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假如我們聽從教父的安排,這個世界本可以更好

文/劉西楚

1.

邁克爾(艾爾·帕西諾飾)終於死了,死在西西里老家的院子裡。

他一頭栽在地下,掀起的灰塵最後又落下他身上,落在他滿臉皺紋的臉上,他不再打理的白髮上和他的墨鏡上。而他死的時候身旁只有一隻黃貓,並不是他父親維多·科利昂(馬龍·白蘭度飾)開場撫摸的那只美國短毛貓。

老科利昂死的時候,要比邁克爾幸福的多。他死在邁克爾的保護下,死在與自己孫子安多尼嬉戲的番茄園中。當他重重的倒下時,安多尼還以為祖父在跟他開玩笑。

當維多·科利昂倒下的時候,我們為一位巨人的隕落而心酸。但當邁克爾倒下時,我卻松了一口氣,他的靈魂終於可以安息了。不用再替父親照顧整個家族了。

2.

《教父》的整體基調是維多·科利昂奠定的。作為黑手黨頭目,他虛弱的聲音,輕抬輕落的手勢,與敵人或不懂如何尊重自己的人的娓娓道來,都形成了一種反差。而這種反差恰恰讓我們對科利昂產生同情,

感到這個黑手黨並不壞。

但當老科利昂離世後,我們才意識到教父指的是邁克爾·科利昂。

在《教父》大獲成功後的第22年,帕西諾憑藉電影《聞香識女人》獲得第6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5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而我第一次認識他卻是《聞香識女人》,帕西諾成功的飾演一個脾氣暴躁的眼盲退休軍官,沒有一點邁克爾的感覺。

就像《教父3》中的帕西諾一樣。

沒了第一、二部中教父的魄力跟霸氣,給觀眾的感覺就是一個尋求寬恕與原諒的老父親。我想隔著螢幕大喊,我那霸氣側漏、睿智冷傲的邁克爾哪去了?!

我不想評論第三代教父文森·科利昂(安迪·加西亞),因為文森總會讓人想起他的父親桑尼·柯里昂(詹姆斯·凱恩)。而不是他的祖父科利昂。(另外,提到桑尼不得不說,桑尼被亂槍打死的鏡頭是我所見過最慘的。)在我的心裡只有兩個教父——科利昂跟邁克爾。

3.

《教父1》之所以被奉為百年經典,與白蘭度和帕西諾的精湛演技是分不開的。如果說科利昂是最像黑手黨老大的那一位,那邁克爾就是天生的教父。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兩個鏡頭:

A:科利昂在被刺殺的時候,他奮力的向汽車跑去,大喊“弗雷多、弗雷多”。而弗雷多(約翰·凱澤爾飾)在等父親身重五槍倒地之後,才從車裡連滾帶爬的出來。被嚇得坐在一旁大哭。

B:當科利昂住院昏迷期間,孤獨無助,毫無反抗之力的躺在病床上時,小兒子邁克爾貼著父親的臉龐,告訴他“不用擔心,我現在和你在一起”。在聽到這句話時,我們看到科利昂流下了眼淚。最後,邁克爾依靠偵察兵的警覺和自己的膽量,成功的幫父親度過難關。

從此以後,邁克爾便一直站在父親身邊。延續了父親的謹言慎行、高明手段、拒絕毒☆禁☆品。但捨棄的是兩任妻子,女兒,哥哥弗雷多,健康和天倫之樂。

關於邁克爾晚年的死,我總覺得導演對他太狠心。在偏僻的鄉下,一個沒有了超能力的孤膽英雄,用自己的一生拯救了整個家族。可,卻沒有一個人懂他,連一個可以一醉方休的老友都沒。

可以想像,在文森治理下的世界,少不了流血和衝突。除了坐在教父位子上的教父,誰又懂得這個真理:“假如我們聽從教父的安排,這個世界本可以更好”。

哥哥弗雷多,健康和天倫之樂。

關於邁克爾晚年的死,我總覺得導演對他太狠心。在偏僻的鄉下,一個沒有了超能力的孤膽英雄,用自己的一生拯救了整個家族。可,卻沒有一個人懂他,連一個可以一醉方休的老友都沒。

可以想像,在文森治理下的世界,少不了流血和衝突。除了坐在教父位子上的教父,誰又懂得這個真理:“假如我們聽從教父的安排,這個世界本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