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Dior在上海辦了一場沒有模特的時裝秀,你怎麼看?

文/小易時尚 LEI (覆蓋100萬讀者的時尚觀察)

原諒我,後知後覺。

三天前,上海西岸藝術中心有一場特殊的時裝秀,全程未出現一個真人模特。

搞事情的主角是家喻戶曉的奢侈品品牌——Dior。

這場秀名為:“I feel blue - 迪奧藍調之夜”。

在完成每年3月9月兩季的成衣發佈後,各大牌都會四處“巡遊”親近粉絲,擴大品牌影響力,這已經成為無可厚非的行業共識了。以中國觀眾為主的複刻秀能夠照顧到更多無法進入大本營巴黎秀場的媒體、KOL(意見領袖)與VIP。而且很多時候,

品牌精明地把走秀與開店時間湊到一起,一石二鳥。

眾所周知,Dior創始人——Christian Dior對於藍色格外青睞,這一王室專屬色彩在他的設計中反復出現。他曾說過:“所有顏色中,海軍藍是唯一能與黑色抗衡的色調。”

現任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抓住這句“名言”,創作出2017秋冬系列。Maria Grazia Chiuri腦海中的藍,都曾遊走在DIOR的骨血裡,在每個時代都曾惹人流連。這些藍,有成千上萬的姿態,但不管哪一種,都美得絕倫。結合Dior最新的2017秋冬系列,你會切實感受到,藍色對於品牌的意義。

就好比不久之前,Dior在日本辦了兩場發佈會——Maria Grazia Chiuri入駐品牌後的首個2017春夏高定系列和男裝創意總監Kris Van Assche筆下的早秋系列,第二天位於銀座最新商場“Ginza Six”的Dior店鋪正式開張。回頭再看本次時裝秀的主題,迪奧“藍調之夜”,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不過,今年的活動則以展覽結合發佈秀,後者的戲份並不吃重。

上海,亦是Dior中國市場的重要市場,2014年曾被定為Dior Homme當年的海外巡迴網站。今年5月,Dior Homme恒隆廣場旗艦店正式亮相,還與德國創新音訊專家Sennheiser玩兒了一把跨界合作。

此次時裝秀回顧呈現了迪奧從1947年發展至今走過的70年歷程,

展現了多件經典的藍調時裝藏品。包括1947年首個迪奧高級訂制女裝系列“New Look”中的海軍藍羊毛修身大衣“Doris”和1957年秋冬訂制系列裡帶有玫瑰花圖案的藍色絲錦緞午後洋裝“Billet Doux”。

秀場除了若干排座位外,還設有站票區域。你可以想像一下,現場保安就好像在明星演唱會那樣,一邊以人牆防止觀眾向前湧,一邊還要半蹲下身體,以防擋到後排視野。從銀河星雲裡走過、轉身、消失的模特影像真真假假,仿佛一部星際科幻片。結果就是,你根本無法像看普通真人走秀那樣近距離地觀察清楚服裝顏色、版型與細節。展覽和包包牆前攏聚了許多摯愛燈光的網紅,以及對漆黑秀場犯怵的觀眾。仿佛從雲端走過的模特,影像真真假假,全靠全息投影造就的幻想讓人眼花繚亂。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秀場燈光比以往更暗。雖然無法像普通真人走秀那般,近距離觀察服裝的版型細節,卻也帶給了觀眾一種別樣的感受。讓你不得不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真正一點點改變著眾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

只是,人們對走秀倒沒有想像中那麼講究細節。複刻秀或許已經不足以刺激海外觀眾,因為在社交媒體的作用下,時間和空間距離正向“零”無窮趨近。事實上,也並非每場複刻秀都值得品牌花精力,結合當地特色後設計出膠囊系列。表現形式因而成了品牌做文章的一個落點。只是全息投影實在不太新鮮。說白了,這門技術玩兒的是光。觀眾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就能看到立體效果。2006年,Alexander McQueen以全息投影“請出”超模Kate Moss,後者身著白色長裙的影像在空中舞動。五年後,Burberry在北京走秀時就用到了這一技術。迎面而行的兩位模特相撞後從對方身體裡穿過,變得透明,或是對撞後化成白色煙霧。震撼的效果以及當時的新鮮感,令底下傳來陣陣驚呼。

然而,全息投影如今已算不上高新科技,倒是出口亮起的成排流蘇燈籠更加惹人喜愛。不痛不癢的看完後,觀眾經由通道步入點滿藍白色星光燈的派對現場。DJ加美酒,大概所有的憂愁(blue)此時都能拋到一邊。儘管所有人都在絞盡腦汁,搜索新的走秀模式,可靈感不一定今晚會來。

—————————————————

你可以想像一下,現場保安就好像在明星演唱會那樣,一邊以人牆防止觀眾向前湧,一邊還要半蹲下身體,以防擋到後排視野。從銀河星雲裡走過、轉身、消失的模特影像真真假假,仿佛一部星際科幻片。結果就是,你根本無法像看普通真人走秀那樣近距離地觀察清楚服裝顏色、版型與細節。展覽和包包牆前攏聚了許多摯愛燈光的網紅,以及對漆黑秀場犯怵的觀眾。仿佛從雲端走過的模特,影像真真假假,全靠全息投影造就的幻想讓人眼花繚亂。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秀場燈光比以往更暗。雖然無法像普通真人走秀那般,近距離觀察服裝的版型細節,卻也帶給了觀眾一種別樣的感受。讓你不得不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真正一點點改變著眾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

只是,人們對走秀倒沒有想像中那麼講究細節。複刻秀或許已經不足以刺激海外觀眾,因為在社交媒體的作用下,時間和空間距離正向“零”無窮趨近。事實上,也並非每場複刻秀都值得品牌花精力,結合當地特色後設計出膠囊系列。表現形式因而成了品牌做文章的一個落點。只是全息投影實在不太新鮮。說白了,這門技術玩兒的是光。觀眾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就能看到立體效果。2006年,Alexander McQueen以全息投影“請出”超模Kate Moss,後者身著白色長裙的影像在空中舞動。五年後,Burberry在北京走秀時就用到了這一技術。迎面而行的兩位模特相撞後從對方身體裡穿過,變得透明,或是對撞後化成白色煙霧。震撼的效果以及當時的新鮮感,令底下傳來陣陣驚呼。

然而,全息投影如今已算不上高新科技,倒是出口亮起的成排流蘇燈籠更加惹人喜愛。不痛不癢的看完後,觀眾經由通道步入點滿藍白色星光燈的派對現場。DJ加美酒,大概所有的憂愁(blue)此時都能拋到一邊。儘管所有人都在絞盡腦汁,搜索新的走秀模式,可靈感不一定今晚會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