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Uber CEO 被休了!還有哪些曾被掃地出門的創始人?

文/全景網《WE言堂》自媒體 矽兔賽跑

今天,Uber 正式成為了有史以來最接近“無人駕駛”的公司 —— 沒有COO、CTO、CFO,就連創始人、CEO Travis Kalanick 卡拉尼克也可能要被董事會踢出去了!公司沒人“管”了,只能靠自動駕駛了!

卡拉尼克和 Uber 最近被醜聞纏身:賺難民的錢、歧視女性、道歉風波、划船事故、和穀歌打官司…… 這接二連三刷頭條的速度,科技媒體跟熱點都跟到手軟。

這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Uber董事會給卡拉尼克發了指令:強行送去“休假”三個月!

沒有卡拉尼克的Uber還會是從前的那個Uber 嗎? 我們不得而知。

被“掃地出門”,卡拉尼克並不是第一人。這些創始人都曾在最光輝的時候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趕出家門。

然而他們的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出場。

“就像有人在你胃上深深地揍了一拳。”

被踢走的 Dorsey 十分消沉,但他從這段經歷中意識到自己曾是一個多麼糟糕的管理者。

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 “Take Ownership” 的重要性。

“我曾經把自己在Twitter的定位逼得很尷尬… 公司是Williams注資的,他是主席,而我覺得我就是一個工程師而已。”

放下失落的心情,他重新給自己定位,成立了新的 Fintech 公司 Square。這一次,他把自己真真正正地放到了創始人的位置上,他要全身心投入。

Conrad 在人生低谷時期成立了 Zenefits,那個時候他近乎破產,完全靠老婆的薪水養著。

熬過了最窮困的幾個月後,Zenefits被 Y Combinator 錄取。成立不到8個月,公司的 run-rate revenue 達到100萬美元,收到了A16Z的投資。那之後,Zenefits 的團隊不斷壯大,請到 Yammer 的創始人 David Sacks 出任COO,公司業績也不斷上漲,估值在最高的時候曾超過45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SaaS公司。

成功的光環圍繞著Conrad。

而這之後,

就像搭上了一輛過山車,從最高點一下跌落到低谷。他被自己的合夥人給炒了,而被炒掉的原因,是他的管理缺少 “流程規範”。

“失敗糟透了,有了一次我絕對不想再有一次。”

Conrad 花了近乎一年的時間調整心態、養精蓄銳,從這段經歷中走出來。他要為自己重新創造機會,並且牢牢地把握住它。

那之後,他成立了新公司 Rippling。Rippling 可以自動生成新員工的錄取信、稅務表格、郵箱帳戶,並可以設立辦公室門禁、薪酬支付系統等等 。

同時Rippling 還提供筆記型電腦租賃業務,幫助用戶設置好郵箱帳戶、檢測安全升級。今年 3月,Rippling 獲得矽谷風投 Initialized Capital、SV Angel、UpHonest Capital 以及 Khosla Ventures 的合夥人 Ben Ling 的第一輪投資。

Conrad 的離場,讓他重新審視了 HR 這個市場,並提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他越敗越戰,越戰越勇。

楊致遠

楊致遠從斯坦福畢業後創辦了當時的互聯網第一搜索門戶雅虎,1998年成為華人首富。

2008年,楊致遠拒絕了微軟高達440億美元的收購請求,而那之後雅虎的市值跌倒100多億美金,楊致遠被狠狠地扇了耳光。投資人也因不滿經濟利益受損,要求楊致遠“下課”。

曾經投資過馬雲的楊致遠,離開雅虎之後,轉型成為投資人。

他的 AME Cloud Investment 基金已成為“亞洲創業公司進入美國市場是一個很好地參觀景點(黑馬)”。AME Cloud 致力成為亞洲市場與矽谷的紐帶。AME Cloud 更是投出了 Zoom、Transcriptic、Clover Health、Wish、Cruise等等明星公司。

楊致遠的離場,讓他從創業者變身成為投資人。

而這次, 他有更足的底氣說要 “尋找下一個馬雲”。

Mike Lazaridis

2012年,Lazaridis被自己成立的公司 Research In Motion(RIM)給炒了。

RIM 是黑莓手機背後的公司,曾經在9/11時因為能夠及時傳遞現場資訊,獲得大範圍美國商務人士的認可,風靡一時。

但自從蘋果推出了iPhone、穀歌推出了安卓以來,黑莓的鍵盤手機不敵對手,市場份額一路被擠壓。Lazaridis 也因為這個原因被開除,當時各大媒體都說他 “失去了一個帝國”。

但那之後,Lazaridis 和 RIM 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 Doug Fregin 在2013年投入一億美金成立了 Quantum Valley Investment Fund,專門投資與量子物理相關的專案,加速量子物理學的發展以及商業化進程。Lazaridis 一直支援物理研究,早在1999年,他就成立了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2002年,他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成立了 Institute for Quantum Computing,從那以後他陸續捐款超過一億加幣。

Lazaridis 離開黑莓之後,有更多的時間投身到他深愛的物理學事業當中。

約伯斯

約伯斯在1976年成立蘋果。

1980年,蘋果上市。

1983年,約伯斯把當時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 John Sculley 挖過來出任蘋果的執行官。

挖他的時候,約伯斯對他說:“你是想在你的餘生賣甜水,還是想擁有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機會?”

那麼驕傲、自信,隨著名聲越來越響,約伯斯在30歲的時候就登上了人生巔峰,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偶像。

然而正是應了那句話 “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他擁有的全部榮譽,在某一天忽然坍塌。

1984年,蘋果的 Mac 首次亮相,雖然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但是銷售業績慘澹。約伯斯與 Sculley 的關係開始分裂。

然而約伯斯仍然趾高氣昂、脾氣暴躁,對工作夥伴嚴格苛刻,再加上業績平平但團隊卻待遇極高,這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

很快,約伯斯被公開請了出去。

多年以後約伯斯在斯坦福的畢業典禮上回憶:“我成年以來生命的全部,瞬間煙飛灰滅。這太絕望了,我是一個公開的失敗者。”

被踢走的當天,蘋果的股價跌到27毛錢。被炒後的約伯斯消沉了很長時間,然而正是因為失去讓他明白他有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他換了個視角重新審視自己,並變得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重新打起精神後的約伯斯,成立了新的電腦公司 NeXT 和 Pixar Animation Studio。

約伯斯走的那12年,由 John Scully 擔任蘋果的 CEO。蘋果雖然嘗試了很多新產品,但整體在走下坡路,變得越來越小眾化。1996年,垂死掙扎的蘋果終於坐不住了,收購了約伯斯的 Pixar,邀請他回歸出任 CEO。

那之後,蘋果猶如脫胎換骨,接二連三地推出了亮瞎世人雙眼的產品:iPod、iPhone、iPad 等等,帶動了全球移動端的革命……

約伯斯說被公司炒掉是他人生中經歷的最“幸運”的事情,正是因為肩上的擔子瞬間少了,他的思想被釋放,重新擁有了創造力。

卡裡尼克離開 Uber 之後會做什麼呢?我們還不清楚。

但清楚的是,有些人失去是真的失去,而對於勇者而言,失去是新的擁有。

楊致遠從斯坦福畢業後創辦了當時的互聯網第一搜索門戶雅虎,1998年成為華人首富。

2008年,楊致遠拒絕了微軟高達440億美元的收購請求,而那之後雅虎的市值跌倒100多億美金,楊致遠被狠狠地扇了耳光。投資人也因不滿經濟利益受損,要求楊致遠“下課”。

曾經投資過馬雲的楊致遠,離開雅虎之後,轉型成為投資人。

他的 AME Cloud Investment 基金已成為“亞洲創業公司進入美國市場是一個很好地參觀景點(黑馬)”。AME Cloud 致力成為亞洲市場與矽谷的紐帶。AME Cloud 更是投出了 Zoom、Transcriptic、Clover Health、Wish、Cruise等等明星公司。

楊致遠的離場,讓他從創業者變身成為投資人。

而這次, 他有更足的底氣說要 “尋找下一個馬雲”。

Mike Lazaridis

2012年,Lazaridis被自己成立的公司 Research In Motion(RIM)給炒了。

RIM 是黑莓手機背後的公司,曾經在9/11時因為能夠及時傳遞現場資訊,獲得大範圍美國商務人士的認可,風靡一時。

但自從蘋果推出了iPhone、穀歌推出了安卓以來,黑莓的鍵盤手機不敵對手,市場份額一路被擠壓。Lazaridis 也因為這個原因被開除,當時各大媒體都說他 “失去了一個帝國”。

但那之後,Lazaridis 和 RIM 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 Doug Fregin 在2013年投入一億美金成立了 Quantum Valley Investment Fund,專門投資與量子物理相關的專案,加速量子物理學的發展以及商業化進程。Lazaridis 一直支援物理研究,早在1999年,他就成立了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2002年,他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成立了 Institute for Quantum Computing,從那以後他陸續捐款超過一億加幣。

Lazaridis 離開黑莓之後,有更多的時間投身到他深愛的物理學事業當中。

約伯斯

約伯斯在1976年成立蘋果。

1980年,蘋果上市。

1983年,約伯斯把當時百事可樂公司的總裁 John Sculley 挖過來出任蘋果的執行官。

挖他的時候,約伯斯對他說:“你是想在你的餘生賣甜水,還是想擁有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機會?”

那麼驕傲、自信,隨著名聲越來越響,約伯斯在30歲的時候就登上了人生巔峰,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偶像。

然而正是應了那句話 “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他擁有的全部榮譽,在某一天忽然坍塌。

1984年,蘋果的 Mac 首次亮相,雖然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但是銷售業績慘澹。約伯斯與 Sculley 的關係開始分裂。

然而約伯斯仍然趾高氣昂、脾氣暴躁,對工作夥伴嚴格苛刻,再加上業績平平但團隊卻待遇極高,這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

很快,約伯斯被公開請了出去。

多年以後約伯斯在斯坦福的畢業典禮上回憶:“我成年以來生命的全部,瞬間煙飛灰滅。這太絕望了,我是一個公開的失敗者。”

被踢走的當天,蘋果的股價跌到27毛錢。被炒後的約伯斯消沉了很長時間,然而正是因為失去讓他明白他有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他換了個視角重新審視自己,並變得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重新打起精神後的約伯斯,成立了新的電腦公司 NeXT 和 Pixar Animation Studio。

約伯斯走的那12年,由 John Scully 擔任蘋果的 CEO。蘋果雖然嘗試了很多新產品,但整體在走下坡路,變得越來越小眾化。1996年,垂死掙扎的蘋果終於坐不住了,收購了約伯斯的 Pixar,邀請他回歸出任 CEO。

那之後,蘋果猶如脫胎換骨,接二連三地推出了亮瞎世人雙眼的產品:iPod、iPhone、iPad 等等,帶動了全球移動端的革命……

約伯斯說被公司炒掉是他人生中經歷的最“幸運”的事情,正是因為肩上的擔子瞬間少了,他的思想被釋放,重新擁有了創造力。

卡裡尼克離開 Uber 之後會做什麼呢?我們還不清楚。

但清楚的是,有些人失去是真的失去,而對於勇者而言,失去是新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