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母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接受「吵架是壞事」,不見得就要接受「父母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這太苛刻了。這就像是說,生病不舒服,這是生活常識。但你不能據此得出結論:「絕對不可以生病!」——如果一個人相信這種鬼話,

他只會更不舒服。人們小心翼翼地避免生病,但總還是有免不了抱恙的時候。吵架也是一樣。當然了,你可以說:「如果不想吵架,平時注意一點不就可以了嗎!」沒遇到問題的時候誰都這麼說,但如果你能永遠做到,也就不用再往下看了。對於大多數夫妻來說,吵架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吵架之後怎麼辦,很少人願意正面談論這個話題。更不用說當著孩子面的吵架。

——不過,總要有人碰一碰這個掃興的話題。

生活的首要原則:壞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試圖去否認壞事的存在,那是一件更大的壞事。有的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話說得難聽,一個人就指著孩子怒斥對方:「你TM怎麼能說這種話!你知道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嗎?」但這句話其實更傷人,

因為:

1,它讓孩子堅信自己被「傷害」了;

2,它借用孩子的立場來指責對方,讓對方背負了傷害孩子的道德罪名;

3,它並不是在減輕傷害,只是換了花樣攻擊對方而已。

事實上,借孩子的名義來解決夫妻之間的爭端,幾乎永遠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在關係中叫做「三角化」。這種溝通模式帶來的麻煩,遠比它能解決的問題多。

我們還是來看看,

一旦發生爭吵,究竟有哪些辦法可以讓它沒那麼可怕。

第一,我們是如此愛你,以至於都想把自己眼中最好的東西給你。

你要學會忽悠。第一個忽悠的就是自己……

告訴自己情況沒那麼糟,或者比最糟的情況要好。

大部分的爭吵,夫妻雙方都還在家庭的軌道上。

這是一個基礎的立場。彼此都很氣,但都還是——至少在表面上——認同自己是為這個家好。

雖然屋頂都要被吵翻,但你可以認為,兩個人只是在合作軌道上,因為不同的理念(如果是育兒理念,就更單純)起爭執。屬於是那種「都是為了革命嘛」的人民內部矛盾。只是矛盾的表達方式……有點放飛自我了而已。

你還不管!你看孩子的成績都TM爛成什麼樣了!」

「那你倒是管啊!你一周在家才幾天?」

「你好意思說我?我是為了掙錢,你在家時間長你都用來幹嘛!」

「所有家務全是老娘在做!你嫌我管孩子管得不好,那讓我媽來幫忙做家務你願意嗎?或者雇個保姆你雇得起嗎?一個屌絲還有臉說掙錢……」

「你剛說什麼?你有種再說一遍?」

話說得很不怎麼樣。可是換一個角度看,兩個人的「初心」總算是不壞的。如果是我,事後就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最大的問題就是都太有個性了……爸媽很愛你,都急著把自己覺得對的東西給你……咳咳,然後就會吵架。」

這其實也不能算是忽悠……

因為真的就是這麼回事,對吧!

第二,爸媽都不是很靠得住,孩子,你可長點心吧。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小明的爸媽吵架了。」

我們頭也不抬地看著手機:「嗯嗯。」

「小明害怕他爸媽會離婚。」

我們懶散地一笑:「不用怕,沒那麼容易離婚。」

「為什麼?」

「因為吵架很正常,」我們見慣不驚,「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

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可我們又希望自己是例外,因為我們想要扮演「完美的」爸爸媽媽。這不光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什麼需要,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自戀感。換句話說,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我們做不到完美,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來,一起念一下這句話:

「我們只是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爸媽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不成熟,他們居然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而且生起氣來就像小孩一樣。可怕是挺可怕的,但也未必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畢竟,小朋友自己也有應對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限度之內(沒有暴力,沒有對孩子的嚴重忽視),都還能應付。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契機,至少,他認識到現實是什麼。爸媽像小孩子,那麼孩子就像大人一點。反正家裡得有一個人靠譜吧。

小明的爸媽不成熟,這對小明是滅頂之災嗎?如果你相信這件事並沒有那麼悲慘,你就忽悠自己:你們吵架之後,你的孩子也能夠像小明一樣應對這一切。因為他的爸媽跟小明的爸媽一樣差——當然也可以說,一樣好。

這是一個示範:如果你有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捍衛它!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昨天在院子裡,你想跟小明他們一起踢球,是吧?」

「對,但他們嫌我踢得不好,不讓我踢。」

「爸爸看到了,爸爸還看到你被拒絕以後,一個人默默地走開了。」

「爸爸,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這時候你就可以用上剛剛發生的事了:「你看,爸爸剛才就被媽媽說了很不好聽的話。但爸爸覺得這是不對的,爸爸希望被更尊重地對待。所以,爸爸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句話表達出來!你想要什麼東西,你就要說,讓對方清清楚楚聽到你的聲音,並且要堅定。——你看媽媽那麼氣,爸爸並沒有退縮!」

這就是你們現在叫外賣吃的原因。

當然,孩子可能不理解:「可是爸爸,你說了之後也沒有什麼卵用啊。媽媽沒有對你變好一點,她其實變得更凶了,而且連飯都不給我們做。」

你要忽悠他,這只是操作上的失誤,但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人家願不願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堅持表達你想要什麼,這是你的事!」

在關係中我們有時會失控,這也是安全的。

吵架很糟,因為吵架是失控的。

「不用怕。」要斬釘截鐵地告訴他。

關係是有底線的。所以雖然爸爸媽媽都氣得不行,但還在遵守共同的底線。甚至也許連夫妻關係也有可能失去,但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至少還是親人。所以不用害怕失控。失控是關係的一部分,雖然是痛苦的一部分。

至少你知道了生活就是這麼糟,但我們可以很勇敢。

最壞的可能,你連自己都忽悠不住。

你可以跟孩子敞開聊聊,告訴他生活的真相。生活不見得永遠是這麼糟糕,但現在確實有這麼糟糕。最糟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是毫無辦法。

我們可以離開這個帶來傷害的人。

這可能是關係能帶來的最大傷害了。但你可以讓孩子看到:最糟糕的情況是可以承受的,最糟糕的人也可以隔離到生活之外。只要我們願意正視這些,願意面對過去的錯誤並放手,停止幻想,然後做出新的選擇。需要一點勇氣,但沒有什麼應付不了的災難,全世界總會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屬於自己。

吵架很糟。我從來沒有說它是好事。

「道理我都知道。不過這種事也不用忽悠自己,重要的還是自我控制,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就好。」當然,那是最理想的狀況。所以前述觀點只適用於做不到這一點的平常人。假如你永遠用不到這些,那最值得恭喜。

都急著把自己覺得對的東西給你……咳咳,然後就會吵架。」

這其實也不能算是忽悠……

因為真的就是這麼回事,對吧!

第二,爸媽都不是很靠得住,孩子,你可長點心吧。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小明的爸媽吵架了。」

我們頭也不抬地看著手機:「嗯嗯。」

「小明害怕他爸媽會離婚。」

我們懶散地一笑:「不用怕,沒那麼容易離婚。」

「為什麼?」

「因為吵架很正常,」我們見慣不驚,「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

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可我們又希望自己是例外,因為我們想要扮演「完美的」爸爸媽媽。這不光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什麼需要,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自戀感。換句話說,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我們做不到完美,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來,一起念一下這句話:

「我們只是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爸媽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不成熟,他們居然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而且生起氣來就像小孩一樣。可怕是挺可怕的,但也未必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畢竟,小朋友自己也有應對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限度之內(沒有暴力,沒有對孩子的嚴重忽視),都還能應付。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契機,至少,他認識到現實是什麼。爸媽像小孩子,那麼孩子就像大人一點。反正家裡得有一個人靠譜吧。

小明的爸媽不成熟,這對小明是滅頂之災嗎?如果你相信這件事並沒有那麼悲慘,你就忽悠自己:你們吵架之後,你的孩子也能夠像小明一樣應對這一切。因為他的爸媽跟小明的爸媽一樣差——當然也可以說,一樣好。

這是一個示範:如果你有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捍衛它!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昨天在院子裡,你想跟小明他們一起踢球,是吧?」

「對,但他們嫌我踢得不好,不讓我踢。」

「爸爸看到了,爸爸還看到你被拒絕以後,一個人默默地走開了。」

「爸爸,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這時候你就可以用上剛剛發生的事了:「你看,爸爸剛才就被媽媽說了很不好聽的話。但爸爸覺得這是不對的,爸爸希望被更尊重地對待。所以,爸爸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句話表達出來!你想要什麼東西,你就要說,讓對方清清楚楚聽到你的聲音,並且要堅定。——你看媽媽那麼氣,爸爸並沒有退縮!」

這就是你們現在叫外賣吃的原因。

當然,孩子可能不理解:「可是爸爸,你說了之後也沒有什麼卵用啊。媽媽沒有對你變好一點,她其實變得更凶了,而且連飯都不給我們做。」

你要忽悠他,這只是操作上的失誤,但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人家願不願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堅持表達你想要什麼,這是你的事!」

在關係中我們有時會失控,這也是安全的。

吵架很糟,因為吵架是失控的。

「不用怕。」要斬釘截鐵地告訴他。

關係是有底線的。所以雖然爸爸媽媽都氣得不行,但還在遵守共同的底線。甚至也許連夫妻關係也有可能失去,但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至少還是親人。所以不用害怕失控。失控是關係的一部分,雖然是痛苦的一部分。

至少你知道了生活就是這麼糟,但我們可以很勇敢。

最壞的可能,你連自己都忽悠不住。

你可以跟孩子敞開聊聊,告訴他生活的真相。生活不見得永遠是這麼糟糕,但現在確實有這麼糟糕。最糟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是毫無辦法。

我們可以離開這個帶來傷害的人。

這可能是關係能帶來的最大傷害了。但你可以讓孩子看到:最糟糕的情況是可以承受的,最糟糕的人也可以隔離到生活之外。只要我們願意正視這些,願意面對過去的錯誤並放手,停止幻想,然後做出新的選擇。需要一點勇氣,但沒有什麼應付不了的災難,全世界總會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屬於自己。

吵架很糟。我從來沒有說它是好事。

「道理我都知道。不過這種事也不用忽悠自己,重要的還是自我控制,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就好。」當然,那是最理想的狀況。所以前述觀點只適用於做不到這一點的平常人。假如你永遠用不到這些,那最值得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