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終將走向沒有共同語言,能溝通下去就是朋友

原創/氧氣是個地鐵(大夢)

人生的樂趣和希望在於不斷變化,

這也是常態。因此有無數現象誕生,作用在每一個人身上,誰都無法避免。日常中,人際交往正是如此,關係的維持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然而情感上卻不是同一回事,畢竟隨之時間的推移和各自生活圈的發展,很多交集會被慢慢磨滅,留下來的只有少部分相互聽得懂的話題。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進而也造成曾經親密朋友或者無話不談好同事突然地不再聯繫。

不過倒也不用擔心所有關係都那樣脆弱,沒聯繫會就此斷交。同事方面不好說,但朋友是不可能全部都模糊起來的。友誼的建立最初是通過情投意合,憑藉個人靈魂深處對社會的認可和允許達成的情感釋放,最本質的人性內容是長期存在的,而好朋友們又是經過不斷的互動才被我們最終確定。所以,假如朋友人性習慣依舊,依舊如同先前的作風,那友誼註定天長地久。

但無法忽視的事實是,自我的改革越明顯,彼此的未來導向和思維模式就越是差異化嚴重。這無關高低,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不在最初的設定中。於是,我們會感覺原來的自己很陌生,舊時的好友也要重新認識一遍,那些以前津津有味熱衷討論的事情和人物,一夜之間就反感起來。時間和空間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王炸組合,可以毀滅任何有價值的悲劇,更何況小小的一些平庸呢。

所以,我們終將走向沒有共同語言。這沒什麼好痛苦的,也用不著奇怪。甚至,如果我們還對過去幾年的交流範圍從內心上戀戀不捨,很糟糕,這代表誰都沒有上進過。生活神聖不可侵犯,他總會想方設法刷新所有人的格局,迫使我們對自身產生新的理解和興趣。以朋友為代表的交際物件,同樣有這樣的感覺。這樣的兩種變化思想的碰撞,怎麼可能還會拿過往的自嗨當快樂源泉呢。

並不是否定友誼的存在,恰恰相反,這樣的大背景更能鞏固朋友。逐漸不熟悉後的溝通是建立在感性上,對話題的參與在人情的光輝照耀下不至於冷漠,在保持自我和維護友誼間建立恰當的平衡。這也許還只是極端現象,更美好的情況是,彼此的差異化只在細節,大方向卻相當的契合,如此甚好哉。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成長幫助我們篩選人際關係,

剔除掉那些算是短暫存在的路人,留下的都是精華。越是成長,就註定越孤單,能夠包容與被包容的物件顯得越來越珍貴。在不大的生存圈裡,身邊都是彼此的過客,很難產生更深的交集。只有最後存在的人物,才是面向社會感情寄託的載體,無論表面的聯繫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因為這是我們除表達自己以外,過渡生存的其他方式。

大概,這就叫做人生吧。

氧氣是個地鐵(linfanity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