裝成其它許多國家甚至外太空星球,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冰島為什麼會成為眾多好萊塢電影的取景地。

巨大的Skaftafell冰原覆蓋著延綿幾十公里的山脈。

從首都雷克雅維克出發,

沿著1號公路行駛了大約4個小時,我終於在一個陰雨連綿的中午抵達位於斯卡夫塔費德國家公園的 Iceland Mountain Guides(下文簡稱IMG)大本營。如同其他很多商業探險隊一樣,IMG專門為遊客提供戶外探險導向與訓練服務,在當地戶外圈裡也頗具盛名。


停泊在IMG大本營的探險車。

到達營地的時候,我一度十分擔心陰雨天氣會影響到原定的徒步計畫。當我忐忑地向教練 David 諮詢是否會因此取消行程的時候,他的一句“Why? It'sjust a little shower.”讓我放下了心頭大石。受到冰原氣候影響,山上的空氣濕度遠比其他地方高,但氣溫卻低至接近冰點,突如其來的雨雪天氣在這裡已是見怪不怪了。

商業探險隊近年在冰島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在戶外探險當中,“遵守規則”決定著成敗,因此也被David反復強調。因為一旦踏足冰川,任何人的失誤都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進程。而且,自然的力量往往不容凡人蔑視和挑戰,就在我們攀登前的兩個星期,兩名來自奧地利的年輕探險者就誤踩到被積雪覆蓋的脆弱冰面而掉入20多米深的冰溝裡一死一重傷。因此在穿越冰川的過程中,有經驗的人都會儘量避開踩踏被積雪覆蓋的區域,因為下面有可能是一道深不見底的裂谷。

嚮導逐一授教如何穿著冰爪。

“一切聽從指揮不能隨意走動,登山設備和相機一定要拿好,不必要的物品儘量不要隨身攜帶以免掉入冰縫,因為你絕對不想也不允許冒著生命危險去把它撿回來。各位,我不是在開玩笑。”David神情嚴肅地再三叮囑,尤其指了一下掛在我脖子上那部可能會存在掉落風險的相機。隨後,他再次仔細檢查了大家的冰爪是否已經紮好,因為大部分的事故都是因為冰爪脫落而造成。

聽從指揮對於戶外探險十分重要。

登陸 “曼恩星"

播著搖滾樂的探險車打了雞血一樣在泥濘路上顛簸了大約半個小時,最後停靠在一座煤礦一樣的小山丘上。車外,煤渣一樣的地面混雜著泥土、沙石和碎冰,冰雪融水不斷從黑色的泥土裡冒出,在地面漫延成縱橫交錯的絲絲細涓後回流到山腳下的冰嘖湖。

冰舌下方的冰嘖湖。

下車大概走了一公里,終於到達了瓦特納冰川的冰舌。冰舌的下方是一個煙霧彌漫的冰湖,偶爾會有一兩塊因為受到擠壓而不堪重負的巨型冰塊轟然塌下化作湖水,這裡就是冰川消亡的地方。山上的微風吹散了湖面鬼魅的迷霧,雄偉的瓦特納冰川終於清晰地呈現於眼前:幾乎與低壓雲層連成一片的冰河,從海拔1500米高的山脈上傾瀉而下,形成了千溝萬壑的散射狀冰川群,像一把流線型的巨大傘蓋覆蓋著整片山谷。千溝萬壑的冰舌,在山谷前方推擠起一座60米高的山丘好不壯觀。儘管幾年前在雲南旅行的時候就有過踏足明永冰川的經歷,但此時內心依然被體量龐大得多的瓦特納冰川震撼得一塌糊塗。

被擠壓的冰層斷裂成一道道冰溝。

整 個 瓦 特 納 冰 川 的 面 積 達 到八千三百平方公里,不僅是冰島第一大冰川,同時還是歐洲最大的冰川,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南極冰川和格陵蘭冰川。它以每年800米的速度從山頂上的冰原緩慢地流入到下方較為溫暖的山谷之中。令人倍感奇特的是,冰川部分地區還分佈著熔岩、火山口和熱湖,是名副其實的“冰與火之地”。這裡是未被開發的處☆禁☆女淨地,冰霧彌漫,寒風呼嘯,萬徑人蹤滅。2015年,人類探測器首次飛掠冥王星觀測到覆蓋在星球表面的巨大心形冰原,當時行星學家們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瓦特納冰川為參考,來推測和描繪那片後來被稱作“湯博區域(Tombaugh Zone)”的地貌, 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Nolan會把這裡當作是曼恩星的原型。

現實中的曼恩星:瓦特納冰川

冰舌的週邊是一片較為平緩的坡面,在這裡我們進行了最後一次熱身準備。“夥計們,現在我們腳下的,就是瓦特納冰川。”如果不是David提醒,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在厚達20米的冰面上,灰白色的粗糙表面讓人以為它只是一塊巨大的岩石。和印象中潔白或冰藍色的冰川不一樣,冰島的冰川普遍呈現一片灰白,像刷過一層水泥,並鋪滿了黑色類似煤渣的顆粒,這些都是火山灰的緣故。

斷裂的冰塊如同岩石般堅硬和突兀。

在David的帶領下,我們的隊伍開始深入冰舌,越往裡面走,溝壑越密集,坡度也越來越陡峭。尤其在走進冰溝的時候,原本開闊的空間慢慢變成峽谷,最後縮窄成一條僅容得一個人走過的通道。兩邊是幾乎垂直的冰壁,這時我才知道自己已經走進了離冰面十幾米深的溝壑底部,抬頭只看見到兩壁之間留下的一線天空。縱橫交錯的溝壑就像迷宮,沒有經驗的菜鳥如果獨自一人行走在這裡,極有可能會找不到出路而迷失方向,這也是為什麼David警告那些沒有經驗的人切勿試圖獨自來這裡探險的原因。

出發前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這些簡單的攀登工具。

連爬帶走穿過了幾層冰溝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冰舌的腹地——位於半山腰的一個碗狀小型冰嘖湖。對於面向普通遊客的探險隊來說,這裡已經是可以徒步進入的最深處。站在制高點,向後可以俯瞰一直延伸至山谷底部的冰舌全貌,向前可以遠眺從山頂上傾斜而下的冰瀑。那一刻,確實有一種穿越了銀河系來到曼恩星上行走的感覺。

步入冰溝的深處。

消失的冰川

從20世紀末開始,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的議題被不斷提起,對我而言也不再陌生。但只有親身來到現場感受,我才深刻意識到冰川融化的速度和規模遠超想像,也開始領悟到這對於人類的生存到底意味著什麼。“相比50年前,如今瓦特納冰川的冰舌已經縮小了接近1/3。”David面對著這個孕育了他探險夢想的地方略顯無奈和感慨地說道。

瓦特納冰川還能存在多久是個未知之數。

對於觀光遊客而言,坐觀冰川一點點瓦解破裂也只會覺得驚心動魄讓人深感大自然的神奇。但對地球和人類長遠發展而言,它卻是一個壞消息。洪水、泥石流、海平面上升導致低窪城市被淹沒,這些都是冰川消融對人類構成的潛在威脅。試想將來可能會有這樣的一天:滑雪愛好者將失去阿爾卑斯山脈;格陵蘭島的獵人不得不放棄傳統狗拉雪橇而改用摩托艇;從利物浦開往紐約的巨輪停靠在自由女神像的右手關節旁邊;繼吐瓦魯和馬爾地夫之後,更多以海洋風情為特色的國家將不得不放棄家園搬遷到高原地區……這並非不是不可能。

冰川不斷坍塌到冰湖裡形成一座座冰山漂向大海。

TIPS:瓦特納冰川探險攻略

交通:建議自駕,從首都雷克雅維克沿著1號公路出發,途徑維克鎮與卡爾法費爾即可到達,全程大約4小時。

注意事項:1.冰川地區的氣溫接近0度,而且多雨,因此有良好防風、防水和保暖性能的衝鋒衣和登山鞋必不可少。

2.攀登冰川需要有專業人士陪同,切勿獨自深入冰川內部進行攀登以免發生意外。攀登冰川可提前在www.mountainguides.is進行預約,攀登過程大約2小時左右。

3.攝影愛好者要注意相機的保暖,因為在低溫環境下,鏡頭特別容易凝露,電池消耗也特別快。

4.探險隊一般會提供簡單的攀登設備,如手套、冰爪和冰斧,因此無需自行準備。

5.攀登過程中需要嚴格聽從領隊的指揮,切勿擅自行動,貴重物品不宜隨身攜帶以免掉落。

撰文/攝影 馬克張

編輯 劉洋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因此在穿越冰川的過程中,有經驗的人都會儘量避開踩踏被積雪覆蓋的區域,因為下面有可能是一道深不見底的裂谷。

嚮導逐一授教如何穿著冰爪。

“一切聽從指揮不能隨意走動,登山設備和相機一定要拿好,不必要的物品儘量不要隨身攜帶以免掉入冰縫,因為你絕對不想也不允許冒著生命危險去把它撿回來。各位,我不是在開玩笑。”David神情嚴肅地再三叮囑,尤其指了一下掛在我脖子上那部可能會存在掉落風險的相機。隨後,他再次仔細檢查了大家的冰爪是否已經紮好,因為大部分的事故都是因為冰爪脫落而造成。

聽從指揮對於戶外探險十分重要。

登陸 “曼恩星"

播著搖滾樂的探險車打了雞血一樣在泥濘路上顛簸了大約半個小時,最後停靠在一座煤礦一樣的小山丘上。車外,煤渣一樣的地面混雜著泥土、沙石和碎冰,冰雪融水不斷從黑色的泥土裡冒出,在地面漫延成縱橫交錯的絲絲細涓後回流到山腳下的冰嘖湖。

冰舌下方的冰嘖湖。

下車大概走了一公里,終於到達了瓦特納冰川的冰舌。冰舌的下方是一個煙霧彌漫的冰湖,偶爾會有一兩塊因為受到擠壓而不堪重負的巨型冰塊轟然塌下化作湖水,這裡就是冰川消亡的地方。山上的微風吹散了湖面鬼魅的迷霧,雄偉的瓦特納冰川終於清晰地呈現於眼前:幾乎與低壓雲層連成一片的冰河,從海拔1500米高的山脈上傾瀉而下,形成了千溝萬壑的散射狀冰川群,像一把流線型的巨大傘蓋覆蓋著整片山谷。千溝萬壑的冰舌,在山谷前方推擠起一座60米高的山丘好不壯觀。儘管幾年前在雲南旅行的時候就有過踏足明永冰川的經歷,但此時內心依然被體量龐大得多的瓦特納冰川震撼得一塌糊塗。

被擠壓的冰層斷裂成一道道冰溝。

整 個 瓦 特 納 冰 川 的 面 積 達 到八千三百平方公里,不僅是冰島第一大冰川,同時還是歐洲最大的冰川,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南極冰川和格陵蘭冰川。它以每年800米的速度從山頂上的冰原緩慢地流入到下方較為溫暖的山谷之中。令人倍感奇特的是,冰川部分地區還分佈著熔岩、火山口和熱湖,是名副其實的“冰與火之地”。這裡是未被開發的處☆禁☆女淨地,冰霧彌漫,寒風呼嘯,萬徑人蹤滅。2015年,人類探測器首次飛掠冥王星觀測到覆蓋在星球表面的巨大心形冰原,當時行星學家們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瓦特納冰川為參考,來推測和描繪那片後來被稱作“湯博區域(Tombaugh Zone)”的地貌, 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Nolan會把這裡當作是曼恩星的原型。

現實中的曼恩星:瓦特納冰川

冰舌的週邊是一片較為平緩的坡面,在這裡我們進行了最後一次熱身準備。“夥計們,現在我們腳下的,就是瓦特納冰川。”如果不是David提醒,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在厚達20米的冰面上,灰白色的粗糙表面讓人以為它只是一塊巨大的岩石。和印象中潔白或冰藍色的冰川不一樣,冰島的冰川普遍呈現一片灰白,像刷過一層水泥,並鋪滿了黑色類似煤渣的顆粒,這些都是火山灰的緣故。

斷裂的冰塊如同岩石般堅硬和突兀。

在David的帶領下,我們的隊伍開始深入冰舌,越往裡面走,溝壑越密集,坡度也越來越陡峭。尤其在走進冰溝的時候,原本開闊的空間慢慢變成峽谷,最後縮窄成一條僅容得一個人走過的通道。兩邊是幾乎垂直的冰壁,這時我才知道自己已經走進了離冰面十幾米深的溝壑底部,抬頭只看見到兩壁之間留下的一線天空。縱橫交錯的溝壑就像迷宮,沒有經驗的菜鳥如果獨自一人行走在這裡,極有可能會找不到出路而迷失方向,這也是為什麼David警告那些沒有經驗的人切勿試圖獨自來這裡探險的原因。

出發前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這些簡單的攀登工具。

連爬帶走穿過了幾層冰溝之後,我們終於到達了冰舌的腹地——位於半山腰的一個碗狀小型冰嘖湖。對於面向普通遊客的探險隊來說,這裡已經是可以徒步進入的最深處。站在制高點,向後可以俯瞰一直延伸至山谷底部的冰舌全貌,向前可以遠眺從山頂上傾斜而下的冰瀑。那一刻,確實有一種穿越了銀河系來到曼恩星上行走的感覺。

步入冰溝的深處。

消失的冰川

從20世紀末開始,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的議題被不斷提起,對我而言也不再陌生。但只有親身來到現場感受,我才深刻意識到冰川融化的速度和規模遠超想像,也開始領悟到這對於人類的生存到底意味著什麼。“相比50年前,如今瓦特納冰川的冰舌已經縮小了接近1/3。”David面對著這個孕育了他探險夢想的地方略顯無奈和感慨地說道。

瓦特納冰川還能存在多久是個未知之數。

對於觀光遊客而言,坐觀冰川一點點瓦解破裂也只會覺得驚心動魄讓人深感大自然的神奇。但對地球和人類長遠發展而言,它卻是一個壞消息。洪水、泥石流、海平面上升導致低窪城市被淹沒,這些都是冰川消融對人類構成的潛在威脅。試想將來可能會有這樣的一天:滑雪愛好者將失去阿爾卑斯山脈;格陵蘭島的獵人不得不放棄傳統狗拉雪橇而改用摩托艇;從利物浦開往紐約的巨輪停靠在自由女神像的右手關節旁邊;繼吐瓦魯和馬爾地夫之後,更多以海洋風情為特色的國家將不得不放棄家園搬遷到高原地區……這並非不是不可能。

冰川不斷坍塌到冰湖裡形成一座座冰山漂向大海。

TIPS:瓦特納冰川探險攻略

交通:建議自駕,從首都雷克雅維克沿著1號公路出發,途徑維克鎮與卡爾法費爾即可到達,全程大約4小時。

注意事項:1.冰川地區的氣溫接近0度,而且多雨,因此有良好防風、防水和保暖性能的衝鋒衣和登山鞋必不可少。

2.攀登冰川需要有專業人士陪同,切勿獨自深入冰川內部進行攀登以免發生意外。攀登冰川可提前在www.mountainguides.is進行預約,攀登過程大約2小時左右。

3.攝影愛好者要注意相機的保暖,因為在低溫環境下,鏡頭特別容易凝露,電池消耗也特別快。

4.探險隊一般會提供簡單的攀登設備,如手套、冰爪和冰斧,因此無需自行準備。

5.攀登過程中需要嚴格聽從領隊的指揮,切勿擅自行動,貴重物品不宜隨身攜帶以免掉落。

撰文/攝影 馬克張

編輯 劉洋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