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清人注意!近期請慎食貝殼類海產品!已有多人中毒……

隨著盛夏的來臨,福清的小夥伴

這道菜最近是不是經常

出現在你的餐桌上

炎熱的夏天

沒啥比喝個淡菜湯來得清爽的了~

如果你愛吃"淡菜"

注意!!近期不要再食用了!

8日下午,

漳州突發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36人集體中毒

出現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

而造成中毒的罪魁禍首

就是我們福清人愛吃的淡!菜!

原因:主要受海洋赤潮影響

6月7日、8日,福建泉州石獅、漳州龍海、漳浦等地發生疑似食用貽貝中毒事件,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針對中毒事件,

立即開展調查監測。結果表明,漳州海域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鏈狀裸甲藻最高細胞密度已達赤潮標準,而泉州海域從6日開始出現赤潮,主要集中在深滬灣的石獅市永寧鎮沿海一帶。此次發現的赤潮生物可產生麻痹性貝毒,被貝類生物濾食後,可在貝類體內積累毒素,會引起食用者中毒反應。

對此,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於9日23時啟動赤潮災害二級應急回應,

同時要求泉州、漳州兩地立即關閉赤潮發生海域的養殖生產區,加強養殖漁船管控,暫停水產品採捕作業,加強巡查,嚴禁赤潮周邊海域水產品上市。

什麼是赤潮?

赤潮,國際上把它稱為“有害藻華”,它發生時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紅色景象,因此被許多人比喻成“紅色幽靈”。其實,它是水中的一些細菌、原生動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從而引起水體變色現象。

赤潮對海洋漁業和水產資源的破壞主要有:

1、破壞漁場的餌料基礎,造成漁業減產。

2、赤潮生物的異常發展繁殖,可引起魚、蝦、貝等經濟生物瓣機械堵塞,造成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若在育苗期發生赤潮,將對苗種繁殖產生嚴重危害。

4、有些赤潮的體內或代謝產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魚、蝦、貝類等生物。

5、赤潮後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細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多地相關部門發佈提示 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福清吃貨最關心的肯定是

福清的情況怎樣?貝類還能吃嗎?

福清市場仍有貽貝售賣,但無相關中毒病例

“今天賣貽貝的攤主比平時少,有賣的也都不是從漳州地區進貨。”一位元賣海鮮的攤主告訴記者,漳州的中毒事件在攤主間也都有耳聞,有些攤主這兩天選擇不進貨貝殼類海產品。記者也走訪了幾個大型超市,海產品中,貝殼類海鮮也都正常售賣。

據瞭解,福清的各大醫院近日也並未收到食用青蛤引起中毒的病例。

除了青蛤,還有一種更致命的海產品——織紋螺。受赤潮影響的織紋螺體內“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誤食一顆就有可能致人喪命。國家有關部門已明確禁止銷售經營織紋螺。

如何預防貝類中毒?

購買貝類要注意:

建議消費者在購買貝類等水產品時,儘量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

處理貝類要注意:

處理貝類時,要避免被生的海產品或海水污染。

食用貝類需注意:

貝類要煮熟後方可進食;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

盡可能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貝類,尤其是野生貝類;

避免食用貝類周邊內臟、生☆禁☆殖☆禁☆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

貝類食品烹調後及時食用,剩餘部分密封冷藏;

肝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以及酗酒者,勿生食貝類;

增強防範意識,謹記貝類中毒症狀,一出現疑似中毒症狀,立馬就醫治療。

近期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中毒請及時就醫

若進食貝類海產品後在短時間內出現唇、舌麻痹及肌體無力、頭痛和暈眩等症狀,請及時前往鄰近的醫療機構就診,並主動將飲食史告訴醫生。

一旦食用海鮮後發生中毒,儘快就醫。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C較多,多吃有助於肝臟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湯等也可以保護胃腸道,因此在吃海鮮之前吃蔬果、喝點米湯或可起到輕微緩解之效。

食品安全無小事啊~

福清的小夥伴

最近吃海產品一定要注意!

快告訴身邊的人吧!

更多美食情報,請關注福清美食家。

福清吃貨最關心的肯定是

福清的情況怎樣?貝類還能吃嗎?

福清市場仍有貽貝售賣,但無相關中毒病例

“今天賣貽貝的攤主比平時少,有賣的也都不是從漳州地區進貨。”一位元賣海鮮的攤主告訴記者,漳州的中毒事件在攤主間也都有耳聞,有些攤主這兩天選擇不進貨貝殼類海產品。記者也走訪了幾個大型超市,海產品中,貝殼類海鮮也都正常售賣。

據瞭解,福清的各大醫院近日也並未收到食用青蛤引起中毒的病例。

除了青蛤,還有一種更致命的海產品——織紋螺。受赤潮影響的織紋螺體內“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誤食一顆就有可能致人喪命。國家有關部門已明確禁止銷售經營織紋螺。

如何預防貝類中毒?

購買貝類要注意:

建議消費者在購買貝類等水產品時,儘量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

處理貝類要注意:

處理貝類時,要避免被生的海產品或海水污染。

食用貝類需注意:

貝類要煮熟後方可進食;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

盡可能避免一次性食用大量貝類,尤其是野生貝類;

避免食用貝類周邊內臟、生☆禁☆殖☆禁☆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

貝類食品烹調後及時食用,剩餘部分密封冷藏;

肝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以及酗酒者,勿生食貝類;

增強防範意識,謹記貝類中毒症狀,一出現疑似中毒症狀,立馬就醫治療。

近期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中毒請及時就醫

若進食貝類海產品後在短時間內出現唇、舌麻痹及肌體無力、頭痛和暈眩等症狀,請及時前往鄰近的醫療機構就診,並主動將飲食史告訴醫生。

一旦食用海鮮後發生中毒,儘快就醫。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C較多,多吃有助於肝臟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湯等也可以保護胃腸道,因此在吃海鮮之前吃蔬果、喝點米湯或可起到輕微緩解之效。

食品安全無小事啊~

福清的小夥伴

最近吃海產品一定要注意!

快告訴身邊的人吧!

更多美食情報,請關注福清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