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福建這5地,吃完這20樣東西人生才算完整,我最喜歡第4個!

在吃貨眼中

中國地圖是這樣的

但在福建吃貨們眼中的中國地圖

你知道是哪樣的嗎?

如果說初級吃貨每天思考這三個問題:

早上吃什麼?

中午吃什麼?

晚上吃什麼?

那福建人就是頂配版

不限時間地點的在思考:

吃點啥?啥好吃?吃啥好?

作為一名吃貨

小旅整理出一份福建5地必吃的20樣東西

吃過這些,

那才配叫“吃貨中的戰鬥機”

吃不夠15樣的

自備搓衣板去面壁思過吧!

01

福州

荔枝肉

荔枝肉作為閩菜中的一員,一直是福州、莆田地區令人喜愛的特色菜。傳統的荔枝肉,是以豬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而後下鍋炸至捲縮成荔枝形,並佐以番茄醬、香醋、白糖、醬油等調料即成。

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烹調後因外形型似荔枝而得名。

圖源:第一推

不論是請客還是吃貨們嘴饞下館子,每當大家看到那橙黃的顏色伴隨著絲絲酸甜的香氣,入口時酥脆的表皮在嘴裡“哢滋”炸裂的油香感,

都讓大家對荔枝肉一致好評。如果拌著飯,我真的可以吃十斤!而且做的好吃的荔枝肉,連土豆都會讓人一掃而光呢。

圖源:想念雞西

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州的當地名菜。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

佛跳牆富含營養,可促進發育,美容,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乃進補佳品。

圖源:舌尖之福

而且在1984年時,佛跳牆就被作為主菜招待了美國的雷根總統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從此名揚海外。1986年伊莉莎白女王二次訪華,佛跳牆還作為國菜代表招待了她。

△雷根總統、西哈努克親王、伊莉莎白女王

鍋邊糊

鍋邊糊簡稱鼎邊糊或料棵,福州人都叫鼎邊糊,是福州的大眾小吃。鍋邊糊始於何時,無從查考。有說古時有一家主婦磨了米漿準備蒸九重粿,臨時來了客人,家裡煮的飯不夠吃,主婦就將在燒著菜的鍋邊繞烙米漿,既做菜又當飯,客人吃得甚滿意,讚揚一番。不久這種吃法在福州傳開,各家爭相仿效,時久成俗。

而如今,鍋邊糊已經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見“鼎邊糊”三字,也會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了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如果佐以蠣餅,蝦酥則更加可口哦~

02

廈門

沙茶面

沙茶面其實是東南亞廣泛流行的著名的湯類麵食小吃。在中國,沙茶面分有閩南的沙茶,廣東潮汕的沙茶等風味,其妙處在於沙茶醬的製作,用沙茶醬再製作湯頭,而其中以廈門的沙茶面為典範。

圖源:廈門有好料

沙茶面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堿水油面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裡,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心、豬肝、豬腰、鴨腱、鴨血、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裡滾開的湯料,一分鐘之內一碗面就可上桌了。但別看這麼簡單的做法,喜歡它的人可是三天不吃就渾身癢癢。

圖源:Normandy1944

芋包 / 芋棗

說到廈門芋包,它的美味是無人能擋,尤其是剛蒸起來的芋子包皮薄薄的,似乎裡面的餡都要衝破那皮出來了似的。

芋包系將檳榔芋削皮洗淨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放進預先準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籠裡蒸炊而成。食用時佐以廈門甜辣醬、廈門沙茶醬等,味道更好。

而芋棗的製作簡單很多,用手搓成橢圓形狀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透著熱氣,讓人垂涎難忘。

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是廈門同安馬巷(現翔安馬巷)傳統的名菜,屬於閩菜系。封肉的做法是將整塊的肉裝盆,加蓋入籠蒸熟之,上桌才掀蓋,所以叫作“封肉”。

圖源:舌尖八閩

封肉在當地也頗有名氣,每當人們辦喜事或建新房,舉辦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並且有把“封肉”安排在筵席的中間段的習慣,如果你在筵席上吃到“封肉”,那就說明筵席已經過半了。

圖源:貓吃天下

僑胞回鄉探親時,也一定要吃這道家鄉風味菜。據說,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將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過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開。

餡餅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吃過鼓浪嶼餡餅,在糕點選擇並不豐富的年代,鼓浪嶼餡餅一直以古早味中的翹楚一般存在著。

圖源:短笛

鼓浪嶼餡餅主要分甜鹹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鼓浪嶼餡餅,毫不誇張。改革開放以前各種物品都比較稀缺,尤其是糧食食品,更是短缺。

圖源:搜狐網

鼓浪嶼的餡餅因口感香甜酥細、濕潤冰涼、口味繁多,深受喜愛。

蚵仔煎

雖然蚵仔煎流行於臺灣,但是在閩南地區,那可是非常常見的一道家常菜呢。蚵仔煎的做法也不難,只要將蚵、小白菜洗淨切段,再在平底鍋內放少許蚵,而後放入作料,雞蛋等小火慢煎,待出鍋時再淋少許香油在蚵仔煎上即成。

而且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韭菜的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愛吃的人真的是每天吃都吃不膩呢。

03

泉州

四粿湯

四粿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尤其在閩南地區,很多人的記憶裡都離不開一碗爽口甜蜜的四粿湯。四粿湯起福建泉州,歷史悠久。每至炎夏,或是街邊小攤,或是老字型大小店鋪,人們總是喜歡適時地叫上一碗四粿湯,消卻炎炎夏日的悶熱。

圖源:去哪兒

尤其在泉州,人們多以外觀類似石花膏的石花湯為底,再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或是各種各樣的時令水果,再舀一勺蜂蜜水,這便是夏日裡的一道清涼特色小食了。

薑母鴨

這道滋補美味,益氣補血的湯肉美食,雖然流行於閩台,但它卻起源於泉州。薑母鴨的吃法類似於北京的涮羊肉火鍋。

圖源:鳳凰網

“薑母鴨”上桌後,可隨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等配菜燙食,最後還可以上一些雜面煮食。由於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藥膳,所以它既能氣血雙補,而同時搭配的鴨肉又有滋陰降火功效。

圖源:沈大王

所謂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非常適合於秋季和冬季食用。

土筍凍

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聽土筍凍,以為是蔬菜類的東西,但其實知道了真面目後,很多人都不太敢吃呢~土筍原是野生於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學名叫做“星蟲”的一種環節軟體動物。

圖源:大眾點評

製作土筍凍時先用石槌不斷碾磨海土筍,滾出全部內臟雜物。再把土筍放入清水中,將其體內的泥土漂洗乾淨,呈白亮時撈起。而後還要經過熬煮,凝固,並配以陳香醋、醬油、蒜泥、薑絲等佐料,才可上席。

雖說有的人不敢吃,但是其鮮嫩脆滑,清熱補脾潤肺的特點,卻讓很多人愛不釋口。

麵線糊

線面很多人都吃過,但麵線糊可就不一樣了。麵線糊一般可加入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魷魚、鴨心、豆腐、鹵蛋、煎蛋、醋肉、香腸、香菇、等等。而為什麼會成糊呢,則是因為加了地瓜粉的緣故。

如此“打底”的食物,多數人一般為早餐食用,但只要你去過泉州夜市,就會看到不少人坐在路邊,點一碗麵線糊,就著油條跟馬蹄酥一起吃。

04

漳州

貓仔粥

如果要找一個小吃代表閩南沿海特色,那非貓仔粥莫屬。貓仔粥並不是用貓肉煮成的粥,而是閩南地區的一種既是粥又是菜的傳統粥品。貓仔粥發源于漳州詔安,以米飯,海鮮,家禽肉為原料。

貓仔粥不是稀飯或者廣式煲粥,而是將乾飯加入湯中加熱的泡飯做法,在小鍋裡放上清肉湯,再加入預先蒸熟的白米飯,再配上魚片,肉片,下水,鮮魷魚,薑絲,牡蠣,香菇絲等生料,用猛火燒至沸騰,再加入胡椒粉,香菜,蒜油等即成。

豆花粉絲

說起這個,很多人都會想起豆花甜鹹之爭。在漳州,豆花粉絲可是鹹味代表。而且不只本地人,很多外地朋友也很喜歡。

漳州的豆花粉絲除了豆花與粉絲玩,還會加入炸餛飩皮、蛋捲、配料等,所有鹵料、雖然看著奇怪,但是入口卻口味十足,口感豐富,讓人食欲大增。

雞仔胎

雞仔胎之於漳州人就像鴨胗之於全國人一樣正常,但它入選了全球最詭異的食物榜單。雞仔胎是成功受精,但又未能孵出小雞的雞蛋,有的地方俗稱毛蛋。

雞蛋內的胚胎已經發育,剝開蛋殼可以看到小雞的雛形,絨毛,甚至可以看到骨頭。要選用自然孵化的活雞仔胎,死胎的必須丟棄。

漳州每年秋涼以後,多有食用雞仔胎,滋補身體的習慣,兒童食用雞仔胎,更為普遍。新鮮雞仔胎由於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有類似與人體胎盤的某些成份,所以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滋補作用。只要用熱水稍稍加熱就能食用。

手抓面

手抓面可以說是堿面的最原始,以堿面餅裹著豆干和五香卷以及醃制蘿蔔酸,抓握食用而得名。

在進食時還必須在面份上抹上芥辣、甜醬、蒜葺醋、沙茶醬油,或花生醬辣醬等多種調味醬料,而這些醬料可根據個人愛好選調,混在一起以手抓著吃,香、甜、酸、辣,冰涼、滑潤,從吃法到口味確是別具風味。

手抓面是薌城和龍文的獨有食譜之一。雖然它很少在殿堂宴席上出現,但由於口味獨特、順隨意,所以在城鄉頗為風行,很受群眾喜愛。

05

莆田

鹵面

莆田鹵面是福建莆田的一道傳統美食,它和興化炒米粉、熗肉、荔枝肉、海蠣煎、西天尾餛飩、泗粉、 菜頭餅、燜豆腐、生煎包都是莆田知名的美食,莆田鹵面更是莆田歷來款待親朋給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使得莆田也有了“鹵面之城”的美譽。

莆田鹵面的關鍵在於麵筋、熬高湯和配料上。一般前一天晚上開始準備。而且這麵筋當然是最講究的一道工序,這個麵條呢,要用不同麵粉按比例加工,打出來的面要韌性,下鍋後不易糊掉。

熬高湯時也要挑選豬骨頭裡最好的骨段,熬出來的高湯要白花花的,香噴噴的,每份高湯要兌多少水都是固定的,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而後是配料上,瘦肉、香菇,蝦幹,干貝,牡蠣,蟶、韭菜是必備的,正宗的莆田鹵面還會加上紅菇。

天九灣熗肉

天九灣熗肉是福建莆田的地方特色小吃。熗肉的肉質細膩,爽滑美味,豆腐丸吸收了湯汁的精華,芳香鮮美,讓人食欲大增。

不過據住在附近的人說,幾年前一碗還是三元,現在已經直接漲至10元, 你可以吃熗肉配飯,,也可以吃熗肉米粉。 同樣的價格.,很多從外地來的也會特地到水關頭去吃碗熗肉。可見名氣不是吹的~

燜豆腐

莆田盛產製作豆腐的黃豆,特別是一種稱為“九月珠”的皮色鴨蛋綠的黃豆,其豆粒個大象花生,每逢秋天刮起九月風時,“九月珠”也就成熟了,曬乾後成為加工豆腐的上等原料。鄉下人用“九月珠”加鹽鹵做的豆腐,細嫩好吃。

而莆田燜豆腐,是莆田人的過年菜。豆腐捏碎,雞蛋液打勻,香菇、包菜、芹菜、冬筍等切細;爆香蒜頭,倒入肉、幹蝦肉、蟶、海蠣、干貝、香菇、包菜、蝦米炒一下,加水,煮開後放入豆腐碎,燜煮一會兒,倒入雞蛋液,再加切芹菜碎,煮開收汁即可。

豆腐透著海鮮的清甜、肉味的香氣,鮮美鬆軟。特別是那些離鄉遊子,回鄉時對這道傳統名菜更是情有獨鍾。

莆田煎包

莆田小煎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點,因其皮薄餡美、多滋多味而出名。煎包多用瘦肉丁、蝦仁米、香菇末、蘿蔔絲、蔥花碎揉合而成,先用煎好的雞蛋薄片包裹核桃一般大的餡心,再用經過發酵的麵粉為皮,捏出菊花瓣形狀的封口,然後放入平鍋裡熾熱的花生油上煎約10分鐘。

出鍋時,小煎包略呈焦黃色,冒著吱吱熱氣,飄出陣陣清香,香脆可口,使人食欲大增。

往期精選回顧

既做菜又當飯,客人吃得甚滿意,讚揚一番。不久這種吃法在福州傳開,各家爭相仿效,時久成俗。

而如今,鍋邊糊已經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見“鼎邊糊”三字,也會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了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如果佐以蠣餅,蝦酥則更加可口哦~

02

廈門

沙茶面

沙茶面其實是東南亞廣泛流行的著名的湯類麵食小吃。在中國,沙茶面分有閩南的沙茶,廣東潮汕的沙茶等風味,其妙處在於沙茶醬的製作,用沙茶醬再製作湯頭,而其中以廈門的沙茶面為典範。

圖源:廈門有好料

沙茶面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堿水油面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裡,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心、豬肝、豬腰、鴨腱、鴨血、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裡滾開的湯料,一分鐘之內一碗面就可上桌了。但別看這麼簡單的做法,喜歡它的人可是三天不吃就渾身癢癢。

圖源:Normandy1944

芋包 / 芋棗

說到廈門芋包,它的美味是無人能擋,尤其是剛蒸起來的芋子包皮薄薄的,似乎裡面的餡都要衝破那皮出來了似的。

芋包系將檳榔芋削皮洗淨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放進預先準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籠裡蒸炊而成。食用時佐以廈門甜辣醬、廈門沙茶醬等,味道更好。

而芋棗的製作簡單很多,用手搓成橢圓形狀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透著熱氣,讓人垂涎難忘。

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是廈門同安馬巷(現翔安馬巷)傳統的名菜,屬於閩菜系。封肉的做法是將整塊的肉裝盆,加蓋入籠蒸熟之,上桌才掀蓋,所以叫作“封肉”。

圖源:舌尖八閩

封肉在當地也頗有名氣,每當人們辦喜事或建新房,舉辦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並且有把“封肉”安排在筵席的中間段的習慣,如果你在筵席上吃到“封肉”,那就說明筵席已經過半了。

圖源:貓吃天下

僑胞回鄉探親時,也一定要吃這道家鄉風味菜。據說,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將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過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開。

餡餅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吃過鼓浪嶼餡餅,在糕點選擇並不豐富的年代,鼓浪嶼餡餅一直以古早味中的翹楚一般存在著。

圖源:短笛

鼓浪嶼餡餅主要分甜鹹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鼓浪嶼餡餅,毫不誇張。改革開放以前各種物品都比較稀缺,尤其是糧食食品,更是短缺。

圖源:搜狐網

鼓浪嶼的餡餅因口感香甜酥細、濕潤冰涼、口味繁多,深受喜愛。

蚵仔煎

雖然蚵仔煎流行於臺灣,但是在閩南地區,那可是非常常見的一道家常菜呢。蚵仔煎的做法也不難,只要將蚵、小白菜洗淨切段,再在平底鍋內放少許蚵,而後放入作料,雞蛋等小火慢煎,待出鍋時再淋少許香油在蚵仔煎上即成。

而且閩南有句俗諺叫“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農曆二月,韭菜的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也是蚵仔最為肥碩的季節,蚵仔煎則是兩者奇妙的黃金組合。愛吃的人真的是每天吃都吃不膩呢。

03

泉州

四粿湯

四粿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尤其在閩南地區,很多人的記憶裡都離不開一碗爽口甜蜜的四粿湯。四粿湯起福建泉州,歷史悠久。每至炎夏,或是街邊小攤,或是老字型大小店鋪,人們總是喜歡適時地叫上一碗四粿湯,消卻炎炎夏日的悶熱。

圖源:去哪兒

尤其在泉州,人們多以外觀類似石花膏的石花湯為底,再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或是各種各樣的時令水果,再舀一勺蜂蜜水,這便是夏日裡的一道清涼特色小食了。

薑母鴨

這道滋補美味,益氣補血的湯肉美食,雖然流行於閩台,但它卻起源於泉州。薑母鴨的吃法類似於北京的涮羊肉火鍋。

圖源:鳳凰網

“薑母鴨”上桌後,可隨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等配菜燙食,最後還可以上一些雜面煮食。由於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藥膳,所以它既能氣血雙補,而同時搭配的鴨肉又有滋陰降火功效。

圖源:沈大王

所謂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非常適合於秋季和冬季食用。

土筍凍

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聽土筍凍,以為是蔬菜類的東西,但其實知道了真面目後,很多人都不太敢吃呢~土筍原是野生於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學名叫做“星蟲”的一種環節軟體動物。

圖源:大眾點評

製作土筍凍時先用石槌不斷碾磨海土筍,滾出全部內臟雜物。再把土筍放入清水中,將其體內的泥土漂洗乾淨,呈白亮時撈起。而後還要經過熬煮,凝固,並配以陳香醋、醬油、蒜泥、薑絲等佐料,才可上席。

雖說有的人不敢吃,但是其鮮嫩脆滑,清熱補脾潤肺的特點,卻讓很多人愛不釋口。

麵線糊

線面很多人都吃過,但麵線糊可就不一樣了。麵線糊一般可加入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魷魚、鴨心、豆腐、鹵蛋、煎蛋、醋肉、香腸、香菇、等等。而為什麼會成糊呢,則是因為加了地瓜粉的緣故。

如此“打底”的食物,多數人一般為早餐食用,但只要你去過泉州夜市,就會看到不少人坐在路邊,點一碗麵線糊,就著油條跟馬蹄酥一起吃。

04

漳州

貓仔粥

如果要找一個小吃代表閩南沿海特色,那非貓仔粥莫屬。貓仔粥並不是用貓肉煮成的粥,而是閩南地區的一種既是粥又是菜的傳統粥品。貓仔粥發源于漳州詔安,以米飯,海鮮,家禽肉為原料。

貓仔粥不是稀飯或者廣式煲粥,而是將乾飯加入湯中加熱的泡飯做法,在小鍋裡放上清肉湯,再加入預先蒸熟的白米飯,再配上魚片,肉片,下水,鮮魷魚,薑絲,牡蠣,香菇絲等生料,用猛火燒至沸騰,再加入胡椒粉,香菜,蒜油等即成。

豆花粉絲

說起這個,很多人都會想起豆花甜鹹之爭。在漳州,豆花粉絲可是鹹味代表。而且不只本地人,很多外地朋友也很喜歡。

漳州的豆花粉絲除了豆花與粉絲玩,還會加入炸餛飩皮、蛋捲、配料等,所有鹵料、雖然看著奇怪,但是入口卻口味十足,口感豐富,讓人食欲大增。

雞仔胎

雞仔胎之於漳州人就像鴨胗之於全國人一樣正常,但它入選了全球最詭異的食物榜單。雞仔胎是成功受精,但又未能孵出小雞的雞蛋,有的地方俗稱毛蛋。

雞蛋內的胚胎已經發育,剝開蛋殼可以看到小雞的雛形,絨毛,甚至可以看到骨頭。要選用自然孵化的活雞仔胎,死胎的必須丟棄。

漳州每年秋涼以後,多有食用雞仔胎,滋補身體的習慣,兒童食用雞仔胎,更為普遍。新鮮雞仔胎由於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有類似與人體胎盤的某些成份,所以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滋補作用。只要用熱水稍稍加熱就能食用。

手抓面

手抓面可以說是堿面的最原始,以堿面餅裹著豆干和五香卷以及醃制蘿蔔酸,抓握食用而得名。

在進食時還必須在面份上抹上芥辣、甜醬、蒜葺醋、沙茶醬油,或花生醬辣醬等多種調味醬料,而這些醬料可根據個人愛好選調,混在一起以手抓著吃,香、甜、酸、辣,冰涼、滑潤,從吃法到口味確是別具風味。

手抓面是薌城和龍文的獨有食譜之一。雖然它很少在殿堂宴席上出現,但由於口味獨特、順隨意,所以在城鄉頗為風行,很受群眾喜愛。

05

莆田

鹵面

莆田鹵面是福建莆田的一道傳統美食,它和興化炒米粉、熗肉、荔枝肉、海蠣煎、西天尾餛飩、泗粉、 菜頭餅、燜豆腐、生煎包都是莆田知名的美食,莆田鹵面更是莆田歷來款待親朋給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使得莆田也有了“鹵面之城”的美譽。

莆田鹵面的關鍵在於麵筋、熬高湯和配料上。一般前一天晚上開始準備。而且這麵筋當然是最講究的一道工序,這個麵條呢,要用不同麵粉按比例加工,打出來的面要韌性,下鍋後不易糊掉。

熬高湯時也要挑選豬骨頭裡最好的骨段,熬出來的高湯要白花花的,香噴噴的,每份高湯要兌多少水都是固定的,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而後是配料上,瘦肉、香菇,蝦幹,干貝,牡蠣,蟶、韭菜是必備的,正宗的莆田鹵面還會加上紅菇。

天九灣熗肉

天九灣熗肉是福建莆田的地方特色小吃。熗肉的肉質細膩,爽滑美味,豆腐丸吸收了湯汁的精華,芳香鮮美,讓人食欲大增。

不過據住在附近的人說,幾年前一碗還是三元,現在已經直接漲至10元, 你可以吃熗肉配飯,,也可以吃熗肉米粉。 同樣的價格.,很多從外地來的也會特地到水關頭去吃碗熗肉。可見名氣不是吹的~

燜豆腐

莆田盛產製作豆腐的黃豆,特別是一種稱為“九月珠”的皮色鴨蛋綠的黃豆,其豆粒個大象花生,每逢秋天刮起九月風時,“九月珠”也就成熟了,曬乾後成為加工豆腐的上等原料。鄉下人用“九月珠”加鹽鹵做的豆腐,細嫩好吃。

而莆田燜豆腐,是莆田人的過年菜。豆腐捏碎,雞蛋液打勻,香菇、包菜、芹菜、冬筍等切細;爆香蒜頭,倒入肉、幹蝦肉、蟶、海蠣、干貝、香菇、包菜、蝦米炒一下,加水,煮開後放入豆腐碎,燜煮一會兒,倒入雞蛋液,再加切芹菜碎,煮開收汁即可。

豆腐透著海鮮的清甜、肉味的香氣,鮮美鬆軟。特別是那些離鄉遊子,回鄉時對這道傳統名菜更是情有獨鍾。

莆田煎包

莆田小煎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點,因其皮薄餡美、多滋多味而出名。煎包多用瘦肉丁、蝦仁米、香菇末、蘿蔔絲、蔥花碎揉合而成,先用煎好的雞蛋薄片包裹核桃一般大的餡心,再用經過發酵的麵粉為皮,捏出菊花瓣形狀的封口,然後放入平鍋裡熾熱的花生油上煎約10分鐘。

出鍋時,小煎包略呈焦黃色,冒著吱吱熱氣,飄出陣陣清香,香脆可口,使人食欲大增。

往期精選回顧