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帝王陵不是明陵,也不是清陵,而是此陵!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房山麓的金陵,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皇陵,也是北京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帝王陵。

金陵遺址,共葬金代“始祖”至章宗17個皇帝、後妃及諸王,

是北京地區第一個皇陵,比明十三陵早約200年。對於金陵,史書記載不多。金海陵王完顏亮從貞元三年(1155年)三月開始至十月,在雲峰寺舊址建3個墓穴,安葬了他以前的3個皇帝。第二年又將金朝建國之前的10個祖先之靈遷來此地安葬,各立稱號。至章宗末年,金陵各地下宮殿和地上建築均已建成。金陵分帝陵、妃陵及諸王兆域三部分。大定年間陵界為78公里,大安年間為64公里。陵域設有圍牆,
每隔一定距離建有土堡。

圖為金陵外貌

金以後,陵墓無人守護,地上部分逐漸殘毀。明朝天啟年間因後金政權崛起,明朝皇帝惑于術士之說,認為後金興起與金陵“氣脈相關”,遂拆毀了金陵地上建築。清初對有的陵墓進行了修復,還特設守陵戶,

春秋致祭。乾隆時又進行修復,但後來陵墓又遭到重損壞,金陵地上部分幾乎無跡。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考古專家就開始調查金陵遺址,當時發現,在主陵區內距現存清代大寶頂遺跡前約15米處,有一巨型石坑,定名為祭祀坑。後來當地村民為搞綠化,曾將該坑用作蓄水池。隨後,考古工作人員對祭祀坑遺址進行清理發掘,發現這個大石坑非常奇怪,裡面堆了200多塊大石頭,
每塊都有1噸重,好像是為了掩藏什麼。考古專家們把這些石頭搬開後,果然發現了一處石槨墓。

根據史書及其他文獻記載,金陵主陵區內應埋葬著5代帝王,即太祖、太宗、德宗、睿宗、世宗。但由於該地宮位於整個金陵遺址中軸線上,結合考古發現,考古專家初步判定該墓坑為金太祖完顏阿骨之睿陵。在地宮內未發掘出帶有文字記載的文物。在清理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坑內有4具石槨,

這4具石槨給考古人員帶來了一些謎團。

圖為金太祖阿骨打地宮內的4具石棺槨

4具石槨中正中偏北為完顏阿骨打的漢白玉雕龍石質殘槨,石槨蓋板剔刻有團龍紋,正面則剔刻著團龍流水紋,槨底殘留著墨地朱紋金線勾雙龍戲珠紋。這具石槨的旁邊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漢白玉雕鳳紋石槨,

這具石槨內有一具木棺,內有散落的人骨,頭骨附近發現隨葬的金絲鳳冠和雕鳳鳥紋玉飾件。這兩具雕龍、風石槨是國內首次發現,應為皇室專用。在這兩具東西放置的石槨旁邊,有兩具南北排列的石槨,雖然和龍、鳳槨一樣,都是“一槨一棺”規制,但它們的外觀卻無任何紋飾,稱之為“素槨”。讓考古人員疑惑的也是這兩具素槨:雖然可以基本猜測她們是陪葬的妃子,但到底是誰則是個謎。此外,靠近外側的素槨內沒有屍骨,而是骨灰,專家認為是火葬。為何僅有一具火葬,這又是一個謎團。

發現龍風石槨的墓坑為一豎穴石壙幕,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3米,南北寬9.2米-9.5米,深5.2米—3.6米。該坑用黃土從墓底夯築,夯層總厚2.5米,以石槨頂板為准,其上平鋪200餘塊巨型花崗岩石塊。

圖為金陵陪葬出土的透雕雙鶴玉飾

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西南第四塊臺地,發現5座陪葬墓,其中有2座未被擾動的墓室。墓室四壁石條壘砌,外壁塗抹白灰,室內底部放置石棺床,木棺已朽,肢骨散亂。出土了銅把鐵劍、石枕、磁州窯龍鳳罐及金“泰和”銅錢等遺物。另外,還採集到了大量的文物遺存,包括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雙龍石欄板、雕花紋石臺階、漢白玉斗拱、高大的石座龍,還有龍首鴟吻、迦楞頻伽、妙音鳥等珍貴文物。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的發掘和清理,不僅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大量金代陵寢制度的實物資料,同時也豐富了今人對金代帝陵陵寢結構和平面佈局形制的認識。對於研究金代帝王陵寢制度、女真族政治、經濟、文化和中國歷史都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但到底是誰則是個謎。此外,靠近外側的素槨內沒有屍骨,而是骨灰,專家認為是火葬。為何僅有一具火葬,這又是一個謎團。

發現龍風石槨的墓坑為一豎穴石壙幕,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3米,南北寬9.2米-9.5米,深5.2米—3.6米。該坑用黃土從墓底夯築,夯層總厚2.5米,以石槨頂板為准,其上平鋪200餘塊巨型花崗岩石塊。

圖為金陵陪葬出土的透雕雙鶴玉飾

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西南第四塊臺地,發現5座陪葬墓,其中有2座未被擾動的墓室。墓室四壁石條壘砌,外壁塗抹白灰,室內底部放置石棺床,木棺已朽,肢骨散亂。出土了銅把鐵劍、石枕、磁州窯龍鳳罐及金“泰和”銅錢等遺物。另外,還採集到了大量的文物遺存,包括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雙龍石欄板、雕花紋石臺階、漢白玉斗拱、高大的石座龍,還有龍首鴟吻、迦楞頻伽、妙音鳥等珍貴文物。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的發掘和清理,不僅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大量金代陵寢制度的實物資料,同時也豐富了今人對金代帝陵陵寢結構和平面佈局形制的認識。對於研究金代帝王陵寢制度、女真族政治、經濟、文化和中國歷史都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