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野蘑菇顏色越亮越毒?專家:最好不要采!

6月12日下午,家住長沙縣黃興鎮的劉先生等三人在食用了從山上采回的白色蘑菇後中毒,被送入湖南省人民醫院天心閣院區急診科救治。

這種白色毒蘑菇名為裂皮鵝膏菌,

是一種急性肝損害型菌類, 含劇毒。

(裂皮鵝膏菌)

50歲的劉先生在黃興鎮某大型批發市場擺攤做生意,租住在村民方先生家。據劉先生介紹,6月11日晚飯時,房東方先生將從山上采回的十幾個野蘑菇拿出來,和瘦肉一起煮了一碗湯,房東兩口子和他三人一同吃下。

當時並沒有任何不適,到了第二天淩晨5點左右,三人先後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在附近醫院看病後,因病情嚴重,於12日下午轉入湖南省人民醫院。

(裂皮鵝膏菌)

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劉猛表示:“三人都是誤食鵝膏菌中毒,病情算是比較輕的,治療後已經得到緩解。

劉猛表示,食用含鵝膏肽類毒素的蘑菇後,通常6-8小時才會出現症狀,且多為嘔吐、腹瀉等胃腸道表現,治療後會好轉,“也就是進入假愈期”,很多人以為好了就不在意了。如果沒有接受進一步治療,當3-5天后出現肝臟功能損害時,中毒者的病情就會急轉直下甚至死亡。

劉猛提醒,鵝膏菌的毒性很穩定,並不會因為曬乾或者高溫烹製而降低毒性,“誤食後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根據疾控部門的通報,5月份以來,湖南相繼發生多起蘑菇中毒事件,造成多人死傷。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真菌研究室主任陳作紅教授表示,湖南6月份最常見的毒蘑菇就是灰花紋鵝膏 菌和裂皮鵝膏菌。

菌類主要是由菌蓋、菌環、菌柄、菌托組成,而鵝膏菌的識別特徵是既有菌環又有菌托,其他菌類不會兩種都有。

在查看了劉先生等人食用的蘑菇後,陳作紅教授表示,

三人誤食的就是純白色的裂皮鵝膏菌。

“顏色越鮮豔的蘑菇越有毒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陳作紅提醒,非專業人士很難辨別有毒蘑菇 ,為避免中毒,最好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梁輝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