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面對屢發的校園欺淩事件,家長都應該有一份家庭應急清單

但前兩天晚上,兒子幼稚園班級群有個爸爸突然跳出來,質問另一個孩子的家長。說自己孩子在幼稚園被另一孩子打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嘴巴還疼得吃不了飯。

被告打人的孩子家長回復說問過自己孩子,

孩子說沒打人,第二天會到幼稚園跟老師瞭解情況,如果真打了,會向對方道歉。

第二天被打的孩子家長又在群裡追問事情進展,對方孩子家長說他們孩子確認沒打人。希望兩個小同學還是好朋友,也希望對方家長理智一點,不要像孩子一樣激動。被打的一家立即炸了起來,隨後兩家開始打口水仗,但兩邊孩子各執一詞,老師一問三不知,

也只能不了了之。

幼稚園一般都有跟班老師在,活動也是以班級為單位,年齡相差也就1歲。一般來說很少存在惡意的欺淩,小朋友沒輕重的玩笑成分更多。

沒有任何家長能夠淡定的面對自己孩子遭遇校園欺淩事情,就上述這個事情也萌發了讓我寫這篇文章的想法。

結合之前在《關係攻略》專欄中看到的關於一次校園欺淩案後,熊太行給家長的建議一文,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出來我家的應急清單,有備無患。

就像前幾年的禽流感事件,我們公司一個大客戶,要求我們以及我們下層供應商都提前擬出有一份應急方案。設想萬一發生危機,企業以及員工會如何運作,將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以備危機真正發生時慌了手腳,

無法考量周全或是錯過了最佳處理時間,有一份事前冷靜權衡各方面利弊考慮出來的應對辦法就非常重要。

熊太行以《薩利機長》中飛機發生事故後那份應急清單為例,事故發生後必須及時準確的執行,用於思考的時間幾乎沒有。孩子如果真的遭遇校園欺淩,也是越早發現越早處理越好。

1.做一份書面情況說明

口說無憑,立字為據,很多人對書面的東西都有一種敬畏感。說過話飄在風裡,但寫下的字一直都在,書面文檔比口頭講述更正式。這和公司是一樣的,任何重要的會議或是與客戶的口頭協定之類,最後都是要落實在文本或是正式信函中一樣。

而且這種校園欺淩事件比較是小概率事件,有些家長可能和我一樣與人面對面長談的經驗比較少,

再遇上能說會道的對手,可能完全被對方牽著走。回家之後才想起來剛才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沒說到點上,或是忘了說,因此把自己想講的話提前寫下來非常有用。

儘量客觀地詢問孩子,問清楚事情發生的經過。時間、地點、人物、打人的有幾個、被打的有幾個、誰第一個動手、自己孩子有沒有還手、有沒有用工具、怎麼被打的、打在哪裡、有沒有目擊的同學......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確認,孩子的隱私部位有沒有被觸碰到,如果被侵犯了,還可以加上性騷擾一項。任何學校對於性騷擾一個詞都是比較敏感的,因為沾上就是醜聞。

將事情來龍去脈整理為一份書面情況說明,一方面孩子在口頭敘述的時候可能害怕家長責罰,不排除有誇大的可能。一旦把他說的話變為白紙黑字筆錄的時候,也會更謹慎,事情也會更接近事實。寫完讓孩子簽上自己的名字,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並簽上自己的名字。

2.醫院鑒定

只要打了架或者被打了,都會有軟組織挫傷,這些醫院是可以檢測的出來的。如果孩子說被打了,不想去學校了,那就是有心理陰影了,更應該去醫院檢查。

國人一直對看神經科醫生比較忌諱,覺得腦子有病了才需要看神經科。但是孩子害怕上學,或者睡眠不好,老是做噩夢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應激反應”。

很多人經歷一些突發事件可能都會有應激反應。像前幾年參加汶川地震救援的官兵,從災區出來後他們每人每天洗澡的次數和用水量都比其他營的人要多,因為總覺得身上有味道。或是薩利機長在迫降威爾遜河之後一直反復做噩夢,這些都是一種應激反應。

孩子害怕上學這也是受欺負後的一種“應激反應”,帶孩子到專科門診。告訴門診台護士說孩子被打了,不敢上學,她們會為你找到合適的科室。

3.單獨找老師

宸寶班上那位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班級群裡找對方家長理論的做法非常欠妥。兩邊家長並未目睹事情發生,都是聽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詞,最後只能自己一肚子氣的不了了之。

而且要考慮到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沒有人喜歡把自己受同學欺負的事情鬧的人盡皆知,畢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家長圈吵的後果很有可能是不了了之,自己孩子成為同學之間的談資。

單獨找老師,亮出醫生的診斷書和書面情況說明。並告訴老師說你也不想把事情鬧大,畢竟孩子還要在這邊繼續讀書。但是事態嚴重,孩子對上學都產生了恐懼心理。

沒有老師願意攤上學生安全出意外的事,都想盡可能將事情影響壓到最小。

4.雙方家長碰面

尤其近幾年校園欺淩案被曝光後,相關部門和學校都怕惹事,尤其如果事情發生在學校,學校和老師都有責任。老師和家長都追求不出事,在這一點上你要相信老師和你絕對是站在同一邊的。

你是被欺淩者,而且你事先找過老師表過態,不想把事情鬧大,所以你佔有先機,老師會更偏護你這邊。

不要越級上報,不要把老師放在你的對立面,除非你想給孩子轉校。而且與此相反的是,你要爭取讓老師覺得和你是同一邊的,畢竟你的孩子以後還要在這個老師的班上。

5.不要要求學校處分對方

跟老師和對方家長表明自己也不想把事情鬧大,不要求處分對方的孩子(當然這點視孩子受傷程度),只要求自己孩子平安,這樣對方家長也會對你心存感激。

不要想著將事情鬧大可以爭取更多,這年頭能當上校長的都是有關係,見識過不少學校內不能說的事情。學校不會怕你,挺多只是煩你,而且惹惱了,學校說出面幫你聯繫轉校,拍拍屁股學校不跟你玩兒了。

但是轉校真的就是你希望的結果嗎?孩子進學校之前都是比較了又比較,考慮了又考慮之後的決定。孩子最終進入的要麼是離家近的學校,要麼是精挑細選的,就這麼被校長手一指就去其他學校了。要知道轉校生想要融入一個已經形成固定關係的環境中有多麼困難,尤其對於性格比較內向,遭受過欺淩事件的孩子想融入新環境更難。

性格使然,不幻想兩人和解後能真的能成為朋友,一般欺淩者的家庭教育都是有問題的,維持這種朋友成本過高,不值得。做為受害者一方可以向老師提出要求,比如孩子不和欺負人的孩子同桌或同組。

6.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讓同樣的事情再發生

發生的已經發生過了,再糾結也無事於補,以後的事情才是重點。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讓同樣的事情再發生,這個才是你的重點。

什麼樣的學生容易被欺負?無背景無身份、成績平平、性格內向、體型過胖過小、不自信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欺負。

欺淩事件一般容易發生在什麼地點?校內:廁所,讓孩子上廁所的時候結伴同行;校外:偏僻的小路和樹林,讓孩子放學的時候與人同行,走人多熱鬧的地方。

什麼樣的學生不容易被欺負?與以上相反,家裡有錢出手大方的孩子、家裡有背景、有特長的孩子(無論是科技、體育、抑或是樂器)、學習成績好等等,這些孩子都是被老師所看重。這些學生一般壞孩子不太敢去招惹,因為一旦有點風吹草動老師就會知道並進行干涉。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盡可能不成為被欺負物件?讓孩子有一技之長,不一定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優秀,有一項運動特長或是樂器特長都比什麼都沒有好。學會自我保護,結交更多的朋友,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擴展孩子的朋友圈。

我讓我兒子學習跆拳道和音樂都是經過各方面考量,兩者都是人在情緒低落或壓力過大的時候,最安全健康的緩解和釋放壓力的恢復劑。同時練習跆拳道還可以強身健體、防身自衛,跆拳道有實戰環節,男孩更好鬥,可以將身體過多的荷爾蒙發洩在道館中。

而且想想原來自己讀書的時候,每次學校有任何活動的時候,老師找的都是這些有運動特長和音樂特長的同學,他們在老師的眼裡都是有加分項的孩子。

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整理出來有備無患,希望大家都不需要用到。

學會愛自己第3輯(全7冊)3-6-9-12歲兒童青少年學會自我保護自尊自愛自律懂得善待自己 ¥59 購買

希望以上文章能幫助到大家,喜歡請關注或轉發,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謝謝。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確認,孩子的隱私部位有沒有被觸碰到,如果被侵犯了,還可以加上性騷擾一項。任何學校對於性騷擾一個詞都是比較敏感的,因為沾上就是醜聞。

將事情來龍去脈整理為一份書面情況說明,一方面孩子在口頭敘述的時候可能害怕家長責罰,不排除有誇大的可能。一旦把他說的話變為白紙黑字筆錄的時候,也會更謹慎,事情也會更接近事實。寫完讓孩子簽上自己的名字,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並簽上自己的名字。

2.醫院鑒定

只要打了架或者被打了,都會有軟組織挫傷,這些醫院是可以檢測的出來的。如果孩子說被打了,不想去學校了,那就是有心理陰影了,更應該去醫院檢查。

國人一直對看神經科醫生比較忌諱,覺得腦子有病了才需要看神經科。但是孩子害怕上學,或者睡眠不好,老是做噩夢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應激反應”。

很多人經歷一些突發事件可能都會有應激反應。像前幾年參加汶川地震救援的官兵,從災區出來後他們每人每天洗澡的次數和用水量都比其他營的人要多,因為總覺得身上有味道。或是薩利機長在迫降威爾遜河之後一直反復做噩夢,這些都是一種應激反應。

孩子害怕上學這也是受欺負後的一種“應激反應”,帶孩子到專科門診。告訴門診台護士說孩子被打了,不敢上學,她們會為你找到合適的科室。

3.單獨找老師

宸寶班上那位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班級群裡找對方家長理論的做法非常欠妥。兩邊家長並未目睹事情發生,都是聽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詞,最後只能自己一肚子氣的不了了之。

而且要考慮到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沒有人喜歡把自己受同學欺負的事情鬧的人盡皆知,畢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家長圈吵的後果很有可能是不了了之,自己孩子成為同學之間的談資。

單獨找老師,亮出醫生的診斷書和書面情況說明。並告訴老師說你也不想把事情鬧大,畢竟孩子還要在這邊繼續讀書。但是事態嚴重,孩子對上學都產生了恐懼心理。

沒有老師願意攤上學生安全出意外的事,都想盡可能將事情影響壓到最小。

4.雙方家長碰面

尤其近幾年校園欺淩案被曝光後,相關部門和學校都怕惹事,尤其如果事情發生在學校,學校和老師都有責任。老師和家長都追求不出事,在這一點上你要相信老師和你絕對是站在同一邊的。

你是被欺淩者,而且你事先找過老師表過態,不想把事情鬧大,所以你佔有先機,老師會更偏護你這邊。

不要越級上報,不要把老師放在你的對立面,除非你想給孩子轉校。而且與此相反的是,你要爭取讓老師覺得和你是同一邊的,畢竟你的孩子以後還要在這個老師的班上。

5.不要要求學校處分對方

跟老師和對方家長表明自己也不想把事情鬧大,不要求處分對方的孩子(當然這點視孩子受傷程度),只要求自己孩子平安,這樣對方家長也會對你心存感激。

不要想著將事情鬧大可以爭取更多,這年頭能當上校長的都是有關係,見識過不少學校內不能說的事情。學校不會怕你,挺多只是煩你,而且惹惱了,學校說出面幫你聯繫轉校,拍拍屁股學校不跟你玩兒了。

但是轉校真的就是你希望的結果嗎?孩子進學校之前都是比較了又比較,考慮了又考慮之後的決定。孩子最終進入的要麼是離家近的學校,要麼是精挑細選的,就這麼被校長手一指就去其他學校了。要知道轉校生想要融入一個已經形成固定關係的環境中有多麼困難,尤其對於性格比較內向,遭受過欺淩事件的孩子想融入新環境更難。

性格使然,不幻想兩人和解後能真的能成為朋友,一般欺淩者的家庭教育都是有問題的,維持這種朋友成本過高,不值得。做為受害者一方可以向老師提出要求,比如孩子不和欺負人的孩子同桌或同組。

6.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讓同樣的事情再發生

發生的已經發生過了,再糾結也無事於補,以後的事情才是重點。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讓同樣的事情再發生,這個才是你的重點。

什麼樣的學生容易被欺負?無背景無身份、成績平平、性格內向、體型過胖過小、不自信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欺負。

欺淩事件一般容易發生在什麼地點?校內:廁所,讓孩子上廁所的時候結伴同行;校外:偏僻的小路和樹林,讓孩子放學的時候與人同行,走人多熱鬧的地方。

什麼樣的學生不容易被欺負?與以上相反,家裡有錢出手大方的孩子、家裡有背景、有特長的孩子(無論是科技、體育、抑或是樂器)、學習成績好等等,這些孩子都是被老師所看重。這些學生一般壞孩子不太敢去招惹,因為一旦有點風吹草動老師就會知道並進行干涉。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盡可能不成為被欺負物件?讓孩子有一技之長,不一定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優秀,有一項運動特長或是樂器特長都比什麼都沒有好。學會自我保護,結交更多的朋友,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擴展孩子的朋友圈。

我讓我兒子學習跆拳道和音樂都是經過各方面考量,兩者都是人在情緒低落或壓力過大的時候,最安全健康的緩解和釋放壓力的恢復劑。同時練習跆拳道還可以強身健體、防身自衛,跆拳道有實戰環節,男孩更好鬥,可以將身體過多的荷爾蒙發洩在道館中。

而且想想原來自己讀書的時候,每次學校有任何活動的時候,老師找的都是這些有運動特長和音樂特長的同學,他們在老師的眼裡都是有加分項的孩子。

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整理出來有備無患,希望大家都不需要用到。

學會愛自己第3輯(全7冊)3-6-9-12歲兒童青少年學會自我保護自尊自愛自律懂得善待自己 ¥59 購買

希望以上文章能幫助到大家,喜歡請關注或轉發,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