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恒天然大中華區總裁首解讀貝因美虧近8億,稱已申請奶粉配方註冊

占全球乳製品貿易三分一強的紐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即將在3月22日公佈其半年度業績。就在前天,紐西蘭媒體刊發了恒天然大中華區總裁朱曉靜的長篇專訪,當中重點談及對在華合作夥伴貝因美(002570)的看法。

小食代就和大家關注一下這篇由紐西蘭先驅論壇報播發的報導。

貝因美業績

資料顯示,去年剛剛履新的朱曉靜的是恒天然在大中華區的第一位本土總裁也是第一位女性總裁,她主要負責恒天然大中華區消費品牌、餐飲服務和牧場業務整體戰略的制定和實施。

恒天然目前是貝因美的第二大股東,朱曉靜也是貝因美的董事之一。

小食代注意到,由於貝因美的業績下行,恒天然的國際高管此前已經數次被問及對於手上這家持股18.8%的中國奶粉企業的看法。

例如在去年12月,恒天然董事長呼籲要對貝因美業務有耐心;今年1月底,恒天然CFO則重申和貝因美合作的重要性。

紐西蘭人的“執著”和貝因美去年業績有關。

根據貝因美2月28日發出的業績快報,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72億元,同比下降38.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7.98億元,同比下降869%,而前一年賺1.04億元。

對於這樣的成績單,貝因美解釋,2016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在假奶粉事件、奶粉配方註冊制出臺及行將落地、海淘奶粉消費比重日益上升之市場背景下,雖公司在電商管道表現強勁,但傳統管道的銷售業績下滑劇烈,

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大虧損。

邏輯不變

朱曉靜在上述採訪中再為恒天然投資貝因美辯護,她認為當中的邏輯依然不變,即對恒天然來說這是戰略投資而不是財務投資。

她說,大家都已經看到數字了,貝因美的業務就像其他公司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一樣,

正在經歷一個“非常有趣”和波動的時期。

去年10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每個企業只能獲得3個系列9個配方的註冊,現在各大企業正在抓緊申報。

朱曉靜說,結果是對於市場上的全部企業都帶來了不確定性,不管是跨國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需要面對這一變化。她認為,政府顯然有需要規範市場,

新政方向是清晰的,即中國認為如果在市場裡有數千個奶粉品牌的話,可能對實現食品安全和品質方面的承諾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改變,需要整合。

“今後,嬰幼兒配方奶粉商的數量會大為減少。”她說,長期來說,更大一些的品牌為獲益。她又說,貝因美以及恒天然的主要品牌“安滿”已是首批遞交☆禁☆配方註冊申請的企業。

她說,即使從全域角度出發,恒天然繼續持有貝因美股權也是有道理的。“退一步說,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奶粉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她說,“如果你對於兒科營養是認真的話,你就需要在中國取勝,這就是為何說投資的戰略邏輯依然合理的原因。”

“沒走捷徑”

她說,恒天然認為中國是最大的增長市場,在中國需要一個夥伴。對貝因美來說,合作也是有依據的,儘管毫無疑問目前正處於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階段,貝因美正在想辦法解決。

目前,通過和有4個工廠的貝因美合作,恒天然的“安滿”奶粉可以利用其8萬個零售終端在中國銷售,此外雙方在澳大利亞的達潤也有1個合資工廠。

在談及恒天然在華發展時,她指恒天然對待中國市場並不是為了“賺快錢”,而是著眼于長遠。她說,注意到很多公司通過非官方的平行進口即“代購”而在中國聲名鵲起。

“一些公司已經選擇了比較簡單的方式,那就是利用代購。”她說,但是簡單的方式並不總是最可持續的方式。她稱恒天然並沒有走捷徑,公司為本地人才和團隊進行投入,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中國本地奶源和紐西蘭奶源優勢的公司。

對於被指恒天然步子可能還走得不夠快,她認為,如果無法產生現金和回報,光談長遠規劃並無意義。

她說,恒天然的股東是奶農,而不是華爾街基金經理人,這些紐西蘭奶農的生計需要依靠恒天然,所以公司管理者需要取得一個短期和長期的平衡。

“退一步說,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奶粉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她說,“如果你對於兒科營養是認真的話,你就需要在中國取勝,這就是為何說投資的戰略邏輯依然合理的原因。”

“沒走捷徑”

她說,恒天然認為中國是最大的增長市場,在中國需要一個夥伴。對貝因美來說,合作也是有依據的,儘管毫無疑問目前正處於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階段,貝因美正在想辦法解決。

目前,通過和有4個工廠的貝因美合作,恒天然的“安滿”奶粉可以利用其8萬個零售終端在中國銷售,此外雙方在澳大利亞的達潤也有1個合資工廠。

在談及恒天然在華發展時,她指恒天然對待中國市場並不是為了“賺快錢”,而是著眼于長遠。她說,注意到很多公司通過非官方的平行進口即“代購”而在中國聲名鵲起。

“一些公司已經選擇了比較簡單的方式,那就是利用代購。”她說,但是簡單的方式並不總是最可持續的方式。她稱恒天然並沒有走捷徑,公司為本地人才和團隊進行投入,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中國本地奶源和紐西蘭奶源優勢的公司。

對於被指恒天然步子可能還走得不夠快,她認為,如果無法產生現金和回報,光談長遠規劃並無意義。

她說,恒天然的股東是奶農,而不是華爾街基金經理人,這些紐西蘭奶農的生計需要依靠恒天然,所以公司管理者需要取得一個短期和長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