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快看過來~南湖區中醫特色門診在這裡!

好消息!

好消息!

好消息!

6月7日

南湖區通過了

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省級評審!

將傳統中醫藥落實到臨床一線

這事,還要從2016年說起。

那一年,南湖區申請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之後通過加強基層中醫科建設、開展中醫特色診療、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進傳統中醫藥在社區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重大傳染病防治中的應用。

幾年“深耕細作”下來,效果也挺顯著——到目前為止,全區所有醫療衛生單位及服務站點均能開展中醫藥服務。

大資料在此:2017年1-5月,我區基層醫療機構的中醫門診人次達14.88萬人次。這算是人民群眾用腳投票了吧?!

我區“中醫硬實力”

在哪兒

無論你住在南湖區的哪裡,都不用擔心享受不到優質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因為,目前我區所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都能規範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並!且!近3年中已經累計應用達45萬餘人次!

我區的“中醫硬實力”不容小覷呀!目前,

我區有市中醫院中醫藥適宜技術示範基地,將中醫藥適宜技術運用於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的全過程,發揮中醫藥的防病治病作用;也有區中心醫院小針刀、鳳橋中醫皮膚科、大橋中醫骨傷科、新興中醫婦科等中醫特色專科。

余新中心醫院中醫館

余新中心醫院是“全國滿意衛生院”,他有一個獨立的面積達500平方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

這麼漂亮的診療環境裡,患者們可以享受到針灸、推拿、拔罐、刮痧、康復等中醫特色服務——他們的中醫館目前開設有中醫腎病、中醫內科、中醫皮膚科、針灸推拿科、針刀科等特色科室。

大橋中醫館骨傷科

中醫骨傷是研究防治人體皮肉、筋骨、氣血、臟腑經絡損傷與疾患的一門科學,講究以非手術治療的方式達到治療的效果。

大橋衛生院“中醫骨傷”在大橋鎮已有20餘年歷史,在嘉興周邊地區已享有很高知名度。2016年,以肩周炎、網球肘、關節脫位以及骨折手法復位等為主的治療,門診量達兩萬餘人次。

新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婦科

該中心中醫婦科創建于2005年,在宣斯道老中醫及其徒弟錢英中醫師的精心專研下,擅長運用辯證施治等方法治療常見的婦科疾病。

宣斯道老中醫

錢英中醫師

七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推拿科

該中心中醫推拿科最拿手的是:運用傳統手法治療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面神經麻痹(貝爾面癱)、小兒驚嚇、小兒疳積、慢性胃腸炎、踝關節損傷、膝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腦梗後遺症,療效確切!

中醫藥服務在我區有張“基礎保障網”

有目前的成績,得益于我區為中醫藥健康服務編織了一張“基礎保障網”。

首先,是將中醫藥中做納入區域經濟、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出臺《關於進一步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將中醫藥服務專案、中藥品種納入基本醫保報銷範圍。

其次,中醫藥事業經費也逐年得到提高。資料顯示:2016年,我區用於中醫藥事業的財政投入1454.25萬元,占政府衛生事業經費投入的16.63%;中醫藥投入比2014年提高91.86%,已實現連續3年增長。

在中醫藥人才隊伍鏈上,我區也是實施訂單式培養,定向培養、招聘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和農村社區醫生。目前已累計定向培養、招聘社區醫生98名,全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總數的24.18%。

此外,開展中醫全科醫生和轉崗培訓,培養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及專科人才,全面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整體素質。近3年全區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藥知識等培訓70餘場次,培訓人數1000餘人次。

該中心中醫婦科創建于2005年,在宣斯道老中醫及其徒弟錢英中醫師的精心專研下,擅長運用辯證施治等方法治療常見的婦科疾病。

宣斯道老中醫

錢英中醫師

七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推拿科

該中心中醫推拿科最拿手的是:運用傳統手法治療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面神經麻痹(貝爾面癱)、小兒驚嚇、小兒疳積、慢性胃腸炎、踝關節損傷、膝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腦梗後遺症,療效確切!

中醫藥服務在我區有張“基礎保障網”

有目前的成績,得益于我區為中醫藥健康服務編織了一張“基礎保障網”。

首先,是將中醫藥中做納入區域經濟、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出臺《關於進一步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將中醫藥服務專案、中藥品種納入基本醫保報銷範圍。

其次,中醫藥事業經費也逐年得到提高。資料顯示:2016年,我區用於中醫藥事業的財政投入1454.25萬元,占政府衛生事業經費投入的16.63%;中醫藥投入比2014年提高91.86%,已實現連續3年增長。

在中醫藥人才隊伍鏈上,我區也是實施訂單式培養,定向培養、招聘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和農村社區醫生。目前已累計定向培養、招聘社區醫生98名,全區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總數的24.18%。

此外,開展中醫全科醫生和轉崗培訓,培養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及專科人才,全面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整體素質。近3年全區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藥知識等培訓70餘場次,培訓人數10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