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2017年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第1期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動能

本網訊 3月17日,2017年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第1期培訓班在北京舉辦。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強調,農業幹部要切實把握科學思想方法,養成調查研究習慣,不斷增強改革創新精神,要緊緊圍繞大局履職盡責,齊心協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陳曉華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重大命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任務。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動能,是破解農產品供求結構矛盾、不斷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的迫切需要,是緩解資源壓力、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保障農業產業安全的迫切需要,
是促進農民收入尤其是農業收入持續增長、有效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迫切需要。

陳曉華強調,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上就是要實現“保供給、增收入、優生態”三元目標,重點是優化農業的制度供給、要素供給、產出供給和創新供給,提高農業的供給品質和效率。主要任務是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和農業資源稟賦優勢,

調優生產結構;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推進三次產業融合,調新產業結構;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可持續發展,調升經營結構;著力農業綠色、生態、迴圈可持續發展,調綠生產方式;實施農業標準化資訊化品牌化戰略,調好品質安全體系;推進“穩糧”戰略工程,堅守改革、調整基本底線;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規範創新方向、重點和行為;推進平臺建設,為釋放農業發展新動能提供新空間;推進“補短板”加快進程,
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支撐;推進農村改革,以改革激發新動能,促進結構調整。

今年輪訓工作,著眼以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突出農村雙創與產業融合、“互聯網+”現代農業、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農業生物技術與安全管理、糧棉油糖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全鏈條獸醫衛生風險控制能力建設、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內容,

共安排8期班,預計培訓約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