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拒當“小胖墩”,作為父母該如何預防孩子

奶奶:瞧咱家娃兒,吃得多好。白白胖胖的,真健康!

媽媽:還是少吃點吧,

太重了不好。

奶奶:沒事兒,長身體的時候胖點好,大了自然就瘦下來了。

只是,小孩子胖真的健康嗎?

長大了自然就能瘦嗎?

其實未必哦~

你家“小胖墩”是真胖嗎?

畢竟看起來胖,有可能不是真的胖。可以用兩個方法判斷:

1、對比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的演算法:

3~12個月嬰兒體重(㎏)=(月齡+9)/2

2~6歲體重(㎏)=年齡×2+8

7歲~12歲體重(㎏)=(年齡×7-5)/2

若孩子的體重超過同齡段標準體重的10~19%,為超重;超過20%以上,則為肥胖。

當然,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趨勢不同,生搬“公式”計算出的結果不一定正確。因而可以配合第二種方法來。

2、算BMI指數

BMI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公式為:BMI=體重(kg)÷身高²(m)。

當BMI指數為18.5~23.9,屬正常。

當BMI指數為24~27,為過重。

當BMI指數為28~32,為肥胖。

所以,當自己孩子的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且BMI指數又大於28,基本可以得出孩子已經肥胖的結論。

為什麼“小胖墩”會越來越多?

1、吃得越來越好了唄~

飲食上多是大魚大肉等高脂肪食物;各種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食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飯;飲料代替了開水;各種保健食品盲目補充……

2、另外,運動量減少也是另一個原因。

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普及,相比運動帶來的酣暢淋漓的疲累,

小孩子們更願意將玩樂的時間花在各種電子遊戲、視頻上。

3、同時,家長錯誤的餵養觀念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很多家長還是秉持著錯誤的觀念:孩子胖點才健康。於是便填鴨似的餵養孩子。這種錯誤的育兒方式、過度的餵養,最終導致了孩子肥胖。

吃成“小胖墩”可不是一件好事

肥胖對成人而言是一個健康隱患,那對小孩兒來說呢?一樣會危害身體健康、甚至智力發展。

1、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目前的研究發現:大腦的溝回(褶皺)越多、越深,人的思維就越活躍。

若是肥胖,則會導致大腦皮層脂肪積澱過厚。這會指向一個後果:溝回擁擠不堪。於是溝回慢慢減少,最終限制了人的思維發展,影響智力。

2、容易出現性☆禁☆早☆禁☆熟

大量進食、盲目進補會過量攝入激素,可能導致性☆禁☆早☆禁☆熟。

3、各種疾病的發生率增高

肥胖兒童容易高發:高血壓、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等疾病。

如脂肪肝,在肥胖兒童中的發生率就高達31.4%。

不僅如此,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膽石症、痛風等疾病的概率就越大。

4、帶來心理問題

小時候胖嘟嘟是可愛,等到上學了“胖墩墩”就會成為同伴嘲笑和捉弄的痛點。若是不能及時開導,肥胖的兒童極易出現孤獨、自我封閉、逃避社交等心理問題。

可能還有家長覺得小孩子現在胖,等稍大點自然就瘦了,也就無所謂有什麼危害了。小薇得說: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想法。

世界衛生組織曾做過的調查,發現:

☞6歲以前就肥胖的兒童,成年後肥胖的概率約為25%;

☞ 肥胖持續到青春期的兒童,成年後肥胖的概率約75%。

那怎麼預防喂出“小胖墩”呢?

老話說的好啊:預防勝於治療,作為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小抓起

當孕媽媽開始懷孕時就要特別注意飲食攝入,避免生出巨大兒(胎兒體重大於8斤)。同時要注意把握住孩子容易發生肥胖的3個關鍵期:嬰兒期、5-8歲及青春期。

2、科學餵養

3、讓孩子動起來

儘量讓孩子保證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同時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如足球、游泳、跳繩、跑步、爬山等。

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運動,也要想方設法讓他動起來,比如不坐電梯走樓梯、讓孩子多做家務、制定一個“家規”每天某時全家要一起做操等等。

4、你的鼓勵也很重要

鼓勵孩子多多參與小朋友的集體活動中,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多運動,另一方面也可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5、全家總動員

預防“小胖墩”還需要全家人共同參與、一起配合。家人良好的飲食方式、進餐環境等都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

另外,全家萬眾一心才利於孩子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不然你這邊禁止孩子吃薯片,那邊奶奶又偷偷給孩子吃,這就沒什麼效果了。

假如自家娃娃已經是肥胖了,那麼請一定要循序漸進地用以上的飲食標準,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尤其是減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量),並且,多多讓孩子動起來。

最重要的一點:帶孩子去做個體檢,以免已經患上如高血壓等的疾病!

可能還有家長覺得小孩子現在胖,等稍大點自然就瘦了,也就無所謂有什麼危害了。小薇得說:這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想法。

世界衛生組織曾做過的調查,發現:

☞6歲以前就肥胖的兒童,成年後肥胖的概率約為25%;

☞ 肥胖持續到青春期的兒童,成年後肥胖的概率約75%。

那怎麼預防喂出“小胖墩”呢?

老話說的好啊:預防勝於治療,作為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小抓起

當孕媽媽開始懷孕時就要特別注意飲食攝入,避免生出巨大兒(胎兒體重大於8斤)。同時要注意把握住孩子容易發生肥胖的3個關鍵期:嬰兒期、5-8歲及青春期。

2、科學餵養

3、讓孩子動起來

儘量讓孩子保證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同時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如足球、游泳、跳繩、跑步、爬山等。

如果孩子實在不喜歡運動,也要想方設法讓他動起來,比如不坐電梯走樓梯、讓孩子多做家務、制定一個“家規”每天某時全家要一起做操等等。

4、你的鼓勵也很重要

鼓勵孩子多多參與小朋友的集體活動中,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多運動,另一方面也可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5、全家總動員

預防“小胖墩”還需要全家人共同參與、一起配合。家人良好的飲食方式、進餐環境等都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

另外,全家萬眾一心才利於孩子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不然你這邊禁止孩子吃薯片,那邊奶奶又偷偷給孩子吃,這就沒什麼效果了。

假如自家娃娃已經是肥胖了,那麼請一定要循序漸進地用以上的飲食標準,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尤其是減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量),並且,多多讓孩子動起來。

最重要的一點:帶孩子去做個體檢,以免已經患上如高血壓等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