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胡煥庸線兩邊|論原生環境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大

你覺得原生環境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你覺得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伴隨著《歡樂頌2》的完結,聽到不少同情“五美”中的樊勝美的聲音,對劇中樊勝美提出的“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這樣的原生家庭論極為推崇。

很多自媒體人士對此進行瞭解讀,角度不一。

如果我們從中國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跟“你覺得突破胡煥庸線(或者說是突破原生環境)有多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胡煥庸線。

1935年,胡煥庸在《地理學報》第二期發表《中國人口之分佈》一文,提出黑河(愛輝)—騰沖線即胡煥庸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佈規律。

下圖為胡煥庸當時繪製的全國人口地圖,其中紅色直線即胡煥庸線,自黑龍江璦琿至雲南騰沖畫一條直線(約為45°),線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了全國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為42.6∶1。

胡煥庸於1935年純手工繪製的全國人口密度圖

簡而言之,“胡煥庸線”是中國生態條件突變的一個梯度帶,嚴格講是一條接近直線的曲線。這條線的西北方和東南方有著迥異的差別,給人留下了“西北方落後、東南方發達”的頑固印象。

“胡煥庸線”兩邊差別 來源 | 長江日報

因此,胡煥庸線又有人口地理分界線、文明分界線、400毫米等降水線之稱。


那麼這樣一個界限分明的區域原生環境分界線真的就能決定一個區域的經濟宿命麼?

備註:

原生家庭,即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原生家庭理論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家庭氣氛、習慣、行為方式等等,都會影響他今後的生活,影響他的一生。

以此類推出“原生環境”一詞,定義如下:

原生環境(類推),

即衍生出區域經濟的人文發展和生態地理環境。原生環境理論認為,一個區域的經濟和它的原生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人文發展、習俗、生態以及地理等等的環境好壞,都會影響經濟的短期乃至長遠發展。

城鎮化率經濟發展的衡量尺規

2016 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城鎮化水準的高低往往與經濟發展水準成正比。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各省統計公報發佈的資料,我們繪製了2016 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圖。在圖中,我們將顏色分為三個等級:

≤36.22

36.22<數值<57.35

≥57.35

其中,57.35位2016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6.22為200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由圖可知,城鎮化率低於2000年的全國城鎮化率水準(36.22%)的只有一個,西藏,位於胡煥庸線的西北方;

城鎮化率達到2016年全國城鎮化水準及格線(57.35%)的有13個,主要分佈在沿海發達地區。其中,有12個省份位於胡煥庸線的東南方,僅內蒙古1個省份位於胡煥庸線的西北方。

整體上看,胡煥庸線在城鎮化水準上依舊發揮著它的“分割線”作用。線西北方整體城鎮化水準低,線東南方整體城鎮化水準高。

當然,僅憑一個現階段的結果無法作為發展趨勢的評判,這裡我們根據各省市公報以及統計局,對2015年全國各省市的常住人口數量增長率進行了排名、統計,如下圖所示:

前十名當中,包括新疆、西藏、內蒙古、寧夏、青海共計4個省份。之所以這些省份的常住人口數量增長率能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前,除了自身潛力大外,還與當地的產業結構、工業佈局有關。

一方面是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至今打造了合理的城鎮化基礎;另一方面,譬如新疆與八個國家接壤、邊境線長達5600公里這樣的地理優勢,加上一帶一路的佐助,極大的推動胡煥庸線西北方的城鎮化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如今政策方向一致的時候,胡煥庸線西北部的原生環境不僅沒有拉其經濟發展的後腿,還算得上一個神助攻。

備註

胡煥庸線東南部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陝西25個省份;

胡煥庸線西北部有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6個省份。

GDP經濟總體狀況的體現值

2016年各省市GDP圖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各省統計公報發佈的資料,我們繪製了2016 年全國各省市的GDP圖。根據顏色可以對比各省市的GDP值。

很明顯,整體來看胡煥庸線的東南方GDP較高,西北方則較低。

胡煥庸線西北方 2011-2016 GDP增長率

胡煥庸線東南方 2011-2016 GDP增長率

同樣,對比近五年來的GDP增長率來看,整體上胡煥庸線的西北方要比東南方表現的好。

在全國GDP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胡煥庸線西北方僅寧夏的GDP增長率在2016年呈現上升,西藏和內蒙古近三年的變動幅度較小。

而胡煥庸線東南方,北京、上海、浙江和廣東的GDP增長率近五年來都較為穩定,四川、重慶、安徽增長率近三年來波動不大,而遼寧和山西則呈現斷崖式下降。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胡煥庸線東南方的遼寧和山西是被原生環境左右命運的最好案例。

它們都是“靠山吃山”發家的典型,遼寧屬於發展礦山、水泥、鋼鐵等傳統工業的大省,山西原是煤炭大省。經濟發展倒退,首當其衝的即資源的衰退乃至枯竭直接影響了當地支柱型產業的發展;二來產業結構以及體制的變化,使得重工業和國企的地位發生改變,第三產業成為主流。

對比之下,胡煥庸線西北方的部分省份,則在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的驅引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而同時期的遼寧和山西還處於努力跟原有支柱型產業做鬥爭的時期。

原生環境反倒使得胡煥庸線的兩邊差距逐漸變小。

本文製圖資料來源 :各地方年鑒、統計局

主要分佈在沿海發達地區。其中,有12個省份位於胡煥庸線的東南方,僅內蒙古1個省份位於胡煥庸線的西北方。

整體上看,胡煥庸線在城鎮化水準上依舊發揮著它的“分割線”作用。線西北方整體城鎮化水準低,線東南方整體城鎮化水準高。

當然,僅憑一個現階段的結果無法作為發展趨勢的評判,這裡我們根據各省市公報以及統計局,對2015年全國各省市的常住人口數量增長率進行了排名、統計,如下圖所示:

前十名當中,包括新疆、西藏、內蒙古、寧夏、青海共計4個省份。之所以這些省份的常住人口數量增長率能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前,除了自身潛力大外,還與當地的產業結構、工業佈局有關。

一方面是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至今打造了合理的城鎮化基礎;另一方面,譬如新疆與八個國家接壤、邊境線長達5600公里這樣的地理優勢,加上一帶一路的佐助,極大的推動胡煥庸線西北方的城鎮化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如今政策方向一致的時候,胡煥庸線西北部的原生環境不僅沒有拉其經濟發展的後腿,還算得上一個神助攻。

備註

胡煥庸線東南部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陝西25個省份;

胡煥庸線西北部有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藏6個省份。

GDP經濟總體狀況的體現值

2016年各省市GDP圖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各省統計公報發佈的資料,我們繪製了2016 年全國各省市的GDP圖。根據顏色可以對比各省市的GDP值。

很明顯,整體來看胡煥庸線的東南方GDP較高,西北方則較低。

胡煥庸線西北方 2011-2016 GDP增長率

胡煥庸線東南方 2011-2016 GDP增長率

同樣,對比近五年來的GDP增長率來看,整體上胡煥庸線的西北方要比東南方表現的好。

在全國GDP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胡煥庸線西北方僅寧夏的GDP增長率在2016年呈現上升,西藏和內蒙古近三年的變動幅度較小。

而胡煥庸線東南方,北京、上海、浙江和廣東的GDP增長率近五年來都較為穩定,四川、重慶、安徽增長率近三年來波動不大,而遼寧和山西則呈現斷崖式下降。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胡煥庸線東南方的遼寧和山西是被原生環境左右命運的最好案例。

它們都是“靠山吃山”發家的典型,遼寧屬於發展礦山、水泥、鋼鐵等傳統工業的大省,山西原是煤炭大省。經濟發展倒退,首當其衝的即資源的衰退乃至枯竭直接影響了當地支柱型產業的發展;二來產業結構以及體制的變化,使得重工業和國企的地位發生改變,第三產業成為主流。

對比之下,胡煥庸線西北方的部分省份,則在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的驅引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而同時期的遼寧和山西還處於努力跟原有支柱型產業做鬥爭的時期。

原生環境反倒使得胡煥庸線的兩邊差距逐漸變小。

本文製圖資料來源 :各地方年鑒、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