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說“四大天王時代”是華語樂壇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四大天王自成立以來的二十餘年裡,雖然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直到如今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這四人日漸衰老,但他們在華語樂壇的地位都恒久不變。

有人說,香港樂壇“四大天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樣的評價並非全無道理。

1990年代初,隨著譚詠麟淡出香港樂壇以及張國榮的全面退出,

傳說中的“譚張爭霸”正式結束。雖然香港樂壇出現了真空期,但以張學友、劉德華、李克勤等為代表的新人開始在歌壇斬露頭角,讓香港樂壇迎來了新時代。

當時,黎明和劉德華同屬偶像派,成為最大競爭對手。而唱將實力派的張學友實力更不容小覷,和黎明、劉德華被合稱樂壇“三劍客”。隨後,郭富城在香港爆紅。於是圈內人順勢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並得到市民廣泛接受。當時,四大天王幾乎壟斷了1990年代香港樂壇所有獎項。

,幾乎代表了整一個香港娛樂圈。

也正是因為如此,四大天王的出現,雖然鞏固了香港樂壇在亞洲的地位,擯棄依靠日本歌壇,

開始進入自主創新的時代。但也正是因為四大天王組隊成功,讓很多在樂壇具有巨大潛力的新人因為四大天王的巨大魅力沒有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認可與鼓勵,從而錯失發展機會,讓香港樂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