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雷擊村”走出的急診科醫生告訴你:這個季節,什麼人容易遭雷擊?該如何施救?

自6月以來,湖南進入梅雨季。天空時常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隨即暴雨傾盆而下。雷陣雨總是在夏天不期而遇,而每當此時,醫院的門急診也會跟著忙碌起來。

感冒、風濕、皮膚病……除了這些“小問題”,

湖南各大醫院同時也面臨了一個“大麻煩”——搶救被雷擊倒的患者,尤其是從偏遠山區送來搶救的重症患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人容易被雷擊倒?作為“第一目擊者”的我們又該如何施救?

故事

從“雷擊村”走出的急診科醫生

“小時候被雷擊倒在地的印象太深刻了!”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

副主任張興文給記者講了一個自己被“雷倒”的故事——張興文的老家在湘西漵浦縣,他們那裡有個的“雷擊村”。全村2000多人因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徵,經常遭受雷擊,奪命傷財。

“跟城市環境完全不一樣,很多偏遠山區是沒有避雷針的,一打雷整個房子都感覺在震動。”張興文回憶,自己有一次在老家的房屋內關窗時,

就被雷擊倒地,幸好沒出什麼大事。不過,“雷擊村”村民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自1979年以來,村裡先後被雷擊打死11人,打傷143人。”

雷擊對人體的傷害倒地有多大?張興文解釋,人體被雷擊中時,壓縮空氣所產生的衝擊波打擊人體,可引起體表和體內各器官嚴重的機械性損傷如心臟驟停、全身肢體離斷、顱骨粉碎性骨折、各內臟破裂等,造成嚴重損傷致死。

“被雷擊中的患者可能當場死亡,

也可能數天后死亡。”張興文表示,絕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心臟驟停或神經中樞麻痹導致休克,所以,10分鐘以內的“黃金搶救期”非常重要。

求診

雷雨天,醫生給你發出提醒

隨著梅雨時節的到來,湖南頻頻迎來雷雨天氣。記者在長沙市多家醫院的走訪中發現,

被雷擊倒地送診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大多數搶救患者都來自農村,但城市居民也要高度注意。”張興文介紹,由於農村相對城市來說,空曠的場地較多、防雷設施不夠完善,雷雨天氣發生雷擊時間的概率更大。而城市避雷設施雖然較好,但特殊環境下,也可能遭受雷擊。

張興文提醒,雷雨天氣,無論身處室內室外都有發生雷擊事件的可能。在室內,進戶的金屬水管和與屋頂相連的下水管容易招致雷電,

打雷時建議遠離這些地方。打雷時,儘量不要撥打、接聽電話或使用電話上網,應拔掉電源和電話線及電視天線等可能將雷擊引入的金屬導線。而在室外,要儘量避開空曠的地方。遇雷雨天氣時,不要站著,應蹲下降低高度,同時兩腳併攏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另外,也不要站在大樹下、水邊、樓頂等地方,不要拿著金屬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在雷雨中不宜打傘,也不宜將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等。

支招

做“第一目擊者”,搶救雷擊倒地患者

“雷擊對人體最大的危害就是致使心臟驟停。”張興文表示,如果我們發現身邊有人被雷擊倒,作為“第一目擊者”,我們要盡可能在4—6分鐘以內對他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措施。

首先,評估環境是否安全,確保自身以及被雷擊者此時環境安全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進行緊急施救;其次,要大聲呼叫被雷擊者,觀察他是否有意識。然後呼喊周圍人撥打120,或呼叫周圍懂急救的人前來幫忙;再者,我們要立即確定實施心肺復蘇的“搶救點”,即兩乳☆禁☆頭連線的中點,雙手掌跟重疊有力按壓,按壓30次。觀察對方是否有口腔分泌物,清理分泌物;然後,將被雷擊者按額抬頜,使被雷擊者鼻孔朝上,捏住鼻子之後,深吸氣進行人工呼吸。再繼續進行按壓,人工呼吸,直至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方可停止。

連接

除了雷擊傷害,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隨著高溫、暴雨的到來,梅雨環境下的湖南人還需要注意哪些健康問題?張興文介紹,雷雨天極容易使微生物和細菌滋長,損害人體健康。加之暴雨天氣與以往的濕熱天氣相比,會有一個較大的溫差,所以中暑及感冒患者就明顯增多。另外,平時脾胃不好、原本患有骨關節炎症、風濕病的患者,容易加重原有的症狀,這也同樣增加了到醫院就診的概率。同時,暴雨天期間食用了被雨水浸泡過的食物,導致腹瀉就診病人隨之增多。

張興文提醒,除了以上健康問題,雷雨天還有一個不易被發現的風險——低氣壓傷害。夏季氣壓偏低,在出現雷陣雨天氣時,氣壓往往會更低。研究發現,每當氣壓下降之時,空氣中便會產生更多的正離子,會讓人注意力不集中、心情變壞、煩躁不安。所以,氣壓急劇下降時,車禍等意外事故會增多,精神病及其他慢性病更容易復發。

因此,在悶熱的夏季,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除了要關心陰晴冷暖之外,還得關心氣壓的變化。如果是氣壓下降較大,要有意識地調整情緒,並要做好必要的防範措施。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梁輝

編輯:小Y

在雷雨中不宜打傘,也不宜將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等。

支招

做“第一目擊者”,搶救雷擊倒地患者

“雷擊對人體最大的危害就是致使心臟驟停。”張興文表示,如果我們發現身邊有人被雷擊倒,作為“第一目擊者”,我們要盡可能在4—6分鐘以內對他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措施。

首先,評估環境是否安全,確保自身以及被雷擊者此時環境安全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進行緊急施救;其次,要大聲呼叫被雷擊者,觀察他是否有意識。然後呼喊周圍人撥打120,或呼叫周圍懂急救的人前來幫忙;再者,我們要立即確定實施心肺復蘇的“搶救點”,即兩乳☆禁☆頭連線的中點,雙手掌跟重疊有力按壓,按壓30次。觀察對方是否有口腔分泌物,清理分泌物;然後,將被雷擊者按額抬頜,使被雷擊者鼻孔朝上,捏住鼻子之後,深吸氣進行人工呼吸。再繼續進行按壓,人工呼吸,直至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方可停止。

連接

除了雷擊傷害,你還需要注意這些

隨著高溫、暴雨的到來,梅雨環境下的湖南人還需要注意哪些健康問題?張興文介紹,雷雨天極容易使微生物和細菌滋長,損害人體健康。加之暴雨天氣與以往的濕熱天氣相比,會有一個較大的溫差,所以中暑及感冒患者就明顯增多。另外,平時脾胃不好、原本患有骨關節炎症、風濕病的患者,容易加重原有的症狀,這也同樣增加了到醫院就診的概率。同時,暴雨天期間食用了被雨水浸泡過的食物,導致腹瀉就診病人隨之增多。

張興文提醒,除了以上健康問題,雷雨天還有一個不易被發現的風險——低氣壓傷害。夏季氣壓偏低,在出現雷陣雨天氣時,氣壓往往會更低。研究發現,每當氣壓下降之時,空氣中便會產生更多的正離子,會讓人注意力不集中、心情變壞、煩躁不安。所以,氣壓急劇下降時,車禍等意外事故會增多,精神病及其他慢性病更容易復發。

因此,在悶熱的夏季,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除了要關心陰晴冷暖之外,還得關心氣壓的變化。如果是氣壓下降較大,要有意識地調整情緒,並要做好必要的防範措施。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梁輝

編輯:小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