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代西市,中國古代市場的管理典範,城管、物價紛紛上場

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影響力很大的一個朝代,那會的京城長安可以說是世界上經濟很發達的地方,各國的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彙集長安,商人的集中到來,肯定會有市場進行貨物的交換,

朝廷便在長安城的東西兩個方位各設立一個大的市場,分別稱為東市和西市。那麼有人肯定會問,小佛問什麼只說西市不說東市?很簡單:西市的規模更大,更具有代表性。

長安城的西市周圍主要居住了一群特殊的人群,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各國商人。

市場大,商人多,自然需要有人來管理,那麼今天我就主要來介紹兩個管理機構:西市署、平准局。

西市署:主要進行市場建設、交易時間、物價、貨品品質、度量衡、禁止非法交易、奴婢牛馬交易、市場治安等八個方面管理,有沒有感覺他涵蓋了現在城管局的部分職能?

每天,長安城正午時分和日落前都會分別想起鼓聲和鉦聲,人們就知道西市開始營業和收市了,因為根據當時官府的規定:“日中擊鼓三百聲而市”,“入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閉市”。

西市署還會定期對商人實用的度量衡進行校準,
校準合格才能使用,以避免商人的缺斤少量。另外還規定,擺攤的地方要遠離官衙30米,距離民房1.5米以上,由監事負責督管,如果占道經營,會被鞭打,以及要求把占道的地方回復原樣。

平准署:主要負責採購官府所需之物、出售官府罰沒之物以及平衡市場價格(小佛覺得這個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宏觀調控,
也包括了現在物價局的一些職能)。

西市有同樣也有常平倉,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格的作用。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
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賤傷農",又防止了"穀貴傷民"。同時,他們對物品的優劣進行分類,然後來確定價格,以避免以次充好的事件出現。

不過,到了晚唐的時候,由於宦官專權、皇室衰微,官府西市的管理也越來越糟糕,鼎盛了整個唐朝的西市也隨著一把大火消失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