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早在千年前,在三晉大地上就有一個“天涯地角”現已是北國名勝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

描繪的是海南島旖旎風光。天涯海角因清雍正年間留下的兩幅摩崖石刻而聞名天下。

世人殊不知,早在千年前,在三晉大地上就有一個“天涯地角”已是北國名勝。這便是今天位於忻州市原平境內的天涯山。自古以來,天涯石鼓山就是崞縣(即今原平市)的一大名勝,也是三晉大地上的一處風景奇葩。

名稱出自詩句

重巒疊峰,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峭壁聳峙;山尖似箭,直插雲霄。

從原平市驅車東行十餘裡,過滹沱河大橋,即是天涯山風景區。天涯石鼓山即位於忻定盆地北部五臺山脈西麓的群山之中。

原平縣誌記載:“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應觀而像園,鼓非革生音,從石中發清虛之雅奏,超塵溘似和鳴。”詩人元好問也有詩贊:“煥起山靈槌石鼓,漢女湘妃出歌舞。”

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蓮花,峰巒陡壁間,有巨岩突出,形似石鼓,所以當地通稱其為石鼓山。坐落於石鼓山之北,與之遙相對應的是五峰山。也許因為五峰山與石鼓山險峻難登的緣故,人們便稱五峰山為“地角”,石鼓山為“天涯”。

唐朝詩人雍陶就曾來到過這裡,寫下“十年馬足知多少,兩度天涯地角來”的詩句,說明“天涯”、“地角”的名稱由來已久。

大自然造石鼓

中國海南島有著名的“天涯海角”之美景,被國內外遊客所熟知,實際上在清雍正十一年 (西元1733年),由當時的崖州知州程哲題寫了“天涯”與“海角”兩幅摩崖石刻後,“天涯海角”才成為中國的海濱勝地。

若單講山石景觀,

山西的天涯石鼓山要比海南島的海畔石陣壯觀不知多少倍。主峰海拔達1114米,群峰羅列猶如犬牙交錯,山勢所指皆直插穹宇。就石峰壯觀而言,在蓮花峰上有肖形石鼓堪稱之最。攀上石峰,便可見那群石支架的天然石鼓形若巨勺倒扣,昂然翹首悍然向下。《崞縣誌》裡曾記載:“天涯岩際有石,形似鼓,風吹廠竊,如聞鼓聲。”

站在距石峰不遠處,仔細端詳,只見一塊巨石,頭大尾細各從岩出,

斜跨20多米,中間形成一碩大空洞,使得兩端支撐點極小,搖搖欲墜,淩虛而架,給人留下一種撼天動地的氣勢。

石鼓山更出名

石鼓儘管是天涯山蓮花峰上許多景觀中的其中一處,但它成名卻更悠古。今天,人們習慣將古崞縣的天涯山和石鼓山統一稱為“天涯山”,而事實上“天涯”與“石鼓”實為兩山。天涯山居東,石鼓山(即蓮花峰)居西。由於兩山摩肩相依,十分親近,故漸次呼為一體。若追本源,歷史上的石鼓山實際要比天涯山享名在先。

在唐宋以後的很多典籍中,都對石鼓山有所記載。如《北史》中就有“斬步藩于秀容之石鼓山”這樣的記述。這裡的“秀容”即秀容郡,此郡設置於北魏永興二年 (西元410年)。可見“石鼓山”在1500餘年前,就已赫赫有名。

山神是介子推

蓮花山麓,有原平市著名古廟石鼓神祠。石鼓神祠坐北向南,呈長方形,共有各種建築物二十餘間,皆為明清遺物。祠前百米處,立一木牌坊,四柱三簷。山門前,旗杆兩根,石獅一對,左右鐘鼓二樓。每年三月初三,是石鼓神祠傳統廟會,搭上戲臺唱上幾場戲,這就是最淳樸的慶賀方式。商賈雲集,物資交流,趕會者超過萬人。

許多遊人第一次到天涯石鼓山,不知這“石鼓之神”究竟是何等模樣,急切地入廟後,便直奔石鼓殿。細看之後,卻出乎意料——石鼓神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

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是介休人,怎麼原平的石鼓山神會是他?原來,石鼓神祠起始於一個十分簡單且近乎荒誕的歷史故事。據舊《崞縣誌》記載,大約是元代初的事情。一位姓延的介休人樂善好施,他在石鼓山下辦了一個舍藥院,為當地百姓消災除病。有一天深夜,這個姓延的介休人剛剛睡下,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陣人喊馬叫聲。姓延的介休人非常驚異,就隔著窗戶斗膽相問:“窗外你們是什麼人?”讓他感到吃驚的是,窗外的人竟回答:“乃介子推駐兵於此。”

聽說是兩千年前的介子推駐兵於此,姓延的介休人真以為是天兵天將從天而降。第二天這個故事就傳遍了天涯石鼓山,再後來四鄉百姓就幹跪把舍藥院改擴建成了介子推行宮,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也就自然成了石鼓山的山神。

若追本源,歷史上的石鼓山實際要比天涯山享名在先。

在唐宋以後的很多典籍中,都對石鼓山有所記載。如《北史》中就有“斬步藩于秀容之石鼓山”這樣的記述。這裡的“秀容”即秀容郡,此郡設置於北魏永興二年 (西元410年)。可見“石鼓山”在1500餘年前,就已赫赫有名。

山神是介子推

蓮花山麓,有原平市著名古廟石鼓神祠。石鼓神祠坐北向南,呈長方形,共有各種建築物二十餘間,皆為明清遺物。祠前百米處,立一木牌坊,四柱三簷。山門前,旗杆兩根,石獅一對,左右鐘鼓二樓。每年三月初三,是石鼓神祠傳統廟會,搭上戲臺唱上幾場戲,這就是最淳樸的慶賀方式。商賈雲集,物資交流,趕會者超過萬人。

許多遊人第一次到天涯石鼓山,不知這“石鼓之神”究竟是何等模樣,急切地入廟後,便直奔石鼓殿。細看之後,卻出乎意料——石鼓神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

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是介休人,怎麼原平的石鼓山神會是他?原來,石鼓神祠起始於一個十分簡單且近乎荒誕的歷史故事。據舊《崞縣誌》記載,大約是元代初的事情。一位姓延的介休人樂善好施,他在石鼓山下辦了一個舍藥院,為當地百姓消災除病。有一天深夜,這個姓延的介休人剛剛睡下,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陣人喊馬叫聲。姓延的介休人非常驚異,就隔著窗戶斗膽相問:“窗外你們是什麼人?”讓他感到吃驚的是,窗外的人竟回答:“乃介子推駐兵於此。”

聽說是兩千年前的介子推駐兵於此,姓延的介休人真以為是天兵天將從天而降。第二天這個故事就傳遍了天涯石鼓山,再後來四鄉百姓就幹跪把舍藥院改擴建成了介子推行宮,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也就自然成了石鼓山的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