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鄂陵湖——黃河上游的高原淡水湖,意為藍色長湖!

鄂陵湖是黃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又稱鄂靈海,古稱柏海,藏語稱錯鄂朗,意為藍色長湖,位於中國青海省瑪多縣西部的凹地內,西距紮陵湖15公里,與紮陵湖並稱為“黃河源頭的姊妹湖”。

湖面海拔4272米,南北長約32.3公里,東西寬約31.6公里,湖面面積6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湖心偏北處最深達30.7米,蓄水量107億立方米。

黃河流經兩湖間的巴顏朗瑪山時形成峽谷,長約300米,峽谷以東至湖濱是廣闊的沼澤。

黃河自西南流入,東北流出,因進湖泥沙較少,

湖水呈青藍色。

湖中盛產冷水性無鱗魚類,湖心的小島候鳥群集,形成青藏高原上的另一鳥島。湖四周是亞高山草甸,是青海的重要牧場。

鄂陵湖形如金鐘,東西窄、南北長,鄂陵湖與紮陵湖由一天然堤相隔,形似蝴蝶。

歷史上,鄂陵湖是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

黃河流過星宿海,向東流20多公里,便進入黃河上游最大的湖泊 -紮陵湖和鄂陵湖。鄂陵湖和紮陵湖是黃河源頭兩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被稱為“黃河源頭姊妹湖”。

兩湖中間,有巴顏朗馬山相隔。紮陵湖和鄂陵湖海拔3300多米,比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青海湖高出一千多米,

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

這裡地勢高寒、潮濕,地域遼闊,牧草豐美,自然景觀奇妙,是難得的旅遊觀光勝地。

紮陵湖東西長,南北窄,湖面面積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6米,最淺處僅1米多,蓄水量為46億立方米。

紮陵湖水色碧澄發亮,湖心偏南是黃河的主流線,看上去,仿佛是一條寬寬的乳黃色的帶子,將湖面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綠, 另一半微微發白,所以叫“白色的長湖”。

上午,湖面風平浪靜,纖蘿不動;下午常常天氣劇變,大風驟起,平靜的湖面波濤洶湧,浪花拍岸。

紮陵湖的西南角,距黃河入湖處不遠,有3個面積1至2平方公里的小島,島上棲息著大量水鳥,所以又稱“鳥島”。

有時,還會出現天昏地暗的景象,一會兒象連片的黑色藏帳,旌旗獵獵,人聲鼎沸……

據說,這是當年吐蕃松贊干布在此迎候文成公主時的盛大場面;一會兒又變成點點白色的風帳,由遠而近,景象極為壯觀。

黃河在紮陵湖經過一番迴旋之後,在巴顏郎瑪山南面,進入一條長約20公里、寬300多米的很長的溝穀,河水在這裡分成九股道,散亂地穿過峽谷,在西南隅流入鄂陵湖,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85億立方米。

鄂陵湖水色極為清澈,呈深綠色,天晴日麗時,天上的雲彩,周圍的山嶺,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見,因此叫“藍色的長湖”。

之所以這麼美,因為它是黃河的起點,母親河的源泉……

鄂陵湖,你是天的鏡子高原的眼……

夢裡曾幾度走過,卻未曾停留……

只有在機緣成熟後,你才可能真正領略到它的美……

約占宗列渠是你的纏綿…

在水明如鏡的星宿湖百轉回還……

集冰雪靈氣,日月精華,化作一顆藍色瑰麗的寶石,沉寂在高原深處……

誰曾會想到,你會奔流,會氣勢磅礴的穿過中華大地……

你每一滴水都深藏著草原的夢……

誰又曾想到,你會穿過連綿的山川,穿過危岩聳立的沿岸,將冰川送回海的懷抱……

這裡是一個鳥的天堂,海拔的高度,拉開了人類與之的距離,也讓它們更安全的繁衍生存,更得以完善的保留在高原之顛……

這裡棲息著大雁、棕頸鷗、魚鷗、青麻鴨等多種候鳥,成為青海高原上另一鳥島。

這裡島嶼過去從無人攀登,目前仍保持著原始的生態環境,是研究候鳥生態的理想之地。

斑頭雁是青海回歸最早的候鳥類,斑頭雁每年遷徙走的是堪稱世界上最艱難的一條路線。

為了回到青海,它從每年冬季的覓食之地印度、尼泊爾的低地出發,飛越喜馬拉雅山山脈,到達夏天的生育繁殖之地,秋季再返回。

斑頭雁的遷徙路線決定著它需要越過喜馬拉雅山山口。

除了青海棲息的種類之外,斑頭雁種群的絕大多數,是在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中段越冬,當然,還有部分在雲貴高原越冬。

如果這些地區的棲息地品質保護比較好,人類不去打擾,斑頭雁也懶得去翻越喜馬拉雅山脈。

這裡的鳥大都是候鳥,除了斑頭雁還有有天鵝、大雁、魚鷗、赤麻鴨等鳥類。

寂靜的鄂陵湖,還在繼續它的使命,它要為母親河注入更多的源泉,這是中華生命的根。它更要滋養著億萬中華兒女,這是我們賴以生存命脈,也是我們必須要保護的生命!

沒有夢想何來的希望,千萬年以後,希望母親河還能得到你的滋養,中華兒女還能生生不息生存在這片土地上……

紮陵湖東西長,南北窄,湖面面積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6米,最淺處僅1米多,蓄水量為46億立方米。

紮陵湖水色碧澄發亮,湖心偏南是黃河的主流線,看上去,仿佛是一條寬寬的乳黃色的帶子,將湖面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綠, 另一半微微發白,所以叫“白色的長湖”。

上午,湖面風平浪靜,纖蘿不動;下午常常天氣劇變,大風驟起,平靜的湖面波濤洶湧,浪花拍岸。

紮陵湖的西南角,距黃河入湖處不遠,有3個面積1至2平方公里的小島,島上棲息著大量水鳥,所以又稱“鳥島”。

有時,還會出現天昏地暗的景象,一會兒象連片的黑色藏帳,旌旗獵獵,人聲鼎沸……

據說,這是當年吐蕃松贊干布在此迎候文成公主時的盛大場面;一會兒又變成點點白色的風帳,由遠而近,景象極為壯觀。

黃河在紮陵湖經過一番迴旋之後,在巴顏郎瑪山南面,進入一條長約20公里、寬300多米的很長的溝穀,河水在這裡分成九股道,散亂地穿過峽谷,在西南隅流入鄂陵湖,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85億立方米。

鄂陵湖水色極為清澈,呈深綠色,天晴日麗時,天上的雲彩,周圍的山嶺,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見,因此叫“藍色的長湖”。

之所以這麼美,因為它是黃河的起點,母親河的源泉……

鄂陵湖,你是天的鏡子高原的眼……

夢裡曾幾度走過,卻未曾停留……

只有在機緣成熟後,你才可能真正領略到它的美……

約占宗列渠是你的纏綿…

在水明如鏡的星宿湖百轉回還……

集冰雪靈氣,日月精華,化作一顆藍色瑰麗的寶石,沉寂在高原深處……

誰曾會想到,你會奔流,會氣勢磅礴的穿過中華大地……

你每一滴水都深藏著草原的夢……

誰又曾想到,你會穿過連綿的山川,穿過危岩聳立的沿岸,將冰川送回海的懷抱……

這裡是一個鳥的天堂,海拔的高度,拉開了人類與之的距離,也讓它們更安全的繁衍生存,更得以完善的保留在高原之顛……

這裡棲息著大雁、棕頸鷗、魚鷗、青麻鴨等多種候鳥,成為青海高原上另一鳥島。

這裡島嶼過去從無人攀登,目前仍保持著原始的生態環境,是研究候鳥生態的理想之地。

斑頭雁是青海回歸最早的候鳥類,斑頭雁每年遷徙走的是堪稱世界上最艱難的一條路線。

為了回到青海,它從每年冬季的覓食之地印度、尼泊爾的低地出發,飛越喜馬拉雅山山脈,到達夏天的生育繁殖之地,秋季再返回。

斑頭雁的遷徙路線決定著它需要越過喜馬拉雅山山口。

除了青海棲息的種類之外,斑頭雁種群的絕大多數,是在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中段越冬,當然,還有部分在雲貴高原越冬。

如果這些地區的棲息地品質保護比較好,人類不去打擾,斑頭雁也懶得去翻越喜馬拉雅山脈。

這裡的鳥大都是候鳥,除了斑頭雁還有有天鵝、大雁、魚鷗、赤麻鴨等鳥類。

寂靜的鄂陵湖,還在繼續它的使命,它要為母親河注入更多的源泉,這是中華生命的根。它更要滋養著億萬中華兒女,這是我們賴以生存命脈,也是我們必須要保護的生命!

沒有夢想何來的希望,千萬年以後,希望母親河還能得到你的滋養,中華兒女還能生生不息生存在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