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吉思汗靈柩為何顛沛流離?

碧綠的牧草在輕風中搖曳,銀練似的溪水潺潺流淌,藍天下,自雲般的羊群正在滾動,悠揚的馬頭琴伴隨著牧羊姑娘婉轉的歌聲此起彼伏,這就是鄂爾多斯高原的迷人風光,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園,就建築在這美麗的草原上,它像綴嵌在草原上的一顆明珠,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各族遊人,前來祭祀、參觀、瞻仰。

然而,每一個來訪者,當他告別“成陵”遠去的時候,對於這座名聲遠揚的陵園,除了產生深深的崇敬之外,總還有一種神秘莫測之感。

因為圍繞著成吉思汗陵幕的問題,700多年來曾發生過許多微妙、曲折的故事;這些故事過去一直淹沒在歷史的煙雲中,很少為常人所知;直至今日,有的事對於歷史學家來說,仍是難解之謎。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騰席連鎮以南的甘德爾敖包上。登上甘德爾敖包,一眼就可以看到這座蒙古包式陵墓,它雍容大方,巍峨聳立,

分外壯觀。在成吉思汗陵內供奉著成吉思汗八白室,八白室就是八座氈包組成的祭祀物。其中有成吉思汗及幾位夫人的靈帳,成吉思汗曾用過的金馬鞍,用來祭天的寶日溫都爾奶桶和弓箭神物等。除八白室外,成陵內還供奉著古代蒙古軍隊的大旗――蘇勒德。多少年來這裡祭文長誦,聖燈長明,人們懷著無限的敬仰緬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然而成吉思汗陵卻並非成吉思汗真正的葬地。

成吉思汗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統一,打通了亞歐大陸間的交通線,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據史書記載,西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戰西夏時病逝。從西元1228年就開始了祭祀成吉思汗的活動,那時放在白色氈帳裡的只是成吉思汗的塑像,

並不是他的遺骨。實際上,成吉思汗的遺骨被葬于阿爾泰山之陰,肯特山之陽,名為大鄂托克的地方。

成吉思汗去世之後,其子窩闊台為紀念先父,將成吉思汗遺物置於白色氈帳進行供奉。到元世祖忽必烈時規定了有關祭祀的詳文細則,並頒佈聖旨,成為元朝的國祭。《馬可·波羅遊記》曾記載大都城內有八大白室。

隨著政權的更替,八白室輾轉遷徙,行遍萬里草原,成為各部族爭奪的焦點,一度八白室曾被其他部落所控制。到16世紀初,達延汗統一了蒙古各部,其三子巴爾斯博勒特戰勝了叛臣滿都賚阿哈拉,將八白室奪回家族手中,於是八白室才穩定在鄂爾多斯地區。

清朝年間,八白室遷到了鄂爾多斯的伊金霍洛,從此才有了關成吉思汗陵的記載。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華北大部分地區。1938年10月,內蒙古歸綏、包頭等地相繼失陷。日本人敏感地意識到,要想征服蒙古族人必須奪取成陵八白室。

日本人佔領包頭以後,派了一個叫內田的日本人到鄂爾多斯,他脅迫各旗王爺要將成陵遷到包頭。當時的沙克都爾紮布王爺召集王公們商量對策,大家表示成陵決不能遷到包頭,為了安全起見,最後決定將成陵遷往甘肅興隆山。

1939年6月9日,成陵踏上了西遷的漫漫長路。當時的《旅行者》雜誌這樣記述,成吉思汗的靈柩是在鄂爾多斯蒙民的淚海中離開伊金霍洛聖地向前進發的。靈車途經延安和西安時,國共兩黨都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動。1949年成吉思汗陵又從甘肅省興隆山遷到青海省塔爾寺。

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應廣大蒙古族群眾的請求,派出迎陵代表團,將成陵遷回故地鄂爾多斯的伊金霍洛。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烏蘭夫主持了祭祀。

1956年中央政府又撥款新建了現在的成吉思汗陵。成陵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歷史,定居下來。1982年成陵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成陵已成為鄂爾多斯最有價值的文化品牌。成吉思汗陵不僅是屬於蒙古族人的,更是屬於世界的。

從此才有了關成吉思汗陵的記載。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華北大部分地區。1938年10月,內蒙古歸綏、包頭等地相繼失陷。日本人敏感地意識到,要想征服蒙古族人必須奪取成陵八白室。

日本人佔領包頭以後,派了一個叫內田的日本人到鄂爾多斯,他脅迫各旗王爺要將成陵遷到包頭。當時的沙克都爾紮布王爺召集王公們商量對策,大家表示成陵決不能遷到包頭,為了安全起見,最後決定將成陵遷往甘肅興隆山。

1939年6月9日,成陵踏上了西遷的漫漫長路。當時的《旅行者》雜誌這樣記述,成吉思汗的靈柩是在鄂爾多斯蒙民的淚海中離開伊金霍洛聖地向前進發的。靈車途經延安和西安時,國共兩黨都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動。1949年成吉思汗陵又從甘肅省興隆山遷到青海省塔爾寺。

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應廣大蒙古族群眾的請求,派出迎陵代表團,將成陵遷回故地鄂爾多斯的伊金霍洛。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烏蘭夫主持了祭祀。

1956年中央政府又撥款新建了現在的成吉思汗陵。成陵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歷史,定居下來。1982年成陵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成陵已成為鄂爾多斯最有價值的文化品牌。成吉思汗陵不僅是屬於蒙古族人的,更是屬於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