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個小時,簽約率100%!西溪濕地邊的小漁村將華麗轉身

在美麗的西溪濕地南邊,有一個曾以捕魚、養魚為生的漁村——西溪村。這裡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傳承了古老而獨特的西溪漁文化,並以出產生態野魚、製作風味魚幹聞名。

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

今年西溪村啟動“美麗西湖行動”城中村改造。上週五上午8點30分,西溪村整村搬遷簽約工作正式啟動。

歷時30個小時,集中簽約43戶,簽約率100%。6月10日下午14點30分,西溪村整村搬遷簽約工作圓滿收官,西湖區蔣村街道轄區實現了征遷全面清零。

哢嚓一聲,留住記憶中的西溪村

為了讓村民更好地銘記故土的身影,留下最後的紀念,蔣村街道在搬遷前夕,利用多個週末組織對西溪村全貌進行了拍照攝影,

並且為每家每戶拍攝一張全家福。

“來,大家靠攏些,笑一笑。”這是村裡年紀最大的費根寶老人一家,老人、大人、孩子穿戴一新,只為定格最美的瞬間。

老人今年89歲了,四代同堂。每每向子孫後輩提起西溪村民幾十年來的生活過往,老人就會打開話匣子。

“很早以前,我們靠打魚、扒螺螄為生,吃、住都在船上,大風大雨的天氣裡總是擔驚受怕。”

1966年,西溪村自行出資建造了18間泥牆平房;1968年,五常公社水產大隊成立,又蓋了1兩幢二層樓磚結構房子,從此水上人家全部搬到岸上生活。

“我們也開始識字、讀書,第一次捧起課本的那股高興勁兒,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1984年,我們村從五常分到蔣村鄉。1987年,又建了一次房子,

搬了一次家,搬到周家村楊家圩。”

由於房屋地勢較低,西溪村人常受洪災之苦,政府又統一規劃了新的農居點。2003年開始,家家戶戶都造起了三層小公寓。

2004年,西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2007年,隨著蔣村鄉撤鄉建街,西溪社區相繼成立。

西溪村看准發展形勢,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變。憑著前些年購入的1.6萬平方廠房、 改建的1.1萬平方老住宅出租和10%留用地開發等致富門路,西溪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村民分紅十分可觀。

從一個只有十幾萬資產的貧困村變成一個固定資產高達1億餘元、令旁人暗生羨意的富裕社區,西溪村用了16年。

馬上要搬走了,心有不舍、傷感。 “在我的記憶裡,已經搬了三次家了,日子是越過越好了。”提起未來的生活,費老伯眼神裡透出些許期許。

這次拆遷過後,西溪村的村民們將更好地融入現代城市文明,

他們的幸福生活也將延續。

6個工作組合力攻堅,創蔣村新速度

為了順利完成本次搬遷簽約工作,蔣村街道各項準備工作做得很扎實。

4月23日召開西溪村整村搬遷戶主動員大會以來,該街道通過張貼補償方案、貨幣化安置單價,下發補償安置政策說明,懸掛橫幅、宣傳標語,入戶發放外來人口清騰通知書,開展整體搬遷前“全家福”合影等舉措,營造搬遷氛圍。

啟動以來,街道駐村幹部及西溪村班子進行了多輪入戶走訪摸底,充分瞭解各家各戶的情況及村民對拆遷安置的訴求。前期,有1戶家庭內部原因,一度情緒波動很大,村班子成員高度關注,多人多次上門與其談心,經過疏解、勸導,當天簽約時積極排隊,第四個進行了簽約,妥善化解了矛盾。與此同時,該街道組織召開了10次座談會,現場多次踏勘房源,多輪入戶走訪聽取民意。因回遷安置主力房型緊缺,街道積極協調,留下街道給予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解決了房源難題。

根據《西溪村陽光搬遷集中簽約工作方案》,蔣村街道組織了接待組、簽約組、發號領款組、後勤組、維穩組、綜合組等6個工作組全員參與,合力攻堅,黨員幹部帶頭示範,征遷工作組和社區班子成員全力以赴,開足火力,採取陽光搬遷模式,贏取百姓民心。簽約當天,村班子成員充分發揮核心作用,紛紛帶頭簽約,比原計劃提前2天完成了整村搬遷簽約工作。

來源丨蔣村街道、杭州日報

編輯 | 曉雪

懸掛橫幅、宣傳標語,入戶發放外來人口清騰通知書,開展整體搬遷前“全家福”合影等舉措,營造搬遷氛圍。

啟動以來,街道駐村幹部及西溪村班子進行了多輪入戶走訪摸底,充分瞭解各家各戶的情況及村民對拆遷安置的訴求。前期,有1戶家庭內部原因,一度情緒波動很大,村班子成員高度關注,多人多次上門與其談心,經過疏解、勸導,當天簽約時積極排隊,第四個進行了簽約,妥善化解了矛盾。與此同時,該街道組織召開了10次座談會,現場多次踏勘房源,多輪入戶走訪聽取民意。因回遷安置主力房型緊缺,街道積極協調,留下街道給予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解決了房源難題。

根據《西溪村陽光搬遷集中簽約工作方案》,蔣村街道組織了接待組、簽約組、發號領款組、後勤組、維穩組、綜合組等6個工作組全員參與,合力攻堅,黨員幹部帶頭示範,征遷工作組和社區班子成員全力以赴,開足火力,採取陽光搬遷模式,贏取百姓民心。簽約當天,村班子成員充分發揮核心作用,紛紛帶頭簽約,比原計劃提前2天完成了整村搬遷簽約工作。

來源丨蔣村街道、杭州日報

編輯 | 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