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完中國足球的進軍世界盃之旅,你是否有一肚子話要說

中國憾平敘利亞 世界盃夢想僅剩理論可能,中國國家隊13日晚上在世界盃預選賽12強賽中遺憾地與敘利亞隊2:2戰平,出線希望越發渺茫。國家隊主教練裡皮表示,無法接受這樣的比賽結果。

比賽結束之後,除了一聲歎息還有什麼想說的?

比賽的過程不用多說了,結果也不必多說,大家都看了無數遍。但賽後平復了心情後,再來看這場比賽,是否還有很多話要說呢?

上半場踢得可以說真的是中國足球的老樣子,但是下半場經過裡皮教練的換人之後,總算有了變化有了起色,也得以在76分鐘左右獲得反超比分的機會。領先了之後裡皮最後一次換人調整,換上很多球迷千呼萬喚的蒿俊閔,但就是這一次的換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比賽接下來的過程和最終的比賽結果。蒿俊閔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教練的思路也是我們作為旁觀者不能否認的。但是就在他上場的時候,我就說了一句:怎麼這個時候上蒿俊閔啊?雖然平時作為魯能球迷也是很支持蒿俊閔的,但當時需要防守的時候換上他,也是一次冒險。面對敘利亞強壯的身體對抗,本就防守不是很好的蒿俊閔很難占到優勢,果不其然,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貢獻了一張黃牌和一次導致最後丟球的犯規。
當然這不能怪他本人,也不是說否定教練組的用意,只是覺得如果留著黃博文或者哪怕是換一個防守好一些的隊員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呢?當然教練是想利用他的控球能力來控制節奏,但面對兇狠的對手,蒿俊閔真的是辦法不多。當然試想一下如果是老練的鄭智在場上,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在比賽最後六七分鐘左右的時候,中國球員面對對方的強勢拼搶顯得很是慌亂,

就像賽後某解說員說的那樣,最後我們的球員踢得不夠聰明,他的原話:這個時候,角旗是我們的朋友。意思就是不管什麼方式就將球踢到或者帶到角旗區,但我們場上的球員在那一段時間顯然是沒有想到這些“小聰明”。還有備受詬病的是曾誠的那一次大腳開球,他沒有選擇給後衛控制節奏或者是往邊線附近踢,儘量拖延時間。當他開到中場之後被對手搶斷順勢發動進攻,
最終獲得大禁區邊上的任意球,此時離全場比賽只剩一分多鐘,最後人家任意球直接得分,扳平比分。這一個球直接葬送了所有人在賽前分析的那些可能那些希望。

當然我們不能將一場球的失利歸結於場上的某個球員的發揮或者是教練的戰術安排,畢竟人家都是專業的,我們只是作為旁觀的球迷。

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的失利,一次衝擊世界盃的失利,不如說這是中國足球整體的一次失利(當然中國足球從未得利過)。面對一個因戰事沒有主場的國家,面對隨時都有可能流離失所的球員,我們的球員難道真的不覺得慚愧嗎?我們國家整個的足球系統不覺得丟人嗎?遙想2004年正在戰爭之中的伊拉克足球獲得亞洲杯冠軍。對比這些國家局勢的動盪,我們的優勢到底有多大,記得上一次對陣菲律賓的友誼賽中的一個鏡頭,兩人相撞之後同時受傷倒地,之後受到的場上處理,差距立馬顯現。這特別有意思,也特別讓人值得反思:中國足球到底跟別人差在哪裡?

沒錯,我們回來看就是我們國家在根本上就是沒有足夠重視體育重視足球!不要說中超聯賽花重金引進誰誰誰,那都是商人的商業行為,有幾個不是為了利益來搞的足球?一個俱樂部一年一個名字,換一個贊助商換一個名,到底是贊助足球還是為了自己打廣告?哪一個俱樂部名稱都不帶有商業性質的集團字眼廣告?根本沒有自己的歷史底蘊,沒有文化精神,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都是虛的。不堪一擊的美麗,在看不到利益之後轉身就走,還有很多人擁擠著接手。

再說了那些老闆花那麼多錢買了外援,真的是為了提高聯賽品質嗎?他們想的是如何吸引眼球,打好自己的推廣。我只想說,他們害了中國本土球員,害了中國足球!有那一支球隊不是在靠外援?從進攻到後防,都覺得國內球員不可靠,要不是又外援名額限制我想他可能場上11人全是外援!從這場比賽上看,有很多進攻機會都相當不錯,最後要不是傳球不好要不就是跑位跑不到位,這是為什嗎?為什麼中國對能通過配合進一個球那麼難?就是因為,在聯賽內,這些東西他們都不用操心,有外援啊;他們也被要求不用去操心,有外援啊。什麼事都有外援搞定,自己只要把球傳給外援然後往邊上一站萬事大吉了,還心安理得的說他們那麼多錢就該多幹點事,不覺得可笑嗎?國內球員有機會進步嗎?當然外援的能力確實高出國內球員很多檔次,也能夠在比賽中力挽狂瀾,從而獲得勝利,也更讓俱樂部老闆獲得利益,這才是他們花錢的原因。

還有就是,目前的這一批國家隊球員,你有多久沒有看到新面孔了?翻來覆去就是那些所謂的一條線都是恒大幫,不是否認他們的能力,只是覺得難道就真的沒其他人了嗎?再說了他們的成功難道不是因為外援嗎?這一次好不容易上來一個中甲球員年輕的鄧涵文,但最終還是因為緊張壓力大沒有發揮出來。為什麼年輕的球員就是那麼不堪大用?看看聯賽內俱樂部對這些年輕球員的使用就知道了,不敢用啊,教練不出成績就被下課丟了飯碗,誰敢冒險使用?當然我們的年輕球員也是不夠實力,到了23歲這個年紀了還打不上球,還需要足協下死規定來上場,然後上10多分鐘就被換下場,這些根本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教練不敢用年輕球員,因為沒有比賽經驗,反觀年輕球員就沒有機會表現自己,教練就更不確定不敢用,就算上了場哪怕出現一次失誤立馬被換下,還再也不用,而有些年輕球員連一個犯錯的機會都沒有,可悲可恨啊。久而久之年輕的衝勁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畏手畏腳,更不堪大用!這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都說國家對足球不夠重視,別說足球,就說體育吧,我從未感覺到有什麼重視的意思。雖說大力發展全民體育,陽光體育,發展的是廣場舞吧?說到這,就不得不說國家的教育體制了,這就是一個根本的問題,沒辦法改的,至少往後十年內是不會有絲毫改變。不說教育問題,就說校園外社會上的體育設施吧,你見過幾個對外開放的足球場?籃球場?除了小廣場上的幾個單杠什麼的,管管杠杠,不得不說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一個足球場可以建兩座高樓,一個賠錢一個掙錢,這麼簡單的選擇題誰都會做。當然我們想如果政府直接規定開發商在建社區時達到多少規模的必須配備一個足球場,幾個籃球場;農村裡一個鄉鎮或是一定人口平均有一個足球場,幾個籃球場。但是這可能嗎?這些錢誰出,想想都會笑。不能什麼都指望國家,當地企業也可以建設啊,建一個標準的球場減免一定稅費(這樣是不是到底又都是球場了,哈哈)。現在中超聯賽球隊老闆花那麼多錢買了一個職業生涯末期的外援,還不如在當地建一所足球學校,請一些國外青訓教練,培養自己的少年,最後哪怕是踢出來一個,都是賺的。可是他們不會這麼想,他們要的是最快就能獲益,急功近利是充斥在中國每一個領域的通病。

你請誰來當教練也是白搭,裡皮也不是神,記得李章洙下課後回國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球員隊比賽的解讀能力太低,對戰術理解接受能力太低。也就是本身牌就不好你叫打牌的人怎麼贏?

最後簡單說吧,在這裡,沒有純粹的體育,沒有純粹的足球。

哎,說多了沒用,還是老實點吧,有比賽還是無條件支持。

當然還是祝願中國足球能早日走向正軌,不再讓國人在賽後只有歎息。

畢竟人家都是專業的,我們只是作為旁觀的球迷。

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的失利,一次衝擊世界盃的失利,不如說這是中國足球整體的一次失利(當然中國足球從未得利過)。面對一個因戰事沒有主場的國家,面對隨時都有可能流離失所的球員,我們的球員難道真的不覺得慚愧嗎?我們國家整個的足球系統不覺得丟人嗎?遙想2004年正在戰爭之中的伊拉克足球獲得亞洲杯冠軍。對比這些國家局勢的動盪,我們的優勢到底有多大,記得上一次對陣菲律賓的友誼賽中的一個鏡頭,兩人相撞之後同時受傷倒地,之後受到的場上處理,差距立馬顯現。這特別有意思,也特別讓人值得反思:中國足球到底跟別人差在哪裡?

沒錯,我們回來看就是我們國家在根本上就是沒有足夠重視體育重視足球!不要說中超聯賽花重金引進誰誰誰,那都是商人的商業行為,有幾個不是為了利益來搞的足球?一個俱樂部一年一個名字,換一個贊助商換一個名,到底是贊助足球還是為了自己打廣告?哪一個俱樂部名稱都不帶有商業性質的集團字眼廣告?根本沒有自己的歷史底蘊,沒有文化精神,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都是虛的。不堪一擊的美麗,在看不到利益之後轉身就走,還有很多人擁擠著接手。

再說了那些老闆花那麼多錢買了外援,真的是為了提高聯賽品質嗎?他們想的是如何吸引眼球,打好自己的推廣。我只想說,他們害了中國本土球員,害了中國足球!有那一支球隊不是在靠外援?從進攻到後防,都覺得國內球員不可靠,要不是又外援名額限制我想他可能場上11人全是外援!從這場比賽上看,有很多進攻機會都相當不錯,最後要不是傳球不好要不就是跑位跑不到位,這是為什嗎?為什麼中國對能通過配合進一個球那麼難?就是因為,在聯賽內,這些東西他們都不用操心,有外援啊;他們也被要求不用去操心,有外援啊。什麼事都有外援搞定,自己只要把球傳給外援然後往邊上一站萬事大吉了,還心安理得的說他們那麼多錢就該多幹點事,不覺得可笑嗎?國內球員有機會進步嗎?當然外援的能力確實高出國內球員很多檔次,也能夠在比賽中力挽狂瀾,從而獲得勝利,也更讓俱樂部老闆獲得利益,這才是他們花錢的原因。

還有就是,目前的這一批國家隊球員,你有多久沒有看到新面孔了?翻來覆去就是那些所謂的一條線都是恒大幫,不是否認他們的能力,只是覺得難道就真的沒其他人了嗎?再說了他們的成功難道不是因為外援嗎?這一次好不容易上來一個中甲球員年輕的鄧涵文,但最終還是因為緊張壓力大沒有發揮出來。為什麼年輕的球員就是那麼不堪大用?看看聯賽內俱樂部對這些年輕球員的使用就知道了,不敢用啊,教練不出成績就被下課丟了飯碗,誰敢冒險使用?當然我們的年輕球員也是不夠實力,到了23歲這個年紀了還打不上球,還需要足協下死規定來上場,然後上10多分鐘就被換下場,這些根本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教練不敢用年輕球員,因為沒有比賽經驗,反觀年輕球員就沒有機會表現自己,教練就更不確定不敢用,就算上了場哪怕出現一次失誤立馬被換下,還再也不用,而有些年輕球員連一個犯錯的機會都沒有,可悲可恨啊。久而久之年輕的衝勁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畏手畏腳,更不堪大用!這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都說國家對足球不夠重視,別說足球,就說體育吧,我從未感覺到有什麼重視的意思。雖說大力發展全民體育,陽光體育,發展的是廣場舞吧?說到這,就不得不說國家的教育體制了,這就是一個根本的問題,沒辦法改的,至少往後十年內是不會有絲毫改變。不說教育問題,就說校園外社會上的體育設施吧,你見過幾個對外開放的足球場?籃球場?除了小廣場上的幾個單杠什麼的,管管杠杠,不得不說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一個足球場可以建兩座高樓,一個賠錢一個掙錢,這麼簡單的選擇題誰都會做。當然我們想如果政府直接規定開發商在建社區時達到多少規模的必須配備一個足球場,幾個籃球場;農村裡一個鄉鎮或是一定人口平均有一個足球場,幾個籃球場。但是這可能嗎?這些錢誰出,想想都會笑。不能什麼都指望國家,當地企業也可以建設啊,建一個標準的球場減免一定稅費(這樣是不是到底又都是球場了,哈哈)。現在中超聯賽球隊老闆花那麼多錢買了一個職業生涯末期的外援,還不如在當地建一所足球學校,請一些國外青訓教練,培養自己的少年,最後哪怕是踢出來一個,都是賺的。可是他們不會這麼想,他們要的是最快就能獲益,急功近利是充斥在中國每一個領域的通病。

你請誰來當教練也是白搭,裡皮也不是神,記得李章洙下課後回國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球員隊比賽的解讀能力太低,對戰術理解接受能力太低。也就是本身牌就不好你叫打牌的人怎麼贏?

最後簡單說吧,在這裡,沒有純粹的體育,沒有純粹的足球。

哎,說多了沒用,還是老實點吧,有比賽還是無條件支持。

當然還是祝願中國足球能早日走向正軌,不再讓國人在賽後只有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