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院士也是平常人 沒有高人一等——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昌旋

沒有訃告、沒有弔唁、甚至沒有最後的告別。

5月23日,我國著名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昌旋走了,享年76歲。按照俞昌旋生前遺願,身後一切從簡,

學校和親屬沒有組織專門的治喪活動。

念書是件快樂的事

俞昌旋1941年7月出生於印尼,7歲時全家隨父母從印尼回到祖籍福建。俞昌旋父輩沒有多少文化,早年遠渡印尼做小生意,多年海外漂泊歷盡艱辛,飽嘗文盲之苦,所以格外注重子女的教育。

俞昌旋6年中學時光是在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村裡度過的。能走進學堂,俞昌旋在知識的海洋裡如饑似渴:愛看科技類、文藝類等書籍,喜歡自己動手做物理、化學實驗,數理化等各門功課都很優秀,成績名列班級前茅。念書,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1959年9月,俞昌旋順利考入了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至今回憶起來,俞昌旋覺得大學時光充實而快樂。“當時的生活很艱苦,

但大家拼命讀書,也算苦中作樂吧!”

甘坐十年冷板凳

1965年,俞昌旋畢業留校工作任教。1973年初,他作為主要創始成員,參與籌建了我國最早的等離子體物理專業。俞昌旋學的專業是反應堆物理與反應堆工程專業,此前對該專業並沒有深入接觸。為了“補課”,他擠出時間自學等離子體物理專業課程,邊幹邊學。由於之前打下的基礎不錯,俞昌旋的“改行”比較順利。

“轉行”沒多久,

在我國等離子體診斷領域權威項志遴教授的指導下,俞昌旋開展“中性粒子能譜儀”的研究——他的等離子體物理科研征程就此開始。

1980年,俞昌旋獲准公派,來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實驗室進行學習。當時,該實驗室正發展先進的遠紅外鐳射相干散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開展等離子體湍流和等離子波的研究。俞昌旋意識到,這是參加前沿領域研究的重要機會。

於是,不僅工作日從早忙到晚,而且大多數週末和節假日也都泡在實驗室。該實驗室主任洛曼教授評價俞昌旋是“中國學者中最出色的”。

回到中國科大後,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俞昌旋利用國外所學的知識,帶領學生立即開展研究。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刻苦攻關,俞昌旋開創了我國等離子體湍流實驗研究、等離子體非線性現象實驗研究等學科方向,在磁約束等離子體湍流和反常輸運、等離子體非線性現象、等離子體診斷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具有重要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

“找准方向和選題後,就要用心去研究,甘於坐十年冷板凳,不能急於求成。” 俞昌旋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做科研一定要有興趣,不為他人,不為論文。

“我只是一個普通教師”

在同事眼中,俞昌旋是一個治學嚴謹、作風開明、工作努力的學科帶頭人,更是一位立身中正、師德垂范的嚴師益友。

在俞昌旋的實驗室裡,研究生畢業是很難的。“俞老師太嚴格了!”有人覺得他嚴格得近乎古板,甚至有些不合時宜。

俞昌旋耐心地給學生算了一筆賬:碩博連讀生一般先學兩年的學位課程,之後要完成從開題、準備實驗設備、方案的制定、動手做實驗、收集資料、進一步改進設備、重新收集新的資料到寫論文等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研究過程。“三年時間根本不夠!”

“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訓練,培養出來也必須個頂個!” 俞昌旋生前培養和指導的博士、碩士有近百人,如今大多都是各自學科的帶頭骨幹。

“俞老師治學態度嚴謹。”中科大近代物理系鄭堅教授說,俞教授指導論文,總是先共同討論選題,親手逐字逐句地修改,如此反復多次。發表論文時,把學生署名放在第一,俞昌旋總是最後一個。

“俞老師是典型的中國學者型導師,為人極為低調,事事都先為他人著想。”復旦大學教授封東來至今仍記得,他臨行美國前,俞老師叮嚀他要學成報效祖國。回國後,俞老師把為他保存了幾年的幾百元論文獎金親手交到他手中。

2007年,俞昌旋當選中科院院士。消息傳來,他仍如常在實驗室指導學生。面對榮譽,他並沒有表現出欣喜而是說:“我只是一個普通教師,院士也是平常人,沒有高人一等。”在他看來,院士就是一種榮譽,是對過去工作的肯定。“成績不僅屬於我,還屬於所有曾同我合作過的同事和學生。”

在俞昌旋的實驗室裡,研究生畢業是很難的。“俞老師太嚴格了!”有人覺得他嚴格得近乎古板,甚至有些不合時宜。

俞昌旋耐心地給學生算了一筆賬:碩博連讀生一般先學兩年的學位課程,之後要完成從開題、準備實驗設備、方案的制定、動手做實驗、收集資料、進一步改進設備、重新收集新的資料到寫論文等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研究過程。“三年時間根本不夠!”

“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訓練,培養出來也必須個頂個!” 俞昌旋生前培養和指導的博士、碩士有近百人,如今大多都是各自學科的帶頭骨幹。

“俞老師治學態度嚴謹。”中科大近代物理系鄭堅教授說,俞教授指導論文,總是先共同討論選題,親手逐字逐句地修改,如此反復多次。發表論文時,把學生署名放在第一,俞昌旋總是最後一個。

“俞老師是典型的中國學者型導師,為人極為低調,事事都先為他人著想。”復旦大學教授封東來至今仍記得,他臨行美國前,俞老師叮嚀他要學成報效祖國。回國後,俞老師把為他保存了幾年的幾百元論文獎金親手交到他手中。

2007年,俞昌旋當選中科院院士。消息傳來,他仍如常在實驗室指導學生。面對榮譽,他並沒有表現出欣喜而是說:“我只是一個普通教師,院士也是平常人,沒有高人一等。”在他看來,院士就是一種榮譽,是對過去工作的肯定。“成績不僅屬於我,還屬於所有曾同我合作過的同事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